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小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06 03:50:33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数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生动有趣的情境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前提条件。

1 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学生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分类》时,让学生把自己书包里东西摆在课桌上进行分类,因为,书包里一般都会有诸如钢笔、圆珠笔、自来水笔、铅笔、卷笔刀、小刀,各种课本、练习册,或许还有各科教辅资料,课外书籍、玩具、图片、水果等等。在学生将物品分类时,教师适时地指导,并给予肯定和归纳。

2 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的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有可能自主探索。设有“问题”何来探索?因此,“问题”是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是探究学习的关键。教师要善于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同时,给学生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发的探索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索。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生活实际去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他们每天早上起床,早饭、上学、放学、午饭、等各段的时间点。然后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1)从时钟上你看到什么?

(2)一天有多少小时?一小时有多少分?一分钟有多少秒?

(3)观察时钟,时针、分针、秒针是如何运行的?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出一小时有多少秒。使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对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可以有很多方法。“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世事每天都在不断变化,教法学法也应随着发生变化。但是,无论怎么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创设情境时,要让学生切实身感到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既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上一篇:让爱洒满学生心田 下一篇:教师范读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