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产品行业如何应对“价格破坏”?

时间:2022-09-06 03:04:28

初级产品行业如何应对“价格破坏”?

中国初级产品行业应以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以及发展“进口导向型海外直接投资”应对“价格破坏

初级产品行情下行对全球贸易和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已经相当明显。考察全球货物贸易中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变动,1995—2004年间,制成品、石油、非燃料初级产品价格年均涨幅分别为0.2%、9.0%和0.1%,2012年分别为-0.5%、1.0%和-9.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3年涨幅分别为1.0%、-2.3%和-0.9%。

就我国进出口贸易而言,今年前7个月煤炭、铁矿石、铜等主要大宗矿产原材料进口均价全面下跌,只有石油产品因进入夏季用油旺季和阿拉伯国家局势紧张等因素而价格上涨。上半年我国进口原油1.4亿吨,下降1.4%,进口均价每吨780.7美元,下跌7.6%;铜200.2万吨,下降20%,进口均价为每吨8107.4美元,下跌3.4%;进口铁矿石3.8亿吨,增长5.1%,进口均价每吨133.2美元,下跌4.6%;煤1.6亿吨,增长13.3%,进口均价为每吨91.4美元,下跌16.3%。

初级产品国际市场行情下行及其进口价格下跌,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主要正面影响在于减轻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并降低了众多下游产业的成本,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2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下降,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在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环境里取得利润增长两位数的佳绩,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其最大负面影响在于引发国内相关产业“价格破坏”而陷入困境,矿产资源产地经济会受到较大冲击,同时我国对初级产品生产大国的出口也会蒙受一定损失。

中国初级产品进口价格下降之所以会引发国内相关产业“价格破坏”而陷入困境,根源在于我国初级产品资源禀赋不佳。从农、牧、林、渔业资源到矿产资源,我国许多资源的本土供需缺口无法弥补且日益拉大,更有许多初级产品资源数量虽不少,但品位不高,开采难度大,成本高,或是远离消费市场,运输成本太高。因此,在全球化初级产品市场上,只有在初级产品牛市期间,国内这些产业才具备商业开采价值;一旦步入熊市,国内这些初级产业就会在廉价进口资源的冲击下溃不成军。

以煤炭为例。中国煤炭资源储量在全世界数一数二,煤炭年产量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所有国家,占全世界一半以上,品质优良,神华、伊泰等大型煤炭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早已跻身世界同行前列。即便如此,凭借露天开采低于中国众多井下开采煤矿的成本优势,外加产品直接海运中国东南沿海消费市场的优势,早在外汇短缺而厉行奖出限入的上个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煤炭就已经打开了广东省进口市场。新世纪以来,煤炭进口更是突飞猛进,连年成倍增长。根据笔者整理计算,2002-2012年间,我国煤炭进口量相对于国内煤炭产量的比例从0.70%一路上升到了7.90%,2012年煤炭净进口量已相当于当年国内煤炭产量的7.65%;2010年煤炭进口已占当年消费量的5.22%,煤炭净进口占消费量的4.61%。这一比例,已经足以对国内市场运行产生一定影响。

相应地,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和我国煤炭进口均价下跌,对近两年国内市场煤价腰斩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012年,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下跌21%,我国进口煤及褐煤2.8851亿吨,同比增长29.8%,进口均价99.50美元/吨,比2011年进口均价114.65美元/吨下降13.21%;分别按2011年和2012年人民币平均汇率折算,进口均价从2011年的740.47元/吨下降到2012年的628.09元/吨,下降15.18%。其中,2012年炼焦煤进口均价以美元计价下跌4.67%,以人民币计价下跌6.83%;其他烟煤进口均价以美元计价下跌11.61%,以人民币计价下跌13.62%;褐煤进口均价以美元计价下跌15.69%,以人民币计价下跌17.60%。

国内煤炭价格暴跌,相当程度上源于进口导致的“价格破坏”。而这种价格破坏,又令国内煤炭业去年下半年起迅速滑入严冬,大量产品积压,企业大面积亏损、减薪,山西、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区经济增长急剧失速,从山西省长李小鹏到省内众多县市领导干部,纷纷扮演起了煤炭推销员的角色……如果拥有资源优势的煤炭产业尚且会遭遇价格破坏的冲击,遑论其他资源禀赋与国外相比更处于明显劣势的初级产品行业了。

面对国内原料产业的价格破坏冲击,如之奈何?诉诸贸易保护既不合算也不可行。因为中国并不是沙特、南非那种国民经济高度依赖初级产品产业的国家,而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决定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是初级产品产业,而是下游的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新世纪以来的初级产品10年牛市大幅度提高了制造业、服务业等下游产业的成本,压缩了其利润,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利。上游能源、原料等初级产品价格从过高峰值下行,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2002—2011年煤炭产业“黄金十年”期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2004年起一直高于全国总体水平,最高接近全国总体水平的3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也达到或超过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水平。其他代表性行业,无论是基础设施行业、基础产业还是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抑或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其成本费用利润率在2004—2011年间均难以企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水平,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在此期间竟然没有一年达到全国总体水平。显然,这样的局面是不可持续的。恰恰是在2012年我国煤炭进口猛增、国际市场行情和进口价格大幅度下降、进而迫使和加剧国内煤价下降的背景下,我国一批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在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环境里明显增长,其中最突出的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长69.1%。

有鉴于此,面对已经或正在到来的价格破坏冲击,中国初级产品行业只能努力增强内功,强力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压缩国内过剩产能,关停并转技术、安全、环保不达标的小型矿山,提高资源开发与利用效率,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回收,优化运输格局,并借熊市之机将重组触角伸向海外,积极稳妥发展“进口导向型海外直接投资”,亦即投资者以母国为目标销售市场而开展的海外直接投资,通过这种反周期策略低成本取得海外优质资源,让我国国内投资者分享资源进口增长的收益,并通过这类投资带动我国劳动力和资本设备的输出。

上一篇:怎么“花鲢两吃”? 下一篇:黄淑和:113家央企迈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