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城市道路设计

时间:2022-09-06 01:04:46

浅谈现代城市道路设计

摘要:城市道路设计是复杂而又系统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以及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的交通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数城市区域的公路也同时兼顾了城市道路的功能,也同时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道路也有了更高的人性化要求。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城市道路设计工作者需要与时具进不断思考。本文粗略阐述了关于城市道路设计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道路设计,城市道路,交通

Abstract: urban road design is complex and system,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raise the level of motorization, urban road traffic constitute the biggest changes in most areas of the city road is both the function of the urban road, also people for the life of the mind higher and higher demands on the road more humanized requirements. In the face of these challenges, our city road design and workers need to be constantly thinking with into. This paper expounded on rough several aspects of the design of urban roads.

Keywords: road design, urban road, traffic

中图分类号: U412.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正经历着质的飞跃,城市建设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化的进程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道路规划管理作为一项能够有效的调节城市空间的布局,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行政管理工作之一.如今人性化的理念已经系统地贯穿于各行业的创造和设计活动中。技术愈进步社会越发展, 设计工作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就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与深远的意义。

1 城市道路设计系统

从一条道路的规划、设计、到施工完成后人们可以使用,这个过程要涉及到多个部门,包括规划、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

城市道路的设计系统所涉及的专业也是很多,包括道路测量、道路交通设施、道路排水、道路附属桥隧、道路照明、道路绿化等。各个专业相互独立但又被联系在一起,在统一的协调下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的工作。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在方案初期围绕项目进行具体的操作,提出意见使之完善最终确定。然后通过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完成施工图纸的设计。

2 道路平纵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 良好的线形设计, 不仅经济适用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 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 以消除司机与乘客路途的疲劳。 从景观和安全观点来看,平面线形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 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为佳, 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 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 设置较大的曲线, 使沿线两侧建筑物, 自然景色有所变化, 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 解除司机的疲劳, 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平纵线型的组合应该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水文、地域气候、地下管线、排水等条件,符合城市设计要求,与城市环境协调.

3 机动车车道宽度问题

在道路横断面的布置中,机动车车道宽度占据着重要位置。经过几十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汽车的拥有量越来越大,并且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同时,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使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在这情况下,有必要对现有机动车车道宽度设计标;皆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总体上来说,我们的道路设计规范机动车车道宽度要大于欧美、日本等国的设计标准。美国各地城市一般的车道宽度从10~12英尺(3.048~3.6576m)不等,通常外侧行驶道要宽,内侧或转弯车道要窄,而行驶速度在20~40英里/h(32.186~64.372km/h)或更高。如对于城市主次干道和集散道路来说,华盛顿州的标准是:除外侧车道为12英尺(3.6576m)外,其余的内侧车道和转弯车道均为11英尺(3.3528m);有大量卡车、公交车的城市道路和公路得有12英尺(3.6576m)宽的车道。欧洲国家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其城市主干道大部分为2~3车道,每个车道宽度是3.5m,而日本的更窄,其城市的干线道路的车道宽度主要有3.5m、3.25m、3.0m,等等。这些国家的城市车行道宽度小于等于我们的车道宽度,但它们城市道路的拥堵现象远没有我们大中城市的严重,这与其合理的路网结构等是分不开的,它们的成功而又成熟的经验是十分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规范中40km及以上时速的大型汽车或大、小型汽车混行车道宽度为3.75m,已等同于我国的高速公路的车道宽度,等同于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的高速公路,意大利的太阳公路的车道宽度;不分大小车道,不计交通流量多少的3.5m车道宽度规范,已显得古板。实际上,在我国已有城市的交管部门,按实际情况对道路车道宽度的缩窄作了一定的尝试,1997年,北京市部分道路的车行道宽度从3.5~3.7m缩小为3.2~3.5m,经缩窄路宽增加车道后,对当时的交通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杭州等城市也早已在道路的交叉口处,对车道宽度成功地进行了缩窄。因而,现有的城市道路车道宽度规范,应有一个灵活的范围。

4 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是个交通工程、道路工程、市政工程和景观绿化设计的综合体,而不是简单的道路几何设计. 横断面的基本布置型式有4种:

一幅路布置:所有车辆都集中在同一个车行道上混合行驶, 车行道布置在道路中央. 适应于机动车与自行车流量较小或其中一类流量较大但两者高峰时间错开的道路, 还可以应用在“潮汐式”交通特征明显的道路. 由于其造价较低, 组织方便, 故流量不大的次干道及支路较多采用.

