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推广的制约因素

时间:2022-09-06 05:02:14

汉语国际推广的制约因素

摘 要:作为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国际推广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当代世界环境的变化,对外汉语教学自身存在问题,教学对象的自身不稳定因素、学习机构混乱以及来华留学生招生机制有待完善。我们应正视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制约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135-02

2005年7月,“汉语国际推广”在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上被正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框架。截至2013年5月,中国与世界上113个国家合作设立了420所孔子学院,591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注册学员达到50万人,加上在私人机构学习汉语的学院,全球学习汉语的人超过了4000万。可以说,汉语国际推广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在美国,汉语成为继英语、西班牙语之后的美国第三大语言,过去三十年间,美国使用汉语的人数增加近360%。长此以往,我们可以期望,终有一天汉语能如英语一样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但是,汉语国际推广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

一、当代世界环境的变化制约着汉语国际推广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得最广的语言,有七十多个国家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英语之所以遍布全世界,一方面的原因是早先英语的推广主要是通过对外侵略和殖民统治实现的,英国曾经侵略过全世界多达90%的国家。另一方面是因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大多使用英语,它们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在语言的使用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这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环境下,中国坚决不主张也不会通过侵略来推广汉语,只能通过和平手段进行推广。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以及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官方的汉语国际推广还容易使国外政府产生误解,以至于“黄祸论”、“中国文化”死灰复燃。英语在各国的推广有有关国家政府的支持,汉语在其他国家的推广并没有受到国外政府相应的重视。虽然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在急速提升、国际政治影响在迅速扩展,但在世界格局力量对比总体上还是西强东弱的背景下推广汉语仍是步履维艰。

二、对外汉语教学自身存在问题

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与任务》一文中指出,在汉语走向世界的进程中遇到了两个瓶颈,一个瓶颈是教材,一个瓶颈是教师。在教材的问题上,教材种类过于单一,我国专用教材正式出版的有几百种,但是模式比较单一,都是从中国传统式教学的角度进行编写,缺少面向大学、中学、小学以及社会自学者的分层次教材,以至于有的教师在使用过几种教材之后,干脆自己编写了一本手写教材进行教学。其次,教材的形式也相对单调,大多以纸质的为主,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尤其是在发达国家进行汉语推广时,可以考虑教材的发展向网络多媒体教材倾斜。在现有实际对外教学教材不完善的情况下,建立网络多媒体教材对于教材编写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第三,教材的功能比较单一,专业教材虽多,但缺少辅教材。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过程中,这种辅教材的缺少显然属于“短板效应”,制约着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及辅助教材的编写应以学生为主体,具有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吸引学习者的眼球,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做好本土化教材与普适性教材的协调与互补,这是我国教材编写上仍需努力的。

在教师的问题上,第一个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资源短缺。国际汉语教学迅速发展,而相应的师资力量却跟不上,汉语教师缺口随之扩大。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在“世界汉语大会”上指出,目前汉语的国际推广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难以满足国外汉语学习的师资要求。目前,东南亚地区的印尼就缺少十万名汉语教师,马来西亚也缺少九万名,其他各地也同样存在缺乏汉语教师的现象。据2007年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有近四千万名,而全球从事汉语对外教学的教师不足四万名,师生比例为1:1 000。持有《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目前仅有五千余人。

其次,还存在着对外汉语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和需要培养本土化教师两方面问题。在汉语国际推广之初,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很大,很多非专业的教师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出国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由于对国外教学方式和教法的不熟悉,教师和学生的反响都不是很好。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初级阶段的教学通常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对于从小在中国长大的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可是对于国外学生来说,这是他们最不擅长的,很容易导致学习进度落后。而且,中国早期派遣的教师也容易沿袭中国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家庭作业、课堂规则、考试方法等各方面做出不适合外国学生学习的要求,导致学生汉语学习热情下降,生源大量流失。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对外汉语教师的人才培养方式,包括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国家公派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等,使得对外汉语教师队伍逐渐正规化专业化。但是鉴于发展时间较短,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会存在难以适应中国与所在国思维的差异、教学过程中“重语言、轻文化”导致学生越学越没有兴趣、教师偏向于对传统文化的讲解而学生更对当代中国文化感兴趣,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现象。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教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也考验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理解所在国的历史文化、教育方式、运用什么样的教法,这都是对教师的考验,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拥有像国外传教士的传教热情般的教学热情,才能进行好对外汉语教学。但是,部分具有优秀专业素质及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师,由于个人发展、评职等条件的制约不愿意花费时间出国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希望出国的执教的,又由于派遣时间一般为任职1~2年而并不是长期任职、具有流动性而放弃。基于以上原因,汉语国际推广客观上要求我国多发展本土化教师。本土化教师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适应当地的教育培养方式,可以拉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距离,在汉语推广教学过程中具有相当的优势,又可以缓解各国汉语教师的紧缺状况,但如何培养标准的符合要求的本土化教师,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是当地的对外汉语教师的标准,是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面临的又一问题。

