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和:113家央企迈门槛

时间:2022-09-22 06:02:50

现在113家中央企业,每一家都要迈过转型升级的坎。谁迈不过去,谁就会被淘汰

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也给央企带来了很大的盈利压力。但是不管怎么样,面对这样的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国资委和中央企业还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央企业要实现保增长,以中央企业的保增长来推进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平稳持续增长。

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状况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平稳增长、稳中有进”。第一个特点,就是“三个稳”。

一是生产经营平稳发展。今天上半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4万亿元,同比增长9%。

二是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315.2亿元,同比增利971.5亿元,增长18.2%。其中,净利润4703.5亿元,增长20.7%。上缴税费10395.4亿元,增长3.4%,占到全国税收收入的17.5%。

三是进一步企稳向好的基础并不牢固。上半年,中央企业成本费用总额同比增长9%,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在国资委的领导下,中央企业稳步推进结构调整,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海外布局也在扎实推进。

中国经济正处在改革开放以来,最为要紧要的一个时期。因为中国传统的比较优势在慢慢的丧失,同时各种的生产资料、各种的成本逐步的上升,这都在慢慢在挤压中国经济。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央企业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现在113家中央企业,每一家都要迈过转型升级的坎。谁迈不过去,谁就会被淘汰。现在国际环境确实不好。实际上一个国家没有大企业没有支撑,经济块头再大都没用。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企业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克服困难,履行好中央企业的责任?

金融危机的时候,所有的西方国家跨国公司首先想到的是减员,中央企业敢吗?国资委只好说裁薪不裁员,这也是面对咱们的国情啊。没办法,因为你是国家队。结果中央企业一带头,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不敢放肆去裁员。

提到央企,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巨无霸”。但是大型央企和小微企业的关系,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一家中国移动带动了中小企业1000多家。1000多家企业又支撑了大企业的发展。像华为、中兴,都是在中国移动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所以,二者之间更多的是互为补充的关系。

目前,国资委正着力推动中央企业实现“三大转变”,即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国内经营向国际化经营转变,从产业链过度延伸向专注高端转变。

对于中央企业的发展,要严密防范各类经营风险,切实做到“四严”。

一是严格投资管理。严把投资方向和节奏,不符合主业投资方向的坚决不准搞,过度依赖负债的坚决不许搞,投资回报率低的坚决不能搞。二是严格资金管控。坚持“现金为王”,切实捂紧钱袋子,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三是严控高风险业务。抓好大宗商品融资性贸易、金融衍生品、担保、垫资建设等高风险业务的排查,做好风险保全。四是严防重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环保事故的发生。

目前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产业结构、发展层次仍需完善,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任务十分迫切。“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转型升级,努力打造长期竞争优势;深化企业改革,增强内生增长动力”这三项工作一直是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下一步,中央企业将加快升级步伐,努力优化产业结构,采取坚决有力措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在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要推动企业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用活市场化手段,做到“四个加大力度”。一是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加快实现股权多元化。二是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通过股权置换、进场交易等手段加快剥离非主业、非战略性资产,提升主业竞争能力。三是加大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力度。四是加大资本流向的管控力度。

在加快转型升级,努力打造长期竞争优势方面,要推动企业既着力当前又着眼长远,加快“五个升级”。一是加快技术升级。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推进科技资源整合,争取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二是加快产业升级。把优势资源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倾斜,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三是加快产品升级。做好差异化竞争的文章。四是加快商业模式升级。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推动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造出更加高效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五是加快品牌升级,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提高品牌价值和市场美誉度。

在深化企业改革,增强内生增长动力方面,国资委将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不动摇,重点推进“三个深化”。一是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二是深化董事会建设。三是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虽然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良好,但要想确保全年任务顺利完成,下半年任务还很艰巨,中央企业仍面临巨大挑战。

首先,面临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的挑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失衡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未来一个时期,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投资贸易规则变化等外部因素,都可能进一步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中央企业面临的国际环境将日趋复杂。

其次,面临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向好基础尚不牢固的挑战。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登记失业率保持平稳,经济稳定性有所增强。但是,经济运行中需求偏弱与产能过剩的矛盾仍未明显缓解,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连续17个月下降,表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煤炭、有色金属、造船等企业多陷于产能严重过剩格局,在一段时期内很难摆脱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少数亏损企业可能处于困难长期化。

尽管环境复杂、困难很多,但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继续努力、扎实工作,有决心、有信心完成全年保增长目标,为全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初级产品行业如何应对“价格破坏”? 下一篇:哈继铭:48.3%是什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