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的探索之路

时间:2022-09-06 11:02:09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的探索之路

【摘要】本文概括的阐述了观察法、调查法在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身上的体现,以理清西扎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建筑思想。

【关键词】阿尔瓦罗・西扎 观察法 调查法

第一章 关于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

阿尔瓦罗・西扎1933年生于葡萄牙马特西诺斯,1949 年至 1955 年就读于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1955 年至 1958 年在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费尔南多・塔沃拉的事务所工作。之后,他在波尔图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当时的葡萄牙经历了战火之后正处在改革之中,西扎对整个国家的建筑规范与发展都有着重大贡献,被认为是“批判性地域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第二章 观察法、调查法在阿尔瓦罗・西扎工作中运用的实例

西扎,是在欧洲边远地区成长,在家乡文化以及环境的熏陶和在建筑学道路上不断进修学习,而逐步获得成功并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建筑师。从研究方法角度来理解西扎,有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西扎,并且能给我们不少学习与工作的启示。

1、观察法在阿尔瓦罗・西扎工作中运用的实例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研究目标,按照一定的计划,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全面的观察,从中收集各种现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本文中的观察法,主要是指建筑师通过旅行、速写及写作等方法观察、记录、理解世界的一种方法。

“我们学到了很多,同时我们学到的东西会重现,融入到我们之后描绘的线条之中。”――西扎。无论是在讨论会的间隙、旅行的飞机上、工作室、咖啡馆、自己家还是工地现场,西扎总会拿出速写本或信手拈来的纸和笔,迅速地勾画着设计构思、建筑细部、优美景色、城市空间,甚至是别人的肖像,以此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1.1旅行与记录

阿尔瓦罗・西扎认为,建筑师应当多旅行。旅行的意义在于让建筑师能够发现新事物,无论是自然、地理、历史、文化还是其他方面,都对建筑师的工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旅行还能让我们从直接的建筑体验中进行学习,“只是看书或者图片没有意义”。西扎在旅行中,总是爱用草图来记录一切。这与我们平常旅行中用相机记录又有所区别。画在纸上的内容,是西扎经过筛选以及感性处理的画面,并不是现实的全盘记录。

在威尼斯旅行时,西扎经常会手绘水城的独特景观,记录下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而且他还会细心地记录下当地建筑上有特色的细部处理,并标注上数据。西扎通过自己的极为细致的观察与记录认真地学习和思考着建筑。

1.2基地与草图

阿尔瓦罗・西扎说:“当我参观现场时,我开始设计。设计从一个概念开始,并在第一张草图中来回往复。”正如西扎的描述,自从开始建筑师的职业生涯,每一个设计项目之初,他总是首先“察看现场”和“绘制一张草图”。西扎亲自在现场走来走去,走遍基地的每个角落,有时在某处长时间停留、观察,用笔勾画基地草图,记录他在观察基地时注意到的基地特征和可能激发构思灵感的线索,比如地景、建筑、街道、树木、缓坡,甚至岁月的痕迹。然后,西扎将最初的设计构思用草图的方式将建筑放置基地后的状态描绘出来。

葡萄牙莱萨・达・帕尔梅拉海洋游泳池 (1961-1966) 是西扎早期的成功作品。在博阿・诺瓦餐厅建成之后的几年,马特西诺斯市决定在餐厅以南几百米建造一个游泳池,仍然沿着海岸线,地段内的岩石形成了一个小湖。图1.2.1是这项目西扎最初的基地构思草图,草图呈现了基地给西扎留下的最初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基地的初想。

这是西扎一贯坚持的方式,因为只有草图能够将体会与感受快速地表达出来,捕捉此情此境所激发出来的设计灵感。

然而基地现场捕捉到的灵感绘制在基地构思草图中,到构思的最终实现还需要大量精细的工作。西扎必须重新回到基地现场。通常,他“不会很快地做任何决定,总是往来基地间数次,不断协调、讨论之后,循序渐进地做出最后的设计。”这种工作方式实际是西扎的基地构思草图与现场条件的反复验证和调整的过程,这也使西扎的设计与基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最后落成一个从建筑与场地糅合的设计。

有人说,这是西扎对场地环境的敏感性。然而笔者认为,除了上天赋予西扎的天赋之外,更多的是西扎的用心观察,长时间与基地相处,用心与之对话、磨合的结果。

2、访谈法在阿尔瓦罗・西扎工作中运用的实例

本文中的调查法主要是指其中一种访谈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对使用者、管理者以及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西扎说,“我独立的工作同时我与为其做事的人交谈,尤其是居住者。有时你有不同的观点;然后你们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 “一些我最近的工程包括与居民或者将来居民的有组织群体的长期讨论。”用这个叙述,西扎重申了建筑功能的重要性。建筑的使用者是第一位应该永远记在脑海里。建筑师其实是服务行业,使用者才是我们的客户。另外,,建筑师寄予所有希望的作品的完成,是以用户使用画上完美的句号。让使用者满意,才是建筑师最满意的答卷。而对于公建项目,西扎认为参与公众讨论会使在这些复杂的项目中获得优秀的质量,以及更为细致的准备。

西扎曾在柏林工作时,花了一点时间在工地与工人讨论了楼板的安置。第二天则受到了建筑公司给他发来的一封信。信文大意是禁止西扎与任何工人直接交谈,在交出实施方案之后建筑师通常什么都不可以改变。这种工作方式无疑隔断了设计师与建筑、场地之间交流的最后环节,西扎对此十分不满。在他的观念中,即使是在方案的实施阶段,原方案也并非不可,而是在建造阶段仍在发展,强调保持创作过程的连贯性与紧密性。

第三章 总结与启发

西扎对于地域场所性与现代主义融合的不懈探索,让他成为一位独具特色的建筑师。西扎及其他的前辈葡萄牙建筑师所走出的实验性的“第三条道路”无疑对于正在致力于探寻中国建筑本土文化和世界建筑发展主流契合的我国建筑师具有重要启示。

反观现如今中国建筑的现状,各种“奇奇怪怪”的建筑时常出现在我们眼前,许多从业者也是毫无判断力,照搬西方现代建筑的手法随便套用,让我们千城一面,文化失落。像西扎这样独立思考,从地域性出发,凭着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实验精神,始终奋斗在“第三条道路”上的建筑师,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论阿尔瓦罗・西扎的个人特质对其建筑思考和实践的综合影响 朱磊

[2]阿尔瓦罗・西扎[M](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第3辑) 蔡凯臻,王建国 编著

[3]阿尔瓦罗・西扎的学习历程 蔡凯臻

上一篇:谈如何通过课题组的形式提升教学水平 下一篇:学生高考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