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时间:2022-09-06 06:03:53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趋势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重视语言能力的交流,其中以被广泛使用的英语为主。目前,学校输出的翻译型人才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本文主要是根据这一现象讨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探讨如何开展商务英语翻译现代教学模式以及如何优化教学手段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综合实用型人才。

伴随着国际往来的频繁和经济的高度集中,导致社会经济迫切需求高素质以及语言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在这样的人才需求指标下,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能力以及展开合适的、科学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意识,根据实际教学的现在提倡现代教学意识。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任务单一。目前,职业教育发展速度是非常迅速的,但是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商务英语翻译课的时候一般是重视笔译课为主,只有少数院校或者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置的时候会重视口译课的安排。可是往往对笔译课与口译课的分配也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

2 教学环境单调。教师在实际教学商务英语翻译的时候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课堂,也可以适当的延伸到社会课堂,避免教学环境的单调。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环境一般为普通教室教学,部分时候与其他专业共同共同享有多媒体教室,没有采用专门的语音室。长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对商务翻译的信息量积累比较少,课堂直观性与效率不高。

3 教材选择多样化。各校对教材选择标准一般是侧重英汉互译基本技巧的教材或者是具备行业特色,介绍商务领域的各种活动以及商务话题翻译的为主。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英汉互译的教材感到枯燥和乏味,对商务领域的商务话题和商务活动的教材觉得难度过大,范围过广。教师在展开教学的时候往往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进行教材教学,没有对选用教材适当的进行调整与优化。

4 教学方法老套。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依然采用的是强制命令的应试教育,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在课堂中偏向于对翻译技巧的运用以及课后的大量练习。虽然部分教师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但是没有重视对导入点的设计,课堂氛围依然一般。这种重视练习与背诵,忽视实践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对英语翻译的兴趣。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

1 教学理念。商务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摒弃以往传统教学的教学理念,改变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主观性的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为基本出发点,进行课程安排与教学,对笔译课与口译课要进行平衡设计,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掌握能力展开教学任务,避免过分的重视一种能力的教学,真正的打造全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设计各种翻译任务与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彼此交流以及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将笔译与口译的不同灵活运用。

2 情境教学。教师在展开教学过程时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教室,避免教学环境的单一,在进行知识点传授的过程时要将教学任务与情境很好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里,教室可以选用传播范围广的商务广告进行教学,比如是耐克广告或者是诺基亚的中文广告与英文广告的语言特色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在实践正确的运用相关翻译技巧以及自发的总结广告翻译规律,在和谐和融洽的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商务英语翻译的策划能力。

3 教材安排。商务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过度专业和单调,这就要求了教师必须做好教前准备工作和对教材知识点的设计,在充分对教材的理解基础上进行知识点互相融合以及建立一个知识点大纲,在专业教学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融合一定的商务谈判或商务设计的知识,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感到好奇与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的积极性。

4 教学手段。教师应该坚持在提高学生翻译能力与应用能力的目的下,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采取多元化教学。例如是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运用一个PPT课件和口头表述就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对整个教学任务要精心进行安排与设计,帮助学生对各种商务信息资源的积累,比如是商务名片商标以及企业简介与产品说明,特别是商务合同的类型与内容等,教师必须要有意识的扩展学生的思维与知识面并且进行合理的导入。

总结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是必须重视以及任重道远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市场信息与需求的现状展开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摈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身实际情况为主,对教学任务有一个合理与科学的安排,在课堂交流中打造情景教学,适当的对教材进行综合整理,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兴趣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

上一篇:把文化“种”在村屯的措施研究 下一篇:从目的论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