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临床运用举隅

时间:2022-09-06 01:31:31

逍遥散临床运用举隅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33-01

逍遥散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组成。方中当归,白芍养血和营以补肝血不足,白术,茯苓健脾渗湿,柴胡舒畅肝气,生姜暖胃,甘草调和诸药,薄荷一味既疏肝解郁,又芳香醒脾,故陈修元曰:“逍遥散之妙处在三分薄荷”。逍遥散适用于血虚肝郁引起的胁肋胀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及骨蒸劳热,肝脾不和之一系列病症,因此广泛运用于临床,不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通过适当的加减变化均可取的良好的疗效,现举4例报到如下。

1 胁痛

案例1,患者,女,45岁,2009年6月7日初诊。一月前因其姐突然去世,一则惊恐悲伤,二则怕年迈双亲知道承受不了,所以一人承担,精神压力过大,导致闷闷不乐,胁肋胀痛,走窜不定,且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一周来疼痛加剧,胸闷腹胀,叹气,纳少,口苦,舌淡苔薄白,脉弦。辩证为肝郁气滞之胁痛。治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处方:当归10g,白术10g,白芍15g,柴胡10g,茯苓10g,甘草6g,生姜3g,薄荷2g,川楝子15g,元胡10g。每日一剂,水煎400ml,分早饭两次温服。三剂后疼痛减轻,精神转佳,食纳增加,继服三剂而愈。

按:胁痛是指一侧或二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严用和《济生方•胁痛评治》篇中认为胁痛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情志不遂所致,“夫胁痛之病,……多因疲极嗔怒,悲哀烦恼,谋虑惊扰,致伤肝脏。肝脏即伤,积气攻注,攻于左,则左胁痛;攻于右,则右胁痛;移逆两胁,则两胁俱痛。”本例患者悲哀烦恼,郁伤肝气,使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阻络痹,而发为肝郁胁痛,故用逍遥散疏肝理气合金铃子散活血止痛,药证相符,其病告愈。

2 眩晕

案例2,患者,女,51岁,2010年8月20日初诊。2周来头昏头晕,如坐舟车,感觉周围环境转动,不能看书,睡眠欠佳。观其患者精神抑郁,喜叹。追问病史,方知2周前与他人发生口角,至今仍愤愤不平,当时感胸胁胀满,次日始觉头昏头晕,未有在意,又过数日仍不见好转,且有加重之势,随到某医院诊治,诊断为“神经衰弱”,口服谷维素,维生素B6,安定,不见好转而来诊。舌淡苔薄白,脉弦。辩证为肝气上逆之眩晕,治以疏肝解郁,养血熄风。处方:当归20g,白术10g,柴胡12g,茯苓10g,白芍20g,甘草6g,生姜3g,薄荷2g,天麻15g,钩藤10g,6g。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3剂后眩晕减轻,已能看书。继服5剂而愈。

按: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类证治裁•眩晕》言:“良由肝胆乃风木之脏,相火内寄,其性主动主升;或由身心过动,或由情志郁勃,或由地气上腾,或由冬藏不密,或由年高肾液已衰,水不涵木,已致目昏耳鸣,震眩不定”。《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灵枢•卫气》说:“上虚则眩”。《灵枢•大惑论》中说:“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本例患者系忧郁恼怒太过,肝失条达,肝气郁结,肝气上逆,扰动头目而发为眩晕,故用逍遥散加天麻、钩藤、,疏肝解郁,养血熄风而获效。

3 经行胀痛

案例3,患者,女,36岁,2008年11月14日初诊。半年来,每于经行前则出现胀痛,经后逐渐缓解,有时伴胸闷胁涨,两周来又加心烦易怒,口苦口干,小便发黄,舌苔薄黄,脉弦数。

(下转第335页)

上一篇:浅谈骨折病人中医三期饮食的辨证施膳 下一篇:中药活血利湿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临床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