三、教学对象存在不稳定因素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存在着功利性因素。在一些国家,孔子学院的学生年龄跨度很大,小至儿童,大至老年人,不同年龄层面的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尽相同。儿童学习者主要是因为家长的因素或者自身对汉语感兴趣因素前来学习,但上学以后忙于功课,一周只在休息日才来学习,很多学生由于时间分配的原因会逐渐放弃学习。青年学习者大多是因为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意识到学习汉语可以作为一技之长,对未来的就业有帮助或者因为自己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或商贸活动,需要用汉语进行沟通,因而来学习汉语,这些学习者达到学习目的后就会放弃学习。只有一部分真正喜爱中国文化的青年人和老年人,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才会坚持学习。针对以上目的,如何保持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如何引导学习者真正持久的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而不是仅停留在满足学习者单纯学习目的这个层面,保持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后劲,是汉语推广过程中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现有的汉语国际推广机构的数量仍不能满足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很多孔子学院经过一段跳跃式发展后,到了一个平缓发展的阶段,学生人数不再像以前那样每期都有大幅度的增长。新闻报道关注的都是孔子学院的揭牌仪式和建立数量,很少有人持续关注这些建立起来的孔子学院的后期发展,须知建校容易,发展壮大难。招生数量能否保持并继续扩大是汉语国际推广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四、学习机构混乱、管理不到位

很多国外的中文课堂早在孔子学院之前就已经建立,其中政府组织的、民间团体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免鱼龙混杂。例如在韩国,就有一百多所大学设立了中文系,全国也有无数的中文补课班,这些补课班的合法性不能一一考证,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而且受当地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经费等各方面的影响,容易产生较大波动。国外汉语学习机构没有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存在着混乱现象。另有一些汉语推广机构刚刚建立,师资紧缺,人员有限,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例如乌克兰卢甘斯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在创办之初,乌克兰卢甘斯克大学的行政副院长承担着该校外语学院的教学及孔子学院汉语文化培训班的翻译工作,日常行政工作大都落在了中方副院长身上。孔子学院的三名工作人员既要完成日常的汉语工作,又要接待来访者、对外联络、推广文化工作,工作者疲于奔波,管理方面根本无暇顾及。管理不到位现象还表现在缺乏熟悉中国文化的管理人才。汉语国际推广机构的管理者必须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理解,熟悉中国的国情,掌握熟练的中文,具有与岗位工作相称的管理工作经验,有较强的公共关系和市场开拓能力。国内向国外派遣的行政工作人员有限,这就需要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管理人才来参与。

五、来华留学生招生机制有待完善

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过程中,我国实现了由“走进来”政策到“走出去”战略的转变。但是“走进来”的政策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中国高校招收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也是汉语国际推广的一种途径。在招收来华留学生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高校考试门槛不高、形同虚设,来华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此外,一些学校招收来华留学生是为了建设跨文化、国际化大学,增加创收,与汉语国际推广的目的相偏离。

综上所述,鉴于世界大环境的改变以及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汉语国际推广不会一帆风顺。法语联盟是1883年建立的,英国文化委员会是1934年建立的,中国汉语国际推广是2005年被确定为国家战略的,语言的推广时间相对较短,制约因素也大多是因经验相对不足造成的,在今后的推广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分析问题,借鉴他国经验,寻找解决问题之道,促进汉语国际推广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2]殷树林,张小雪.汉语国际推广的两个瓶颈及几点对策[J].语文学刊,2009(9).

[3]李瑞晴.海外孔子学院发展浅析[J].八桂乔刊,2008(1).

[4]尹海良.对世界汉语热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前沿,2009(2).

上一篇:论语言的共性 下一篇:浅析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