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生物农药对赤峰地区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时间:2022-09-05 11:35:46

3种生物农药对赤峰地区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摘要 研究3种生物农药赤峰地区草原蝗虫防治效果,以为在同类区域开展生物治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药后14 d,1.3%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蝗虫的防治效果都达到了85%以上,0.3%印楝素的防治效果达到了90%以上,效果较好,在防治草原蝗虫时可选择使用,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的目的。

关键词 生物农药;蝗虫;防控效果;内蒙古赤峰

中图分类号 S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14-01

Study on Effects of Controlling Grassland Locusts by Three Kinds of Biocide in Chifeng Area

SUN Xue-tao HU Yan-cheng BA Bu-la

(Chifeng Grassland Station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Chifeng Inner Mongolia 024000)

Abstract Effects on three kinds of biocide to control grassland locust in Chifeng area were studied,in order to provided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effect of locust control work in the same are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1.3% Matrine AS,0.3% Azadirachtin EC and 1.2% Matrine-Nicotine Emulsion reached 85% on the 1 4th day after spraying in field.The effect of 0.3% Azadirachtin EC reached 90%,which had a good efficiency.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rassland locusts could be chosen,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reduce the pollution.

Key words biocide;locusts;control effect;Chifeng Inner Mongolia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宜害虫的生长繁衍,一直都是虫害的高发区、频发区和易发区,尤其以草地蝗虫危害最为严重,近几年每年都有大面积虫害发生[1-2]。

据统计,2013年赤峰市发生蝗虫灾害面积37.73万hm2,严重危害面积16.07万hm2;2014年赤峰市草原虫害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较往年均有所升高,属中等发生年份,2014年赤峰市发生虫害面积44.20万hm2,严重危害面积23.41万hm2,主要危害的蝗虫种类有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vnn)、宽须蚁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vnn)、红翅皱膝蝗(Angaracris rhodopa)、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和白边痂蝗(Bryodema lu-ctuosum Stoll)等,其中又以亚洲小车蝗危害最为严重。

化学农药防治草原蝗虫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产生的抗药性、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日趋严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试验和推广应用无污染的生物农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5]。为有效减少草地灭蝗应用化学制可能造成的危害,达到国家畜牧总站“十二五”期末草地虫害生防比例达到50%以上要求,赤峰市在防治蝗虫中逐年提高生物制剂的比例。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生物农药苦参碱、印楝素和烟碱・苦参碱合剂分别对草原蝗虫的控制作用及有效施用浓度和施用方法,为有效控制蝗虫危害、保护天敌、发展无公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对大面积推“绿色植保”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6-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药剂。1.3%苦参碱水剂(北京中环柯琳科技有限公司)、0.3%印楝素乳油(新疆巨恒生物开发有限公司)、1.2%烟碱・苦参碱乳油(内蒙古帅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2 防治对象。供试蝗虫为内蒙古赤峰市天然草原上的优势种蝗虫,主要种类为亚洲小车蝗、宽翅曲背蝗、短星翅蝗、宽须蚁蝗、红翅皱膝蝗、毛足棒角蝗和白边痂蝗等,其中亚洲小车蝗占总蝗虫数量的80%以上。

1.1.3 试验器材。德国进口约翰迪尔拖拉机、北京克劳沃AJ401喷药机、样方框、捕虫网、标志旗、量筒、量杯等。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处理,分别为1.3%苦参碱水剂150、300、450 mL/hm2;0.3%印楝素乳油90、120、150 mL/hm2;1.2%烟碱・苦参碱合剂乳油30、60、90 mL/hm2;以清水作对照(CK)。3次重复,小区采用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667 m2,每小区间隔为10 m。

1.3 试验方法

采用约翰迪尔拖拉机(德国进口)载超低量喷雾器(北京克劳沃AJ401喷药机),根据拖拉机的喷幅和喷流量调节车速。药剂的使用浓度,均参考药剂生产企业对草原蝗虫所推荐的用药浓度确定。施药当天天气晴朗,微风,气温25 ℃。

