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语文教育的德育因素探析

时间:2022-09-06 12:09:33

中专语文教育的德育因素探析

摘 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中专语文教育中存在着爱国主义、道德修养、个性心理品质、集体主义、环保意识等诸多德育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探析和挖掘有利于中专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26-01

一、语文教育中的爱国主义因素

有人提出:“忘记了培养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感情去教授‘公民’科,其教育只能是枯燥乏味的。”学校德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语文学科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比如通过《四大名著》节选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的辉煌历史,感受名篇大作,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一文以作者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烈赤诚呼唤青少年为祖国奉献青春和热血的报国之心。这些文学著作撼人心魄,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震撼力。在中专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中或通过热情讴歌我国民族精神,或通过描绘我国壮丽山河,或真实生动地体现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德育因素。中专语文教材中安排的书法鉴赏,从结构、点画、章法等角度使学生认识和感受到中国的文字美,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爱国主义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二、语文教育中的道德修养因素

实用写作能力训练和实用阅读能力提高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有效方式之一。中专语文教材中设置了两篇思想评论文章,其一是有的同学花钱让其他同学代为值日。针对有些同学认为这种做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想法,以“出钱请人代劳是‘两全其美’吗?”为题,写一篇思想评论。还有一同学说,蒲松龄在屡试不第的情况下写出了《聊斋志异》;达尔文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后来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因此,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差,长大了依然尽显才华。以“少壮不努力,何以成大器”为题,写一篇思想评论。通过这些写作过程的思考可以使中专生自发地思考我们应当具备哪些道德素质和修养。口语交际部分的培养也蕴涵了大量的德育因素,比如不同场合的语言艺术、自我介绍、语言幽默、语言的准确性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培养了中专生的语言修养和道德素质。

三、语文教育中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因素

美国教育专家阿迪斯・瓦特曼曾经提出:“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等等”。中专语文教材里面也设置了这些道德品质教育因素,比如,口头作文:我敬佩的一个创业者。学生通过对自己欣赏的创业者创业过程中屡败屡战等闪光点的思考,追寻他们的成功轨迹,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思考自身的人生价值,必然领悟到任何人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屡败屡战是一种难得的意志品质。教材中以“诚信”为话题的写作练习,可以使学生领悟到言而无信者必将无人信其言,一言九鼎是自己得到别人尊重的必要条件。

四、语文教育中的集体主义教育因素

当前的中专生大多是出生在九十年代,年龄大概在16-20岁之间的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意识,但是其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语文教材中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内容的设置,实现了对中专生的集体主义教育。比如,通过模拟应聘,以及“企业欢迎什么样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社会调查等,培养了中专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不能缺少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更趋向于接受同辈人的意见和劝告。同辈之间的相互影响比学校教育和教师指导的效果更加明显。语文教育过程中通过讨论课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集体协作和交流取长补短、博采众长,认识到集体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强大力量,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五、语文教育中的环保教育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中专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思想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专语文课本中增加了相关内容的设置,比如,《东山岛梦蝶》一文,作者以赴福建东山岛(又称“蝴蝶岛”)参加笔会为背景,写该岛虽然名中有“蝴蝶”二字,却名不副实,进而思考岛上没有蝴蝶的原因,进而转化到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民间风俗、社会道德等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探究,表现了恳切深挚的人文情怀。这一课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树立维护真、善、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还有《烟草大国的现在与未来――关于禁止吸烟的思考》一文,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及现实影响启发学生思考吸烟的严重危害以及禁烟的长远意义,采取多项措施实现禁烟、戒烟的目的,从而维护社会生态文明,加强国家环保工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黄志成.西方教师职业道德.天则出版社,1990.

[2]商继宗.中小学比较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上一篇:对“85新潮美术”矛盾性的反思 下一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