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初中生积累作文素材

时间:2022-09-06 09:56:53

浅谈如何指导初中生积累作文素材

摘 要:作文是中考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初中生已具备了体察生活,获取信息,收集材料的能力,然而最关键的是他们是否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筛选出最切合自己写作主题的材料。本文将通过探讨如何指导初中生积累作文素材,目的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的提高,进而获取高分。

关键词:语文教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151-02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作文是重头戏,作文分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考语文成绩。然而,每次参加中考作文评卷,我都发现许多学生的作文素材空乏,内容空洞,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严重,缺乏新颖文思的挥洒与飞扬个性的展露。对此,我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每一届考生的作文会出现如此类似的现象呢?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素材积累不足。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而且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从语文教材、课外读物、现实生活中寻觅源头活水,不断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库存,为写好作文提供丰厚的资源。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能够让学生在中考写作时,鲜活的材料能信手拈来,源源不断地流泻于笔端,做到“如鱼得水”呢?

一、到语文教材中去汲取

我们知晓,凡是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这里有色彩斑斓的艺术画面,精彩绝妙的修辞手法,精美叫绝的语言组织,强烈鲜明的人物个性,富于教育意义的主题思想等等,这些先贤先哲与文学大师为我们呈现了风格迥异的文学形象,提供垂涎三尺的文化盛宴。所以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的教学不是单纯停留在对教材深入浅出地分析讲解上,而是从课本中攫取写作的素材,让学生遨游于知识海洋去汲取琼浆玉液,逐步走出作文素材贫乏的泥淖。

1.梳理整合课本

语文教材是一方知识养份十分丰腴的土壤,涉猎古今中外,包罗万象,人物栩栩如生,事件扣人心弦,倘若学生能够开发这些优质资源,准确把握这些内容,就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他们生活视野,提高他们洞察社会,体悟人生的能力与水平。一旦学生写作,就可以有目的将相应的内容材料移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使之言之有物,避免“假、大、空”。那么,如何整合利用课本积累素材呢?

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容材料,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整合梳理,分门别类。可以按照“环境”“人物”“事件”等方式进行分类,可以按照“诚信”“爱”“尊重”“怀才不遇”等主题进行概括。其中“爱”可归纳为:炽热的爱国爱人之情,浓烈的思乡思亲之情,“怀才不遇”又可归纳为: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对苦难现实的奋力抗争等。这些主题内容既有对自然山水深情地描绘,又有紧扣当时的真实背景,折射人性的光辉,人间的冷暖。通过对课文的整理、归纳,学生就可以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以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运用自如。

2.盘活课本语言

语言是考生驾驭作文的表现形式,是一篇考场作文对外的窗口。它严重影响着考生的作文分数,所以要从课本中去借鉴、盘活。

(1)筛选名言警句,美化考场作文。

名言警句,催人奋进,鼓舞人心,增添文章的魅力。如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句诠释了花儿自衰到盛,自己转悲为喜,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给人以启迪。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文言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尽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一种忧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古乐观。这些语句的引入让评卷老师感到一份独特的感受。

(2)加工段落句子,凸显语言亮点。

语文教材中的作者运用精妙的句式,绝美的修辞 ,多样的表达,从而给读者赏心悦目的感觉。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借鉴文言大师们的表达技巧,学会模仿,学会运用,从而增加自己作文的语言生命力。比如我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课本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非常精妙,于是我让学生进行模仿,有一个学生在作文练习《故土情结》中写到:“故乡的美景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不必说高洁孤傲的,也不必说‘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单是故乡田埂边的那一簇簇小野花,就着实让我迷醉、思恋。”假如学生在中考作文中能够恰当地运用,无疑是锦上添花。

二、到课外读物中去收集

古今中外的课外读物,有着深广的内容与丰富的知识,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汗水,为我们提供丰厚的精神美餐。它是我们阅读的典范,更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广泛采撷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要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他们徜徉在课外读物的沃野中。

当然,让学生千方百计的找书读,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的放矢,要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将书中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读书卡片、笔记,平时要养成勤摘录的良好习惯。

久而久之,摘录的东西多了,这就要求学生对积累的素材归纳梳理。至于对素材进行分类的标准很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不求统一,比如可以将素材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其中,外貌、心理、神态、肖像、动作等可以归纳为写人类; 学校里的趣闻乐事,同学之间的深情友谊,家庭的矛盾与烦恼 等归为写事类等。总之,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就要指导学生多读书,多看有益的书,搜集一些有有价值的东西来充盈作文素材的仓库。

三、做现实生活的有心人 (下转第214页)

上一篇:浅谈高效课堂下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的方法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的营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