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问题教学法中课堂互动“泛民主化”现象的避免

时间:2022-09-06 08:53:06

初中语文问题教学法中课堂互动“泛民主化”现象的避免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是有别于传统课堂老师一统天下,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新理念。问题教学法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模式下问题是教学的核心,学生是问题的主体,即是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解决者,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虽是学习的主体,但知识的获得需要一定的技巧,尤其是在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能够做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人不多,能够达到高效率的学生也不多,所以老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学生互动质疑探究问题环节,但笔者在实验过程中,曾走过“泛民主化”的弯路,值得反思总结。

一、“泛民主化”的表现:

问题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时,老师要尽力营造课堂的民主气氛,让学生有胆量提问,并且师生达成只要是问题都是有价值的共识,鼓励学生提问题,对学生的质疑意识老师要大力保护,不能因为提的问题水平不高,偏离文本而嘲笑或批评,这都会挫伤学生的质疑积极性。由于长期的灌输性教学,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淡薄,表现为不敢质疑,不愿质疑,不会质疑。这都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为此笔者在进行课堂问题教学法时,为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鼓励学生提问题,并采取学生互动的方式,创造一种民主化的课堂气氛,在互动过程中由于没有体现出老师的科学管理,导致互动呈现出混乱化、低效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正是课堂的“泛民主化”现象,缺乏有序的形式上的组织和严密的内容上的引导。看起来貌似课堂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是一种假互动真玩耍,贻害不小,目前在新课程背景下,由于对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的误解而导致的这样的课堂还不少,值得反思。

二、怎样避免课堂“泛民主化”倾向

1、强化学生互动的目的

问题教学法的灵魂是问题,问题来自学生,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学生,老师起引导组织作用。课堂互动讨论哪些问题,老师要精心选择,尽可能是问题承载课堂学习的重难点,明确讨论问题,互动才能紧紧围绕话题。如在教授《石钟山记》时我将学生提交的一百多个问题进行分类,有些呈现型问题指导学生在早读时解决,将一些发现型问题整理在课堂互动讨论,我提交讨论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怀疑郦道元”“作者写夜泊绝壁,阴森可怕,其作用是什么”“作者写周景王之无射和魏庄子之歌钟与石钟山的关系是什么”“作者实际考察从哪些方面寻找到了石钟山命名钟的依据”“文中的‘三笑’各表现了不同态度,应是什么”。学生围绕着这些问题探究,钻研文本,在钻研中相互讨论,思维碰撞,产生了许多思想的火花,由于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究中,避免了以往互动中的“泛民主化”现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明确学生互动的时限

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学生讨论互动时间过长势必挤压老师的其他教学环节,使教学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甚至课堂环节失控,造成教学的低效运转。所以老师一定要将课堂互动控制在一定的时限内,收放有度,恰到好处,这要求老师精心选择互动问题,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在于一步到位而在于循序渐进。限定时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集中学习注意力,并使课堂结构紧凑。如笔者在教《故都的秋》一课时,限时完成以下问题的讨论,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浓厚的颓废色彩”“问什么写故都之秋的自然景色时夹杂了许多都市闲人的对话”“抒情与写景的结合是本文突出的特点,那么本文是如何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的”三个问题每个问题限时三分钟,学生在限时中进行,没有机会懈怠,就能集中精力完成讨论,避免了课堂讨论的散漫现象。

3、控制学生互动的人数

课堂互动应遵循就近原则,有的老师在组织学生互动时以学习小组为主,他们的座位并没有在一起,一到讨论学生搬桌挪凳,课堂一阵乱响,等坐稳了安静了,一两分钟就过去了,再者超过四人的小组最易人浮于事,讨论不能轮到每一个学生,势必造成有些学生游离于讨论之外。所以我采用的是前后桌四人一组,只要前面的学生转个身就可以了,教室井然有序,也不浪费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人数的控制有利于互动小组分工,任务承担,如讨论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等,人人有事干,避免了“泛民主化”课堂互动的有些学生无事做,不主动参与不发言的现象。这样一个座位稳定而人数合理的小群体形成后就具有了教育、归属、认同和支持功能,促使课堂互动有效顺利地进行。

4、评价学生互动的成果

对学生互动成果的评价也是体现保护学生质疑意识,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课堂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讨论的话题上,老师要在学生讨论的评价上下功夫,评价应掌握以下方式:即及时评价、积极评价、准确评价和发展评价等。及时评价就是一生一评价,一问题一评价,这样评价才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有些老师喜欢在所有问题回答完了以后评价,由于涉及的学生多问题杂,评价势必浮光略影,使部分回答问题的学生失去兴趣,思想走神。对学生的问题探究不论深浅是否给与的评价应有否定更有肯定,最起码肯定他的释疑勇气,错不要紧最要紧的是他没有勇气释疑,所以积极的评价在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然对学生的探讨老师应该态度鲜明,一些错误的观点,老师不是一味的否定而是用事实说话,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偏颇甚至错误,其他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讨论中,理不辨不明。学生对问题的探讨由于受到文化层次生活阅历的限制一定是浅层次的,老师的评价应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向更深处着想。课堂的魅力就在于师生互动中达到思维的高度,促成问题的解决。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变革,广大老师一定要以开放的姿态学习新理念,选择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转益多师”,少走弯路。过犹不及,封闭的课堂和放任的课堂都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要是自己的课堂“收放有度”,这“度”就是新的教学理念。

上一篇:谈如何营造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如何融于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