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时间:2022-09-05 10:34:56

试分析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态建设已经被列入我国重点的建设项目之一。生态建设的实现要求不能够以破坏环境,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上的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倡导生态林业的建设。林业是绿化的核心同时也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生态建设的政策导向下,如何实现林业的战略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建设;林业发展;战略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出。林业作为生态建设中的核心力量,在生态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因为各种灾害使得水土流失和沙石化日益加剧,生态林业的建设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对此,研究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林业是国家在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支撑产业,近几年随着国家的大力倡导及政策支持,使得林业快速发展,其发展趋势可以通过三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林业统计数据进行说明,如表1[1]。

由表1可以看出,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保持上升状态,但是从六到七的增长速度要高于七到八的增速,且整体的覆盖率仍然不高,其主要原因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逐步实行的生态修复进度等密切相关。

2013年造林面积全国达到609.2万公顷,但2014年相对2013年减少了9.02%其中人工造林比重占到2014年造林面积总量的73.03%,相比2013年增长了4%,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完成的造林面积为192.79万公顷,占全国造林面积的34.74%,其中以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风沙源处理工程等为主。

2015年造林面积进一步加大,达到632.45万公顷,重点推广了“两行一带”、“草方格固沙”、“制造结合”等模式对风沙源进行治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这三年的发展可以看出林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走向,在生态建设的背景要求下,加大林业发展的力度是必要的,但是要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实现林业的战略发展[2]。

二、建设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一)建设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林业发展是一个大的概念,其关乎到林业的布局、发展空间以及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加大生态建设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一定时期的必然举措,是保护自然环境和天然资源的最佳途径。在生态建设成为必然的基础上,林业的战略发展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林业是大自然的卫士,是生态平衡的支柱。我国是制造大国,重工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林业的战略发展可以维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还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毒害的气体,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环境和修复环境的功能。因此,在生态建设的发展背景下,实现林业的战略发展是必要的。

(二)林业是保护大地的绿色屏障

据相关部门的测定,每亩树林每天可以产生65个人一天所需要的氧气,同时对于特殊的林种,如柳杉,具有很好的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一公顷柳杉林可以实现每天吸收60公斤二氧化硫的效果,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环境的质量。

此外,林业还能够保持水土。雨水对土层有强烈的冲刷作用,一般意义上讲,对于20厘米的表土层,若是林地,则可以保证其在58年内不能被冲刷掉,若是草地可能在8年左右就会被流失若是的地表,由于比较坚固,可以维系18年左右,这样的数据对比可以明显的发现林业对于水土的保持功效[3]。

最后,林业还可以涵养水源。一般的说法是“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树冠可以通过截留水量将水进行储存,一般情况下5万亩的森林的储水量相当于100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因此,从林业的功能上讲,发展战略性林业是必要的。

三、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一)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发展

目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生态的改造。中国是制造大国,从林业发展的角度上讲,传统的林业发展,将林业产业作为了发展的核心。林业产业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木材的生产加工使其定向的转为可以进行商业交易的产品,从而得到宏观经济整体发展的结果。

针对于新时期,我国对制造业的规划,以及生态建设的发展背景,要求林业发展要以保护生态、助力生态建设为战略导向,实现从木材生产为主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主体目标的转变。

具体的战略布局要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在国家的宏观把控下,结合国家林业局和各地方林业局共同参与到新目标的建设中。国家要制定出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将林业的生态发展列入到国家的法律保护中,使其在法律的权威保障下进行。同时,各地方林业局以及相关部门也要制定出与地区特征相符合的林业发展章程,保证各地区林业发展能够保持同步性,从而便于国家实现一体化的监督管理。

(二)以采伐天然林为主转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

综合比较天然林和人工林对于环境的影响效果,可以发现天然林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以及保持水土等方面是人工林所不能代替的,天然林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结构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显著的成效,因此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要实现对天然林的整体保护[4]。

(三)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

毁林开荒在中国的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使得我国的环境基础处于不利地位,新世纪,在林业的战略发展中要充分认识到退耕还林的重要性。退耕还林的实施可以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使得耕种不良,产销不佳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是治理我国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等现象的重要举措。

(四)从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向有偿使用

通过这样的战略转变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们经营林业的积极性,使得我国林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也能够形成良好林业发展循环机制。

(五)实现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

通过部门向社会的转变可以集聚林业发展的群众力量,部门办林业其发展受到局限性,无论是从人力的角度上还是从林业发展的速度上都具有一定的桎梏,只有将林业发展社会化,才能够保证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结论:

综上所述,在生态建设的背景下,加大林业的战略发展对于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林业战略发展决策,各部门以及广大群众应该积极配合,将生态建设作为目标,实现林业的可持续战略发展。

参考文献:

[1]韦荣华.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开辟生态文明社会前景[J].中国林业,2005,21:5-9.

[2]周生贤.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05,03:3-9.

[3]唐庆良.论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J].防护林科技,2007,01:68-69+71.

[4]周生贤.论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J].中国绿色画报,2004,09:20-29.

上一篇:阅读找标题,文本巧突破 下一篇:面向职业岗位群的“T”型高职复合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