1.4 数据处理

用样框取样法于施药前调查各个处理小区的虫口基数,施药后1、3、7、14 d调查各处理区虫口数,计算各处理下的死亡率及防治效果[8-9]。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1.3%苦参碱、0.3%印楝素和1.2%烟碱・苦参碱均对草原蝗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4 d供试药剂防效达到最高,具有很强的持效性。不同浓度的1.3%苦参碱、0.3%印楝素和1.2%烟碱・苦参碱各处理在喷药后1、3、7、14 d对蝗虫表现出不同的防治效果。

施药后1 d,1.3%苦参碱、0.3%印楝素和1.2%烟碱・苦参碱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浓度的苦参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8.42%、59.96%和63.56%;不同浓度印楝素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5.36%、54.65%和58.29%;不同浓度烟碱・苦参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0.28%、60.51%和65.69%,浓度为150 mL/hm2的苦参碱和苦参碱其他2个浓度的防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浓度为90 mL/hm2的印楝素和印楝素其他2个浓度的防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浓度为30 mL/hm2的烟碱・苦参碱和烟碱・苦参碱其他2个浓度的防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

施药后3 d,1.3%苦参碱、0.3%印楝素和1.2%烟碱・苦参碱的防治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浓度为150 mL/hm2的苦参碱和苦参碱其他2个浓度的防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印楝素3个浓度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浓度为90 mL/hm2的烟碱・苦参碱和烟碱・苦参碱其他2个浓度的防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

施药后7 d,1.3%苦参碱、0.3%印楝素和1.2%烟碱・苦参碱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苦参碱3个浓度的防治效果有极显著差异,浓度为30 mL/hm2的烟碱・苦参碱和烟碱・苦参碱其他2个浓度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

施药后14 d,1.3%苦参碱、0.3%印楝素和1.2%烟碱・苦参碱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防效都达到了85%以上。

3 结论与讨论

苦参碱、印楝素和烟碱・苦参碱均属于生物农药,均提取自植物,这一类农药的特点就是蝗虫一旦触及药剂就会被麻痹神经中枢,继而使虫体蛋白质凝固,降低蝗虫的取食率和对食物的转化利用率,堵闭虫体气孔。这类药剂还能影响蝗虫的正常呼吸节律,影响昆虫体内激素平衡,从而干扰昆虫生长发育,使蝗虫窒息死亡,影响蝗虫的生命力,是对人畜低毒的广谱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防治效果好,降解速度快[10-12]。

该试验结果表明,1.3%苦参碱、0.3%印楝素和1.2%烟碱・苦参碱均对赤峰地区草原蝗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施药1周左右防治效果都可以达到70%以上。生物农药虽然没有化学农药见效快,但是防治效果并不低于化学农药,而且它们不杀伤天敌,符合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药剂的要求,可以在原生态治蝗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李延杰.赤峰地区粟灰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10(1):16-18.

[2] 张付旭.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蝗虫防治对策与技术的研究初报[J].华东昆虫学报,2007,16(2):113-118.

[3] 魏文娟,任炳忠.我国蝗虫的生物防治技术及研究进展[J].北华大学学报,2002,3(6):481-490.

[4] 王振平,严毓骅.蝗虫天敌可利用性分析及研究进展[J].中国草地,1999(6):54-58.

[5] 李保平,李国有.绿僵菌油剂防治新疆山地草原蝗虫的田间试验[J].中国生物防治,2000,16(4):145-147.

[6] 潘建梅.内蒙古草原蝗虫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草地,2002,24(6):66-69.

[7] 张龙,严毓骅.持续治理飞蝗灾害的新对策[J].昆虫学报,2000(增刊1):180-185.

[8] 周彦成.蝗蛹的不同调查方法比较[J].植物保护,1990,16(4):53-61.

[9]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计算机处理平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4-130.

[10] 刘军.印楝素防治蝗虫试验效果[J].植物保护,2007(9):33-34.

[11] 徐秀霞,张生合.北方草原应用印楝素生物制剂防治蝗虫试验[J].四川草原,2005(12):58-60.

[12] 曹成全,张阳,张春学.蝗虫综合治理及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9(4):657-660.

上一篇:荔波县板栗虫害及天敌调查研究 下一篇:塑料大棚西瓜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