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管理”控躺井

时间:2022-09-06 06:42:18

“三维管理”控躺井

一、地下“三细“管理

即细化油藏描述,细化资料录取,细化油水井分析。我们以油藏为中心,认真录取好每一个资料数据,分断块找出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确定主攻方向,制订具体对策及工作量,进行分段实施并动态跟踪分析。

第一,针对地层能量充足区。目前地层能量73沙一单元注采井网相对完善,注水效果好,综合含水88%,造成躺井主要因素是由于地层以外的管柱组合、参数合理性以及工具质量等因素,为此我们完善了作业监督制度,对管柱组合和工具质量密切关注,随时调整,同时,在参数优化上合理搭配。

第二,针对地层能量不足。对地层能量不足的S84-4单元,虽然该单元注采井网相对完善,但由于前期压力和管线流程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地层能量的严重供液不足,我队通过提高系统注水压力,在补充地层能量的同时不断优化调整生产参数,完善注采井网。

第三,针对注采井网不完善区。注采井网不完善区主要包括88-1单元和84单元。88-1单元目前已经投转注5口水井。 由于启动压力升高,注水能力逐步变弱。我队采取措施完善注采井网,提高系统压力。

二、井筒“三优”管理

即优化设计,优化参数,优化热洗加药。优化井筒技术管理,延长检泵周期,。我们建立了作业会诊制度,查找原因,优化筛选地质设计和生产参数,确定合理的机杆泵匹配。优化参数本着“降次不降液、变径不变量、低产不低效”的原则,在地面和地下进行双向调参。

第一,优化设计:73-14井由于偏磨造成杆断和管漏而躺井,攻关小组优化管柱,在65-168根抽油杆偏磨严重的井段安装扶正器、抽油杆旋转器,效果较好,目前该井免修期达到881天。

第二,优化参数:针对个别老井地层严重供液不足和新开发单元地层能量下降快的因素连续跟踪,根据油井的动液面变化情况,采用合理的生产制度,及时调整油井的生产参数。

第三,优化热洗:根据油井的生产数据,科学制定热洗加药计划 ;执行定人、定压力、定水温、定水量、定药型、定药量“ 六定”原则的热洗计划。

第四,优化加药:优化加药计划,保证加药的科学性、有效性,并结合作业现场不断调整加药计划。

三、地面“三强”管理:

第一,强化地面管网管理:由于我队老区高液量、高含水和污水的高矿化度,造成管线腐蚀严重,极易发生管穿事故。我们通过人工和加药箱加药减缓对管线的腐蚀及结垢造成管线压力的上升。

第二,强化设备管理:通过强化设备管理,避免因设备问题和停井时间过长造成的躺井;通过对出砂井调过平衡,蜡、气、稠井调欠平衡,保证停电时驴头停在合适的位置,避免井卡的发生。

第三,强化回压管理:主要是针对我队不同区块原油物性、产量以及综合含水情况采取不同的回压管理方式。

一是低产低液井:简单的靠升温降回压不能解决问题,对于长管线主要是采取串管的方式,同时加强单井升温工作。

二是黏油井:首先采取单井拉油的方式,对于单井拉油后依然不能解决回压高的油井采取和高含水井或高产井串管的方式升温降回压。

三是高凝油:主要存在新开发88-1单元,平均凝固点达到38℃,因此在夏季我们就重点加强了该单元的升温工作,冬季来临后,升温降回压更成为该单元一项重要工作。

四是人员管理:回压的管理重点是人员的管理,小班的巡回检查工作尤为重要,加强量油录取资料的同时对井口回压的录取成为一项重要资料。

四、深化控躺井保障

第一,为进一步降低我队躺井率,减少躺井占产,夯实老井产量,尽最大努力将躺井消灭在萌芽状态,具体规定如下:

一是每天坚持量油,发现突然不出油或连续两天产量下滑井,要及时上报,及时进行憋压,判断油井生产情况。

二是技术员每周必须对所测油井示功图、动液面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三是油井生产不正常,量油工未及时发现,扣量油工30元/次。

第二,强化扶躺井工作,有效减少躺井。油井生产不正常,要积极做工作采取措施(热洗、碰泵、对扣等),不出油要及时上报,当天必须出方案。2011年碰泵、解卡成功自扶躺井4井次,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躺井。

结论:“三维管理”的实施,使我队保持着活力,连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考核的指标,截止到2011年12月躺井19口,躺井率2.1%,全矿最低,全厂位于前列,其中2、3、4三个月实现连续119天无躺井。

效果一:躺井率总体上全队连续3年躺井率维持在较低水平,2009-2011年分别为3.5%、1.3%和2.1%,其中2010年实现1、3、5、8四个月无躺井;2011年实现2、3、4连续3个月达到119天无躺井。

效果二:躺井占产得到有效控制,有效的降低了自然递减。2011年1-12月自然递减1.7%,相比同期11.7 %降低10%。

(作者单位:山东省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

上一篇:事业单位如何做好固定资产管理 下一篇:增强煤炭企业安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