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局行政执法责任制

时间:2022-09-06 08:06:13

国税局行政执法责任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促进依法治税,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促进税务人员依法行政水平,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人员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试行)办法》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改进机关作风六项制度》以及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广东省执法责任制条例》的规定,接受镇政府、人大和社会监督,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分局全体税务人员。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三条成立分局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分局长为组长,成员为副分局长、各股长,负责对分局行政执法责任工作的领导和检查。

第四条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行政法规股,负责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组织实施、协调配合、考核监督、总结本制度落实效果。

第三章行政执法职责

第五条分局是对外行使行政执法行为单位,行政行为直接对市国税局负责,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履行以下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政策。按照税收管理权限,依法行使税收征收、管理权,配合镇政府开展市场经济秩序整治工作。

2、依法开展日常税务检查,对违反《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各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或移交市国税局有关部门处理。

3、实施现代化管理模式,走科技兴税之路,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开展全镇性税源调查工作,做好年度税收收入计划,严格出口退税的审核,做好税款入库工作,确保财政收入,定期向镇政府汇报税收信息。

5、组织执法检查工作。对日常行政行为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监督力度,促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

6、建立并向纳税人公开限时办结制,建立制度,设立投诉信箱、电话,处理来信来访。

7、开展廉政、纪律、职业道德教育,强化队伍政治素质建设,加强税收业务知识培训,严格执行税务人员“八不准”制度,提高队伍综合素质、执法水平。

第六条分局内设征收股、管理股、行政法规股,各股室负责人是本部门行政执法责任人。各股室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行政职责,并相互协调、监督,促进依法行政。

(一)征收股职责:

1、执行税收征管法律、法规和制度;

2、负责税务登记、税务咨询、受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接受税务申请等有关涉税事宜;

3、负责发票的领购、发售和管理;

4、负责税收计会统和税源调查分析;

5、负责税收资料的管理。

6、负责税收票证的管理。

7、负责计算机的管理。

8、负责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认证、抄报税和系统管理。

(二)管理股职责:

1、负责增值税、消费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业务管理;

2、负责金税工程的稽核工作;

3、负责推广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

4、负责“免、抵、退”税优惠政策和出口退税业务调查、审核。

5、负责对管辖的各类纳税户申报纳税情况的调查和检查。

6、负责对有关税务申请的调查、审核。

(三)行政法规股职责:

1、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长远发展规划、办公制度;

2、处理日常政务,起草和审核有关文字资料;

3、负责会议的组织、秘书事务、督促检查、文电处理、文书档案、、保密、安全保卫、调研、政务信息,后勤卫生;

4、负责税法宣传和税务学会分会工作;

5、负责对各类税务申请的审批和上报;

6、负责协调组织开展小规模纳税人纳税评估和个体“双定户”定额评定。

第四章责任追究

第七条税务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赔偿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人员廉洁自律若干规定》等行政法律法规,对因过失给国家利益、纳税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八条过错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有错必究,过罚相当、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对受贿索贿,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依法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条下列行为属于行政执法过错,应予以追究:

1、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终审判决,裁定撤消或变更的具体行政行为;

2、经各级人大、市国税局的监督反映或群众投诉,查实确属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

3、上级行政或复议机关撤消或变更的具体行政行为;

4、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并造成严重损失或恶劣后果的具体行政行为;

5、实施行政监督、行政管理、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过错行为:

(1)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税务登记,对达到立案标准而未按规定立案,故意刁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经调查属实的;

(2)未按规定录入纳税申报资料,审批延期纳税申报,开具完税凭证的;

(3)无正当理由不受理纳税申报或者减免税申请,不办理退税,不发售发票的;

(4)税务检查时,未出示税务检查证件和通知书的。

(5)未按规定使用、填写执法文书的,未按规定受理行政复议的,擅自办理税务登记或遗漏重要登记事项的;

(6)未按规定保管、发售、审核、追缴或核销发票的,未按规定稽核增值税进、销项凭证的,未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和及时划解税款的;

(7)未按规定实施税务检查、组织听证、履行告知、送达程序,作出复议决定的;

(8)违规审批延期缴纳税款、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或管理税控装置、实行税收保全措施或强制执行措施的;

(9)违规批准减、免、退税,少征、预征或多征税款的。

第十条过错行为按下列原则明确责任:

1、因承办人个人原因造成执法过错的,由其承担全部过错责任;承办人为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根据过错责任大小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

2、承办人的过错行为经过批准的,由批准人承担责任;因承办人弄虚作假导致批准错误的,由承办人承担全部过错责任;

3、过错行为由集体研究决定的,由主要领导承担主要责任,其他人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一条过错追究种类:A.批评教育。B.扣发奖金。C.取消一定期限内评选先进和晋升资格。D.行政处分。E.降级、降职。F.辞退。G.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一篇:工商局执法责任制度 下一篇:劳动局行政执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