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语文:还孩子语言的“百草园”

时间:2022-09-06 02:25:49

舌尖上的语文:还孩子语言的“百草园”

摘 要:教师虽然耗费了很多时间和心力,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仍不尽如人意。为了让学生学好、用好语文,教师就要还给孩子一个学习语言的“百草园”:课前做足三准备,课堂聚焦三件事,课后延伸拓展。作为语文教师,理解就不能错位、越位、失位;身为语文教师,就更应该做该做的事,做别人替不了的事,做专业的事。

关键词:一道试题;两个因素;深度思考

一、源起一道试题

2012年11月,有幸到南京进行为期十五天的“国培计划”。期间,曾到南京市几所著名小学驻校研修,琅琊小学是其中之一。琅琊小学拥有江苏省南京市一流的教师、一流的生源,这样一所小学的学生在进入六年级时,有名特级后备陆华山老师将会用这样一道语文试题:“清晨,树林里的小鸟开始活跃起来。它们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测评学生语文能力,测试答案竟令琅小教师惊呼:“清晨,树林里的小鸟开始活跃起

来。它们有的(在大叫),好像(在说:‘起床啦!起床啦!’);有的(飞到小溪里喝水),好像(在漱口)……”“清晨,树林里的小鸟开始活跃起来。它们有的(在飞来飞去),好像(在组队捉虫);有的(横冲直撞),好像(在做游戏)……”这样一所令人向往的小学,这样一所生源称羡的小学,学生的语文能力仅见一斑。乡村小学便可想而知。

这样一种现状,不得不引发语文教师深思。作为语文教师,一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职业;耗费了多少时间和心力,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却是如此不尽如人意。

二、缘起两个因素

1.学生倦怠了

在很多的语文课堂上,老师辛勤躬耕,课堂讲解细致、深入,不厌其烦,生怕有哪个细节放过、没让学生明白透彻。如此一来,学生无法切身感受、体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与乐趣,学生重复完成,既白费了时间,又丢失了乐趣。语文教师还美其名曰“熟能生巧”。于是乎,课堂里有“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有“无动于衷”的,有“跟着老师思维转”的……,渐渐地,学生患上了“漠视病”――对语文学习“不来电”。

2.教师迷茫了

小学语文界专家辈出,每一位专家都有自己研究的领域,形成自己的理论。诸多语文教师经过培训、学习、与人交流、与校交流后,无法做到内化、吸收,常常在语文课堂上不知所以。于是乎,教师患上“迷茫症”――对语文教学“不知所措”。以至于语文课堂呈现“瞎子点灯”的局面。

三、还一个“百草园”

今秋,保家镇片区“教学大比武,岗位大练兵”上,县教师进修校副校长赵筱刚、县教师进修校小学语文教研员任传光亲临比赛现场。闲暇时,当谈及赵老师当年的生物、任老师的语文教学是多么了得时,他俩诙谐地说:“那只是我们教得好,你们只是享受了我们教的过程。”能做到教得好,也是老师梦寐以求的。细细咀嚼,他们如今站在山之巅,更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在让学生学得好!要让学生学得好,教师就要还给孩子一个学习语言的“百草园”。

(1)课前做足三准备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课前做足准备,课堂教学亦会精彩灵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亦会调动,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空间亦会广阔。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剑气合一:在语文家园安身立命》中这样说道:“我每一堂课都会做非常细致的准备,我的设想、我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我都统统写下来。”为了上好《长相思》,王崧舟老师“苦苦琢磨了三个月时间”,“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写了文本细读”,“把所有的感觉都写下来,作了大量的旁批”,“还研究了纳兰性德的生平”。因为他课前的精心准备,《长相思》的教学获得巨大成功,“引起全场轰动,当时就被专家誉为当代小语界的经典之作,当代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第二座高峰”。从王崧舟老师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做足课前文本解读、了解学生所需、精心设计教学,是还孩子学习语言“百草园”的重要前提。

2.课堂聚焦三件事

语文课程是什么,小学语文新大纲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至于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原渝中区教师进修校语文教研员王小毅曾到保家镇中心校进行交流时,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观。这样浅显的文字,可让语文教师举步维艰。因为我们语文教师害怕自己没讲深讲透,没讲到位,学生没听到位。

今年曾到南京市芳草园小学研修,芳草园学校的“阳光语文课堂”课题实验令人兴味盎然。这一课题的核心:以学生“学”的起点为起点,以学生“学”的状态为状态,以学生的“学”的进度为进度,以学生“学”的发展为发展,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展示自学所得、所思,交流争议的问题;之后让学生将课文有滋有味地读一读,通过个别展示、评价切磋展示读的成果;最后指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意蕴深厚的句子以及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文中的留白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动笔写一写。

这样一种看似平淡无奇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遵循了语文学习的本质,才是真正的生本课堂,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明显提高,尤其是习作表达能力获得质的飞跃,其习作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水平惊人。

3.课后延伸拓展

根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需要,文本学习后指导学生延伸拓展。如,在学习《匆匆》后有关惜时名言的积累。拓展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以课本为出发点,所选择的内容是必须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比较阅读及学法迁移、释疑解难的材料。

四、还孩子语言“百草园”的深度思考

1.让学生走向舞台

把学习的时间、空间、主动权等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浓浓的兴味中走向获取语言、运用语言的舞台,让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的“百草园”中“恣意妄为”。

2.让教师转向科研

把语言的“百草园”还给孩子,教师将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将空余的时间用于课题研究,使自己的语文教学越来越科学,越来越轻松,语文教学越来越高效。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语文教师就要做别人替不了的事,做最专业的事。

(作者单位 重庆市彭水县保家镇中心校)

上一篇: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作文讲评课同样精彩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