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文化互动对民办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意义探析

时间:2022-09-06 02:46:24

校企文化互动对民办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意义探析

摘 要:校企文化互动是提高民办职业学校学生培养质量,使之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培养模式,也是当前民办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一种新取向。探讨校企文化互动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并系统分析校企文化互动对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和提升民办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民办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意义探析

作者简介:鲍高峰(1973-),男,浙江安吉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吉分院、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立项课题“民办职业学校在校企文化互动背景下培养国际商务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3R30042),主持人:鲍高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5-0042-03

职业院校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经历了迅速发展时期,如今步入转型升级时期――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民办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校企文化互动已成为民办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一种新趋向,同时也开拓了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新路径。通常,“校企文化互动”的定义是这样的:以文化育人为中心,以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互动为基础,使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达到二者融合的目的,从而对民办职业学校学生的校园文化环境进行改造,这对于提高民办职业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解决当前存在的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难求和民办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低下两大社会问题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校企文化互动的基本内涵

“校企文化”从其称谓上说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合称,但并非是两种文化的简单相加。21世纪以来,在建设特色职业校园文化的研究上提出了新要求:指出校园文化要走向企业文化,二者之间要进行有效的交流、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校企文化的理论开始传播。其中校园文化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校园学习中形成的以校园为空间范围、以育人理念为目标导向、以环境文化及各种制度文化的构建为主要内涵、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质的一种特定的群体性文化。校园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是各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其本质内容是一种特定文化氛围与人文环境:包含了学校特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髓,是学校自身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长期作用的结果,体现出互动性、渗透性和前后继承性等特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培养起来的共同愿景、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方式和物质表现的总和。企业为追求价值最大化,约定俗成的、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共同遵守的,并能体现企业员工共同愿景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是对员工群体具有引导、制约等功能,其目的是用一种隐形的文化力量对员工行为进行规范化,使其增强集体归属感、荣誉感,为达成企业目标而努力[1]。

校企文化其基本内涵就是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营造出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环境,其着眼点是关注学生实践技能、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2]。

校企文化互动不同于“一加一等于二”,即并非是两种文化的简单叠加,也不是单纯的用企业文化来代替学校文化,或者用后者代替前者。它主要指职业学校响应校企合作办学理念的号召,总结自身教育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并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案例,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校园文化吸收企业文化的精华并加以利用,从而产生有效的互动,进而促进职业学校培养出更多适合企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人才输出符合企业用人需求,二者真正实现接轨[3]。

二、校企文化互动的理论依据

校企文化互动的课程教学设计是设立和秉承一种“人文熏陶”的理念,坚持以校园文化的崇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来培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重视企业文化对学生培养目标所具有的导向、激励和塑造作用。因此,校企文化互动所营造的教育环境关注学生个体身心健康成长,营造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和相对自由轻松的校园活动氛围,全面关心学生校园里的生活诉求和学业知识诉求,更重要的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规划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既要创造外部环境教会学生生存的基本技能,使其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基本能力,诸如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与人和睦友好相处的能力、拼搏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等,使其进入社会后,满足用人企业单位的需要,不仅培养了最基本生存的能力,还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职业学校在转型升级中应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为了输送更多满足企业需要较高专业知识水平、高技能人才,必须做到“量体裁衣”,知道企业所急需人才标准,培养学生在企业中的适应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即提高适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企业文化环境的基本职业素养,例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敬业奉献等职业道德精神。

以上各项基本素质的“塑造性培养”不是简单地依赖对书本内容学习所能获取的,需要通过在校企文化互动背景下良好人文氛围的耳濡目染以及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参观,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企业发展历程,还能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学校邀请企业单位一线优秀人员进行授课及开展讲座,可以使学生更具体地了解岗位的职业要求;学校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踏实肯干、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或创设某一项目方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专注和研究精神等等。

因此,在校企文化互动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技术才能,又有对企业文化环境良好的适应性,同时具备个体自由发展的竞争力和转岗能力,他们不仅能成为企业需要的紧俏人才,而且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不竭动力。校企文化互动教育模式既校正了当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偏颇之处,又防止了“模式化”、“机械化”的错误倾向,能够真正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4]。

三、校企文化互动模式对民办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以校企文化互动融合为契机,努力提高民办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民办职业学校培养应用型、专业型人才的新途径,对缓解当前社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短缺和民办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压力等两大社会难题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有利于民办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校企文化互动融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企业及感受企业文化,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企业之间、企业所需人才之间的激烈竞争现状,面对日益残酷的“职场”竞争,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而且还能汲取企业经营理念中开拓进取和竞争的精髓,真切感受到要想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站稳脚,就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而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与学习密不可分的。在体验了职业竞争压力与具备了职业道德素养后,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身知识的匮乏,必须具备一技之长才能在激烈残酷的人才竞争中立足。由此自觉产生职业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二)有利于提高民办职业学校学生对企业环境的生存适应能力

