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更自由、开放的空间

时间:2022-09-06 01:49:11

生本教育倡导的高度的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领等,无一不在体现这方面的努力。

以前我在课堂上,怕学生不明白、不理解常常说了再说,讲了再讲,根本不管学生是否真正能用我给的方式接受和消化,结果搞得自己焦虑、学生疲惫。当我试着慢慢放手,把空间留给孩子自己解决的时候,我发现孩子是有能力解决问题,自己的方式还不少,出乎我的意料,既然这样,我何不退一步,让学生自主学习呢?我们教师若给予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实践,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下面我就结合我的一些教学活动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1、看一看,让学生学会观察

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让他们随意看,再进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入正题。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数”时,一幅“海底世界”使学生兴趣大增,学生们马上被画中的动物所吸引,并七嘴八舌议论起来,“这是鲸鱼,他特别大”,“这是鲨鱼”,“我喜欢小海马,小海马真可爱!”,“我家里也有海星,去年和小朋友一起去海边玩时买回来的”。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引入正题,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看的,边看还可以边说图上有什么,并比一比谁说的最好,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我再提出要求:“这幅图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我们来找一找,看谁找的最多。”我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来,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我再适时指导观察方法,有意地引导他们按图中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学生很快找到了蕴藏在图中的10个数,1头鲸鱼,2只海豚,3个潜水员,4只螃蟹,……这样引导,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观察的步骤与方法。

2、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学会表达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多说的机会,尽量不要用老师的嘴代替学生的嘴,给学生充分“讲话”的自由。比如在教学“十几减七”时,我让学生借助小棒来研究算法。边摆边说出自己的想法,给每个人说话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独立解决问题,最后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有理由就表扬。有的说:“我是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13-7=6”,有的说:“我先从10里减去7得3,再把3加上3得6”。有的说:“我和他们的都不一样,我先把7分成3和4,先用13减3得10,再用10减4得6。”还有的学生说:“因为7+6=13,所以13-7=6。”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

还有在评研课中,“评研”的理论基础,是郭思乐教授的“新错误观”。他说:“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激发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真知。”“传统上,我们总要求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生本’的学生,我们给他这样的机会,使他们的认识,可以通过多次或长期地反复式提高来完成。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步地去感悟。”这样的评研课,让学生不但整理了思路,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想一想,让学生学会思考

鼓励学生想自己所想的,培养学生自由的心灵,塑造乐观开朗,自信向上的性格,使学生的心理没有权威的阴影,启发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冲破旧框框,这样才能标新立异,才能展开想像的翅膀,打开思维的闸门,产生创新的内容。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动脑筋,逐步学会思考的方法。充分肯定新颖想法,独到见解。形成一种每个学生都敢想敢说的氛围,使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勇于大胆创新。

例如,在教学“分类”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题中有西红柿、白菜、樱桃、苹果、冬瓜、豆角、辣椒、葡萄、萝卜、草莓、黄瓜,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限制学生怎样分,而是让学生先观察再想,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分类。学生一下子说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有的是按水果、蔬菜分的,有的是按颜色分的,有的是按长短来分的,有的是按有没有柄来分的,还有的按生着吃和炒着吃来分的,还有一个孩子想说却又不敢说,我鼓励她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她说:“我喜欢吃草莓和樱桃,所以我把它们分成一类,剩下的是我不喜欢吃的是另一类”。这是多么奇特的想法,我和同学们都为她的这种想法鼓起了掌。

4、动一动,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学会解决问题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更多的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加强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时候,为学生营造了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气氛,即关注了学生的个人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注重了学生的个体感悟,强调情感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中逐步获得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难点新知。在得出三角形内角和规律前进行的第一次“量一量、算一算”的动手实践操作、在初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规律之后,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实践操作来验证新知识。

5、玩一玩,扩大学生的眼界,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对小学生来说,社会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个大课堂,数学课堂应突破教材和空间的限制,使课堂变得博大、丰富、生动,使学生能自主学习,体验成功。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自然而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做到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通过各种渠道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究。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他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们要改变完成教学任务想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放心的让孩子自己引领课堂往前走,不要用预定的方式来打断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总之,只要你给孩子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相信他们定会给你一个出人意料的惊喜。

上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有效设计之我见 下一篇:浅谈幼儿德育教育的因人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