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时间:2022-09-06 01:33:26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摘 要: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职业教育界的重视,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市场应变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应以当前社会对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明确专业定位,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课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形成,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就业导向”的时代需要。

关键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既有艺术教育的特性,又具有技术教育的特性,还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性的专业教育特点,引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可以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改变长期以来学习与工作两套系统割裂的状态,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并保证这些与职业相关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在结构上的系统化[1],实现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的转变、从重视怎么教向重视怎么学的转变、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的转变、从重视认知往重视发展的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的转变,真正落实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工作”,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建设的重点,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环节,但中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短,基础相对较薄弱[2]。近年来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不断的改革,然而办学质量仍与社会需要相距甚远,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全满足行业和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评价及学生终身学习的完整课程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课程体系的建设依然存在学科化痕迹

中国的高职教育在创建之初是基本采用高等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是“普教改良型”学科课程模式[3],目前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并没有完全脱离这个模式。这是因为目前专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主要来自教育界,更熟悉教育和学科,比较善于从学科的角度去了解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不善于从职业的角度掌握当前行业的主流技术和趋势,就使课程难于摆脱学科中心的课程设立体系[4]。同时,人们认为学科课程教学可以提供较好的(学科)理论基础,重视文化基础教育,逻辑性[5]。这就使得课程体系的建设组织和设计忽视了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在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上达不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岗位技术技能训练尚未形成独立课程等问题,没有突出技术技能的训练地位[6],从而导致毕业生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

2课程体系的开发缺乏科学性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盲目推倒重建现象,调研纯粹是形式,调查问卷制作简单,调研的企业在行业缺乏代表性,调研的数据深入分析少,课程体系构建没有真正做到以市场需求为起点,职业岗位群工作分析为依据。其次,空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校企共赢”的口号,但实际上只是运用各种信息渠道凭借主观臆造,课程体系与岗位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校企合作开发成为空谈。另外,索性将原有的课程体系通过对部分或者全部课程增加实验、实训课时,减少理论课时的方式进行简单课时的增减而改头换面为新体系[2],缺乏对学生从入学到走上工作岗位期间全方位、全过程的统筹规划和分析。还有,存在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论证走过场和后期管理缺乏相应评价机制,且在实际实施中还出现由于各种原因而随意调整课程结构,增减课时等现象。

3目标定位理解片面,出现偏差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目标是培养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从事设计、施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这一目标定位常被片面理解,出现偏差。一是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时间较短,受学科型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缺乏职业特色,使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二是片面理解技能培养的内涵,没有从技能、素质协调发展上来考虑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把单一岗位操作当成了全面职业能力,忽视了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7]。

此外,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还存在着其它的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不能较好的融合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课程的考核方式缺乏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和考核;师资队伍建设进展较慢;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还停留在浅层次上等等。这些问题阻碍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健康发展,因而必须在准确把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理念精神实质的基础上,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8],打破传统的高职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建立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全新的课程体系。

二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现代企业和社会已经进入到以过程为导向的综合化运作时代,在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5]。本着课程体系开发要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完善[9]的原则,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以工作结构为逻辑,将工作结构转化为课程结构,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1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思路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坚持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原则,采取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10]。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步骤为: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专业定位;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对职业分析和描述,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进行筛选和归纳;分析典型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归纳、总结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确定行动领域;根据职业成长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分解职业能力,确定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考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需求,为其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二是要注重以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在由易到难的学习情境中培养实践能力;三以具体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训练项目,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1];四是大力推进双证制度,课程标准涵盖职业标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五是要对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进行改革,采取过程评价方式,突出过程控制,建立知识技能考核与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

2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2.1 根据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

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故社会需求调查与分析成为课程方案开发的出发点[12]。因此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中,时刻关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等方面,每年对厦漳泉地区、龙岩地区多家企业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进行人才市场需求分析后,撰写了专业调研报告,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再由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座谈论证,为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确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是能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一线从事设计、施工组织与管理、概预算工程及相应多种工作岗位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可取得相应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从事数字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会展设计行业、建筑效果图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等行业,主要工作岗位包括绘图员、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预算员、施工监理等工作或自主创业。

2.2 代表性工作任务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在充分分析、论证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由行业专家与一线的技术骨干采取头脑风暴法及归纳、整合的方式,筛选出与业主交流、现场勘测、方案设计、绘制施工图纸等43个代表性工作任务,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推导出识图与制图、设计方案制作与表达、施工图设计等14个典型工作任务,并明确了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如表1、表2所示:

2.3 行动领域的归纳与学习领域的转化

依据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归纳典型行动领域,遵循职业成长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职业能力培养分层次进阶方法对行动领域进行分析讨论,选取真实的项目为教学载体,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如表3所示:

2.4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后的课程体系由“四个平台+综合实训”组成:

(1)公共基础平台,主要有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古田精神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军训等课程。此类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健康的身心素质,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独立生存,自主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开拓创新的能力。

(2)专业基础平台,主要有设计素描与写生、色彩与写生、构成基础、效果图绘画等课程,此类课程是专业的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较好的专业基础,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前导课程。

(3)学习领域平台,主要有计算机辅助建筑室内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实务、居住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室内装饰施工与组织管理等课程。此类课程均为理实一体化课程,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教、学、做合一,为学生的就业、择业和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4)专业拓展平台,主要有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光环境设计、家具设计,此类课程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扩展思维,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综合实训,主要有行业认知、设计岗位实践、毕业设计、毕业顶岗实习等课程,该类课程围绕实际工程项目展开,校企共建,使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重构后的课体系根据行业发展需要,企业的岗位工作需要以及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需要决定开设课程以及确定课程的定位的,职业化特征突出。构建了理论、实践融合的一体化课程结构,落实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提高素质的统一。以实际的设计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开展,实现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模式。创设学习情境,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合二为一,充分体现工作流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目标。具有工学结合,职业能力培养分层次进阶,教学过程既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也是培养职业能力的过程等特点。

2.5 制订课程标准

依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要求,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根据课程培养目标要求的职业素质、职业知识、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制订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其内容应包括:课程目标、教学组织流程、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学习情境的主要实践活动、教学条件与环境要求、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三 结语

总之,课程体系构建要紧贴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符合职业领域的要求,适应新形式的发展。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实施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体系模式,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的理念来构建。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实施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学习领域开发的出发点是岗位(群)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前瞻性,同时考虑了社会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轶敏、马长捷.高职化工类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J]. 广东化工,2011,38(224):170-172.

[2]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信息工程课题组. 关于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3):122-125.

[3] 马宁.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浅析[J].科技信息,2011(21):625.

[4] 方英姿. 澳大利亚TAFE课程体系的启示[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6):5-7.

[5] 付本燕、万忠保、李锋.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5):7-10.

[6] 高兴华、岳波辉. 构建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20-21.

[7] 杨诚. 如何构建高职课程体系[J].现代企业教育,2009(24):47-48

[8] 卢广平.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北方经贸,2010(3):141-142.

[9]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10] 杨桂婷. 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3):130-131.

[11] 张勇等.高职课程体系的开发[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84.

[12] 吴会敏、丁延松.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技术与市场,2009,16(6):75-76.

[基金项目]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研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MYGJ2011-004)”。

上一篇: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的必然趋势 下一篇: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