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视角下的《史蒂夫?乔布斯传》情书中译

时间:2022-09-06 01:58:07

生态翻译视角下的《史蒂夫?乔布斯传》情书中译

中图分类号:G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5-0112-01

摘要:《史蒂夫?乔布斯传》作为2011年畅销书之一自出版就受到众多关注。尤其针对书中乔布斯写给妻子的情书中译,在网络上引发了翻译浪潮,出现各种版本。生态翻译学理论为翻译研究和译作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对《史蒂夫?乔布斯传》中情书的几种中译本进行三个维度对比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多维度转换;整合适应选择度;乔布斯情书

一、引言

2011年11月,由史蒂夫?乔布斯授权、沃尔特?艾萨克森创作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出版。经过20来天翻译的简体中文版也随英文原版同步发售。该中译本自发售就受到广大读者热议,尤其是针对书中乔布斯写给妻子结婚20年纪念的情书中译。

近年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翻译研究和译作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运用生态翻译学的基本思想和理念,对《史蒂夫?乔布斯传》中情书的几种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探讨不同译本在“三维”的适应性。

二、生态翻译学的基本内涵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由中国学者胡庚申教授基于生物进化论提出的一门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生态翻译学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原则是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翻译的方法侧重“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06)翻译的质量取决于多维度转换的程度、读者反馈及译者的素质等;最佳翻译则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胡庚申,2008)

三、从“三维”转换角度比较情书中译本

(一)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层面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胡庚申,2008:2)

例(1)Years passed, kids came, good times, hard times, but never bad times.

译本1: 很多年过去了,有了孩子们,有美好的时候,有艰难的时候,但从来没有过糟糕的时候。

译本2: 多年以後,孩子一一報到,我們度過順境、逆境,但從來沒有一天不是相知相惜。

译本3: 岁月流逝儿女长大有过甜蜜有过艰辛却没有苦涩。

例子中的原句仅是通过动词短语并列、动词省略结构和连接词连接在一起的并列句,句式简单,意义明确。三个中文译本都各有其特色:译本1中采用排比句式“有……,有……,有……,没有……”,这与原句中使用N+V的结构构成并列结构类似。在汉语中,使用“有”时,需要清楚的逻辑关系。译本1中缺少逻辑主语,尽管意义可以理解但是在表达上并不完全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译本3中使用了大量优美的言辞,将并列结构连接成一个短句,表达的内容也相对清楚,但是与原文并不对等。译本2将每个短句的逻辑主语补充齐全,从“孩子一一報到”到“我們度過”使得句子的表意和逻辑清楚明了。最后将“bad times”译成“從來沒有一天不是相知相惜”通过添加成分方法将深层含义译出,补充说明了前文。

(二)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文化维层面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就需要将原语字里行间的隐含的文化含义翻译出并使之适应译语读者的文化,从而使读者能清楚了解原语作家的思想。

例(2):We were guided by our intuition; you swept me off my feet. …… My feet have never returned to the ground.

译本1: 我们跟着感觉走,你让我着迷得飞上了天。……我们的双脚从未回到地面。

译本2: 直覺引領我們彼此相遇,你讓我神魂顛倒。……我為你神魂顛倒,至今未回過神來。

译本3: 我们一见钟情坠入爱河。

原文中,“you swept me off my feet”和最后一句“My feet have never returned to the ground”两句是相互呼应的。“sweep”一词的原义为“clean”即“打扫”;“off”译为“离开”,所以直译“sweep sb. off one’s feet”为“把某人扫离地面”会对原文的表达造成错误的理解。作为译者我们需要知道“sweep off”在口语中还有“overwhelm emotionally”之义,即“使着迷”。所以在翻译中应该将其口语处理。译本1将此句的直译和口语意义结合在一起译为“着迷得飞上了天”,则最后一句译为“双脚从未回到地面”,这样就应用了汉语中夸张的修辞手法,前后也做到了相互呼应。译本2采用中文的成语将原文异译但是有忠于原文的表意,“神魂顛倒”之后仍“至今未回過神來”,也很好的对句子的呼应进行了呼应,而异译也是的译本更贴近汉语的表达,感情至深。译本3修改原文的含义,异译成“一见钟情坠入爱河”而为对呼应句进行翻译,这就造成了译文不忠实与原文,含义有遗漏。

(三)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层面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胡庚申,2008:3)

情书是信件的一种形式,即一种书面的写作形式,表达着作者的内在目的,即写信人希望读信人理解他的意图。在乔布斯的情书中,更多强调的是感情的传递。译者应该注意对人称和表现写信人与读信人关系的词语。例:‘our love and respect’,译本1和译本3将其译为“我们的爱和尊敬”;而译本2将其译为“我們對彼此的愛與尊重”,这个译本的译者几乎将每个“we”或“our”都添加的“彼此”一词,将情书的人际关系表达的很清楚。再者如“we……know”,译本1将其译为“我们了解了”,而译本2译为“我們一起經歷了”,显然“經歷”比“了解”更能体现出这对夫妻的关系密切。译本2从交际传递上更能适应情书这一特定的翻译环境。

四、总结

通过对乔布斯情书三种译本“三维”转换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三种译本在适应选择转换方面的得与失。三种译文各有所长,各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传达了乔布斯情书的情感和内涵。三种译文尽可能与原文保持一致,但译文与原文之间又有一定的差距,对翻译实践也有良好的实际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Isaacson, Walter. Steve Jobs [M].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11.

[2](美)艾萨克森著;管延圻等译. 史蒂夫?乔布斯传[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1.

[3](美)華特?艾薩克森著;廖月娟等譯. 賈伯斯傳[M]. 臺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2011.

[4]胡庚申. 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况[J]. 上海翻译, 2008(2):1.

[5]胡庚申. 从译文看译论—— 翻译适应选择论应用例析[J]. 外语教学, 2006(4).

[6]胡庚申.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J]. 上海科技翻译, 2004(4):3.

[7]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 中国翻译, 2011(2).

上一篇:浅谈油画创作的地域性因素 下一篇:浅析西班牙画家爱德华多?纳兰霍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