实证调查研究表明,专业知识不扎实、技能水平不高和对企业文化环境的不适应是当前用人单位对民办职业学校毕业生不满意的重要原因。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许多单位在招聘时就将职业学校毕业生拒之门外,学历与技能竞争使民办职业学校的就业处于劣势地位,然而通过校企文化互动,逐步缩小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差异性,提高了学生对企业生活的适应能力,也增加了职校毕业生在择业和就业时选择的自。

众所周之,环境具有塑造功能,对职校学生教育作用是不言而喻。受到校企文化互相融合的教育环境的影响,职业学校学生不仅对企业的岗位知识有了更加全面和真实的认识,明确了企业发展需要何种人才,而且还知道应该具有何种素质与技术专长。因此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来满足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对学生来说,自己所学是否“适销对路”将成为决定其将来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

对企业而言,所用之人最好务实、精干,用人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效益实现最大化,因而各企业单位都希望学生们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快速适应新环境,按时高效地完成工作目标。而目前的职校毕业生往往存在无法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存在自我定位偏高、进而对薪酬要求也过高,以及拈轻怕重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民办职校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的文化环境。职校毕业生刚到企业入职时,对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不太熟悉,工作方式、工作方法不太恰当,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也有所欠缺。从环境对人影响的角度出发,校企文化互动融合塑造的全新教育环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作用于学生身上,文化的教育功能就会在学生身上打上企业外在所要求的深深烙印,例如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团体协作和开拓进取等职业要求便会体现在这些学生身上,塑造出优良的职业道德,帮助和指导学生主动吸收和融入先进的企业文化之中,尽量减少这一心理的“适应期”和“过渡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调整心态以备进入工作状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改变自己过去“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较快完成从“学生”到企业“正式员工”的转变。而且在工作中会变得更加踏实、勤恳,认清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

(三)有利于提高民办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

企业不仅要求民办职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要求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体现在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办事风格、工作方法和处理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正所谓“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思路正确了才可能更好地指引自己的行动,才能更便捷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优秀的职业素质仅仅依靠书本知识和课堂学习是不可能养成的,必须通过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必须充分利用好文化的规范功能,约束、引导和规范人的行为。通过校企文化互动融合塑造的人文环境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等都蕴含于校园文化当中,使职业学校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增强,清楚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对自己做过的事勇于承担责任。在文化的规范下,学生学会了如何在所在的群体中养成好的习惯,并逐步形成自己优秀的职业素养。以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在逐步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以前坚持个人主义至上,现在习惯了协作互助;以前没有爱岗敬业的概念,现在受到校企文化互动的影响,习惯了爱校和爱大家庭,自然而然就爱岗敬业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习惯决定性格,同样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也决定着其素质的高低。良好的习惯(例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都是社会和用人单位所欢迎并乐于接受的,而不好的习惯则是社会和用人单位深恶痛绝的。“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受益终身”,校企文化互动正是通过其特定的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形成符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并且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的良好习惯。这是一种无形的、隐形的约束力,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四)有利于民办职业学校毕业生实现“零距离”上岗

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以就业为市场导向的,即是说它是以毕业生的直接上岗就业为主要目的和任务而展开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教育就是一种就业教育。当前民办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就业率的高低将对民办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很多民办职业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提出了让其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目标,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想真正达到这一目标,除了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完全与企业吻合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毕业生的价值理念与企业文化的无缝链接,即要让学生入职后融入到企业良好的文化及价值理念中去。因此,民办职业学校创建与企业文化无缝对接的校企文化,就能让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就能感受特定企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把民办职业学校学生培养成具有合作与创新等优良品质和素养的、深受企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

我国民办高校总体上还处于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需要不断破解发展难题,提升管理水平,具备一定的社会满意度,支撑其可持续发展[5]。在校企文化互动合力作用下,对民办职校的人才培养来说可谓益处多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了对企业环境的适应力,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其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对目前社会上普遍关注的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和就业率提升有重要的意义,校企文化互动促使职校向企业输送更多、更实用的高技能人才,是解决目前高技能人才缺口和民办职校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大举措,这也成为目前解决两大问题的“双赢”法宝。

参考文献:

[1]陈德峰.论校企文化互动的教育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34-35.

[2]盛于兰.浅谈高职院校校企文化的互动及意义[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9-52.

[3]林凌斌.“校企文化互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结构分析[J].出国与就业,2010(10):5-6.

[4]林凌斌,诸葛雷音.以”校企文化互动”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J].科技信息,2009(10):219-220.

[5]黄俭,肖学农.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23-126.

上一篇: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轻游戏”教学模式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