两幅路布置:利用中央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二, 使车辆对向分开行驶. 一般用于快速路、主干道、机动车流量相对较大但自行车流量不大的次干道.由于可以为远期预留道路建设空间,两幅路被更多的采用.

三幅路布置:道路两侧用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三, 中间双向行驶机动车, 两侧均单向行驶自行车. 它主要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都较大的主、次干道. 如果结合道路绿化,三幅路对于骑车一族是人性化的横断设计,人们在炎热的夏季骑车可以充分享受树荫带来的惬意.

四幅路布置:在三幅路基础上, 再利用中央分隔带将中间的机动车道分隔为二, 分向行驶. 它原主要适用于宽度较大机非流量都较大的主干道路. 但因占地较多,故采用比较少.

一幅路和两幅路是未来道路横断面的发展趋势, 但两幅路必须吸收三、四幅路的优点并解决机非干扰的问题. 根据一些大城市非机动车的发展特点, 参考国内外其它城市的实践经验, 干道及以上道路横断面型式应采用两幅路布置, 支路及个别次干道可以采用一幅路布置, 两幅路的自行车道可以引进路侧带与人行道和绿化结合布置, 有条件的道路可禁止自行车的行驶; 吸收三、四幅路的优点, 机动车与行人、自行车之间最好设置绿化带隔离, 而且还可以利用中央绿化带设置安全岛, 保证行人横过马路的安全。

道路横断面的综合布置原则:

a.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b. 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行人、机动化与非机动化车辆尽量分离, 加强三者的安全性, 提高行车的速度, 减少三者之间的互相干扰;

c. 保证沿路管线的布设, 避免管线、各种构筑物及人防工程的相互干扰;

d. 考虑沿街建筑的性质, 要与沿路各类型建筑物取得和谐;

e. 基于考虑蓬勃发展的小汽车工业, 在保证小汽车行驶的同时, 提倡公交优先, 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设置公交专用道及港湾式车站;

f. 中央分隔带的设置一般应满足自行车过马路最小安全等待宽度, 在主次干道上要考虑路口进口道左转拓宽需要; 在部分主干道要考虑车辆中间调头需要; 支路要考虑机非混行以及路边停车的需要;

g. 增加道路绿化率, 合理布置绿化带, 道路绿化率应满足《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要求。

5 无障碍设计

如今无论是大、中、小城市都在飞速的发展,城市道路的扩建或改建情况随时都出现在我们身边,然而很多业主单位往往对施工完成时间要求过紧,设计人员往往是同有经过周密的设计,而忽略了缘石坡道及一些提示盲道的设计。而无障碍无障碍设计既反映出残疾人克服自身困难,积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的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又体现出社会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努力创造条件,方便残疾人的以人为本思想。所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设计工程师应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的理念,严格按该规范设计。

6 结语

道路的规划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城市道路规划的管理水平,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在道路的规划过程中要严格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要树立一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重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着重保护生态的平衡,也要将道路的规划建设有一个科学论证,理性分析,合理定位,要不断的加强规划实施监督,提高道路规划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有利的提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岳素平.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几点思考[J ]. 西部探矿工程, 2003, (5) : 1222123.

[2]岑乐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6,8.

[3]赵国峰. 关于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布置的探讨[J ].交通科技, 2002, (6) : 6927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桥梁结构腐蚀机理及防护发展趋势 下一篇:关于公路桥梁的加固及养护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