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及其在商务礼仪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5 10:56:23

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及其在商务礼仪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中,传统、单一、枯燥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商务礼仪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视觉要求高的课程。教师在授课时就要避免采用“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要做到把书面知识鲜活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学中尝试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尤为必要。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商务礼仪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138-02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提出

德国是世界上最为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也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德国职业教育界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讨论,这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因此,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从根本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的理性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它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评价其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一个先进的教育观念,一种指导思想,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模式,一种新的思潮,一个改革的代名词。其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用心+用手+用脑(职业活动)。

二、行动导向法在商务礼仪教学中的应用

1.示范互动法。该种方法一般用于操作性礼仪知识的讲授。教师示范与学生个体感受、集体感知训练相结合。采用互动法,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从教师现场示范的过程中学习,并即刻亲身实践,大大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学生如何系领带、系丝巾,单凭教师的讲解和幻灯片的展示,不足以让学生真正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现场示范,学生得跟随实践,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手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才可真正达到教学内容的要求。

2.课堂讨论法。该种方法适用于商务礼仪实践性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首先对学生提出某一问题,然后让学生加以讨论,从而得出结论。通过对某一问题的讨论,不仅使学生对此内容掌握更精、更深,而且还可以做到触类旁通。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总结能力。例如在就座礼仪当中,就到底是“左为上,还是右为上”的问题进行讨论。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课堂气氛,还可以使学生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所了解。

3.行为训练法。该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商务礼仪的举止和形态教学,包括坐姿、站姿、走姿、握手、名片的交换、介绍他人、奉茶礼仪等行为举止的单项训练。授课时,教师首先对理论要点进行阐述,让学生了解礼仪规范的具体做法,再对其进行实践训练,安排学生分组练习、演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为了更好地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点评,纠正不雅行为,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商务礼仪知识。

4.情景模拟法。该种方法主要使用于商务礼仪知识的综合教学。他是行为训练法的延伸和发展。可以将课堂中讲授的多个单项知识融合在某一个具体的情景当中,通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还能将所学的礼仪基本知识、礼仪动作做到融会贯通。比如,在讲解公司职员初次见面的礼仪时,就会涉及到握手、互递名片、自我介绍、介绍他人等单项礼仪的结合应用。

利用情境模拟演练进行教学,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的角色和教练相似,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而且还要训练学生做会、做好。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前的教学策划和课中的教学引导中都需要准备充分。事先由教师布置特定场景,让学生根据场景分组演练,再由其他同学挑出并纠正错误,教师在同学分析的基础上再对该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点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使得更加重点突出;另一方面,改变了学生以往的课堂状态,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学习和自我表现能力。

5.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今后职业做准备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当然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典型,尽量是学生身边发生的和激发兴趣的案例。并且案例能尽量覆盖整个教学内容。例如在讲着装礼仪时,可以以“一名毕业生找工作时的着装”为案例,将教学内容引入。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可以使学生掌握职场着装的“三色原则,三一定律,三大禁忌”。

6.角色扮演法。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例如在电话礼仪当中,分别让两名同学一个扮演某公司的秘书接电话的角色,另一个扮演客户打电话的角色。之后可以让他们互换角色。从而让他们各自去体会打电话和接电话者各自的心理活动以及该如何去和对方沟通、交流。在进行这项活动时,其他的同学可以找出这两名同学在打电话和接电话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从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可见,在行动导向法的运用过程中,可以把角色扮演法和案例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而角色扮演和案例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人”为中心,后者则以“事件”或与人有关的“事实”为纽带。

三、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碰到的困难或问题

1.教师方面。教师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受心理定势的影响而不适应。原先我们的教师都是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教室的,现在,则不然,教师很难估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因而心理总有些不踏实。二是受知识面的影响而不适应。原先我们的教师也多是本科毕业,本专业的所有课程都学过,但到了职业学校之后,往往从事一门或多门具体的课程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知识就渐渐地淡忘了,但现在,则不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涉及各个领域,因而,有些青年教师总是有些担心。三是受实践太少的影响而不适应,不少教师都是从学校门到学校门,缺少企业的工作经验,原先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尚还可以,但现在学生提及的问题多半都面向实际,对于缺少实践经验的老师来说,确实很难回答。但是,教师的问题,并不是主要的,因为经过一轮,二轮的教学,再加上教师自身的努力,不久就适应了教学工作。

2.教材方面。现有的教材主要是为教师的教而设计的,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设计的,因而它适合于知识传授的教学,而不适合行为导向的教学;现有的教材,不仅使教师的教有问题,学生的学也同样存在着问题。

四、解决办法

高职教师要担当起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重任,应多方面加以学习、锻炼和提高。因为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核心人物和关键所在,故教师观念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不可分割、融为一体的。高职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行动时教知识、教理论。教知识,就是教学生怎么做;教理论,就是回答为什么这样做;同时还应启发学生:能有更好的做法吗?能做到更好吗?在行动中教理论知识,才能做到理论的适度够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要求高职教师不仅是一个高校教师,还应是高效的组织管理者、职业操作的教练员、有问必答的咨询师、探索创新的引路人。这对于我们目前大多数高职教师而言,无疑又是一次挑战。高职教师唯有迎难而上,通过学习、锻炼,不断提高职业教学能力,做改革浪潮中的先锋。这就要求我们高职教师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我们要确立适合我国技工教育特点的教学目标。在教学领域层面上,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开发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联系的教学课程。在教学方法层面上,我们的任务是建立适合我国技工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系。在教学评价层面上,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开发一套科学合理普遍适用的能力测评体系。

参考文献:

1.崔宁,张洪霞.商务礼仪教学改革探索刍议.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9)

2.刘丹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行为导向教学论的探讨.教育与职业,2005(1)

(作者单位: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太原 030013)

(责编:贾伟)

上一篇:高校足球专修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