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环境对犯罪的影响

时间:2022-09-06 10:35:43

浅析社会环境对犯罪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环境;犯罪;影响

人的意识活动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系列反射活动的过程,思维是来源于客观事物,来源于社会环境。犯罪也是由于人们受到了来源于外界环境的作用而实施的一些违法行为。二者之间有两层含义:犯罪人的犯罪意识来源于社会环境;犯罪人的犯罪行为由社会环境中矛盾、冲突、刺激、管理上的漏洞和便利条件等因素而诱发。

一、宏观环境与犯罪

(一)经济与犯罪

经济在决定和影响犯罪行为的诸多要素中占据着主导和决定作用。首先,对每一个有理性的“经济人”来说,遵循理性规则寻求经济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需要,但是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的需要无限性时,每个人所选择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那些守法的人通过提高技术、延长工作时间等合法的手段来获取最大利益,而那些不守法的人就会通过盗窃、抢劫、欺诈等非法手段来获取利益以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私欲。其次,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每个人都会去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就使他们会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甚至铤而走险去实施犯罪,由于市场经济的平等性使得每个主体都享有自由竞争和等价交换的平等地位,这就会导致中小企业破坏市场的制度,打乱市场的秩序,违法经营或不正当竞争,从而出现犯罪。

(二)文化与犯罪

首先,封建的特权思想虽说已经消灭了,但是由于我们时空跨度很大,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官员认为自己有所谓的“特权”,这使得他们总觉得高人一等,可以以权代法、以权压法,而且有的还利用手中的权利进行违法的活动。其次,封建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有存活的空间,尤其是在那些边远的山区,买卖婚姻,任意干涉婚姻自由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家庭生活中虐待妇女、遗弃甚至杀害女婴、买卖妇女的犯罪现象也很常见。再次,封建迷信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麻痹着人们神经,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他们在大肆的聚敛钱财的同时也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而现代文化中由于社会价值观的重大转变,传统的信仰被抛弃,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潮泛滥。当人们利用自身的条件无法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时就会出现诸如诈骗、、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网络是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为我们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暴力、色情文化的传播就逐渐从以书报为载体迁居到“互联网”上,这种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毒害更深,尤其对青少年来说,更加容易导致他们犯罪。

二、微观环境与犯罪

(一)学校教育与犯罪

学校教育的对犯罪的个体来讲是客观的,但却通过改变客观环境去影响和改变人的主观意识,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和道德、法律知识的传授,改变学生的主观世界,让学生们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就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一种良好的道德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品德,这也是学校教育在预防和减少犯罪上的作用和意义。

(二)家庭环境与犯罪

家庭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功能,并对儿童的人格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家庭是人格的塑造场,家庭和睦温暖、重情感、守信义,则是孕育健全人格的良好环境,反之,如果家庭破裂、冷酷无情和唯利是图则会导致儿童的人格向着异常的方向发展。

1.家庭内在关系对犯罪的影响。未成年子女需要由家庭来抚养,是出于未成年人生理的原因,而且是社会条件的限制。唯有家庭充分发挥其抚养和教育的功能,才能养成未成年子女的良好品格。据从事多年审判未成年犯罪的权威人士介绍:17岁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峰,他们扭曲的人格表现为自私和没有社会责任感,而这种扭曲的人格大多是由家庭因素造成的。

2.家庭结构对犯罪的影响。生活在完整的家庭结构中的青少年,其犯罪比例明显低于结构不完整的家庭。在单亲家庭中,由于父母一方的缺失,另一方就要承担本来是两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在加上生活的重担,致使孩子得不到应得的温暖,易造成孩子性格扭曲。研究还发现,男性单亲家庭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最为突出。大量的事实表明“在残缺家庭中生活的孩子比在正常家庭中生活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行为失范问题,家庭破裂常常又与不和谐、冲突、敌意以及攻击联系在一起,这一切都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

3.家庭教育对犯罪的影响。家长的素质对孩子有直接影响。家长素质低,就难以给孩子正确的教育和指导,使许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以己为核心,做事随心所欲的坏习惯,形成了自私自利、骄横任性、我行我素的性格,缺乏鲜明的是非观和道德判断能力。从某种角度说,这种纵容的态度,直接或间接的鼓励了孩子的犯罪心理。反复无常也是一种不当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会使子女是非模糊,无所适从,社会规范不容易内化和稳定。

三、职业环境与犯罪

在成年人的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与职业环境有关。首先,在任何职业场所中,人们都能获得一定的“资源”支配权,而这种支配权就可能成为犯罪提供可乘之机,监守者自盗、掌权者贪污挪用。其次,职业场所内人际关系紧张容易造成犯罪。在很多职业场所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某种特殊关系,这种关系一旦破裂或出现不稳定的时候,就会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怨恨或仇视心理,当这种心理发展到一定地步的时候,犯罪的发生将不可避免。再次,目前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劳动就业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人们的就业观念和择业方式也相应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主择业和主动在市场上寻找就业岗位成为时下最普遍的就业方式。这种择业方式使得职工的流动性大,雇佣意识增强,而主人翁意识相对减弱,这也容易导致犯罪的发生。

犯罪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原因所引起的,在诸多原因中社会原因表现的尤为突出。无论任何形式的犯罪都有其社会根源,而且是不可消除的,当我们认识并且采用一定的方法来消除这种矛盾的同时,又有新的问题随之出现,这要求我们对社会的发展有很好的认识,同时要加强对外来思想文化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不但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犯罪,也能为国家在立法上减少一定的难度。

上一篇:日本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政策措施及经验借鉴 下一篇:浅析检察机关如何增强服务构建和谐社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