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巴斯汀联合甘露醇糖肽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05 10:10:23

依巴斯汀联合甘露醇糖肽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单位:665000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华颖坚

【摘要】 目的 观察依巴斯汀联合甘露醇糖肽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科治疗的6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依巴斯汀联合甘露醇糖肽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依巴斯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8 d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2个月后的随访结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0.00%,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巴斯汀联合甘露醇糖肽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依巴斯汀; 甘露醇糖肽; 疗效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的疾病,部分患者单独应用抗组织胺药物疗效不明显,故笔者于2010年1月起采用依巴斯汀联合甘露醇糖肽治疗CIU,并与单独应用依巴斯汀治疗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笔者所在科就诊的6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12~60岁,平均36.6岁;病程 6周~10年,平均病程15.6个月。将患者随机分为 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4.3岁(18~60岁),平均病程2.92年( 7周~8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2.6岁( 18~63岁),病程2.81年(5周~7年) 。所有患者年龄均>12岁,都存在皮肤一过性风团、瘙痒反复发作>6周,消退后不留痕迹;无明显诱因,诊断明确;治疗前1个月内均未使用过长效糖皮质激素及抗真菌治疗,1周内未使用过抗组胺药物;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急、慢性系统性疾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及已知对治疗药物有过敏患者排除在本研究之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就诊时病情轻重程度及病程长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依巴斯汀(商品名:开思亭,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10 mg,2次/d,同时甘露聚糖肽口服液(四川奥邦药业有限公司)2 mg/d,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患者仅单独服用依巴斯汀10 mg,2次/d。两组均连续服药28 d。

1.3 疗效观察指标 主要疗效指标根据风团大小、风团数目及瘙痒严重程度,按0~3分的4级标准评分。评分标准:(1)瘙痒:0分为无痒感;1分为轻度瘙痒;2分为中度瘙痒,但能忍受;3分为重度瘙痒,不能忍受。(2)风团大小:0分为无;1分为直径<0.5 cm;2分为直径0.5~2.0 cm;3分为直径>2.0 cm;(3)风团数目:0为无;1分为1~5个;2分为6~12个;3分为>12个。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分痊愈、显效、进步、无效。SSIR(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治愈:SSIR为100%;显效:SSIR为60%~99%;进步:SSIR为20%~59%;无效:SSIR<20%。总有效痊愈+显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风团数目、风团大小、瘙痒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风团改善情况(分,x±s)

2.2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6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P<0.01),结果见表2。

2.3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头晕1例,乏力、轻度嗜睡2例;对照组轻度头痛、头晕1例,口干1例,轻度嗜睡1例。以上不良反应均不影响继续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后上述症状均消失。

2.4 随访 停药2个月后对患者随访,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中有2例(9.52%) 复发,对照组痊愈13例中有4例(30.77%)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5,P<0.05)。

表2 两组CIU患者治疗4周时疗效比较(n,%)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而CIU占慢性荨麻疹的80%~90%。CIU病因复杂,可通过免疫机制,也可以通过非免疫机制引发,除组胺外,缓激肽、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等炎症递质均参与其发病过程[1]。临床上治疗CIU的药物较多,但疗效不一。依巴斯汀是一种有效的、高选择性的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活性代谢物为卡瑞斯汀,5~20 mg/d即能控制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症状,其疗效与剂量呈相关性[2]。甘露醇糖肽是一种免疫调节剂,能增强巨噬细胞功能,提高脾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增加外周血细胞、活化淋巴细胞,具有抗原性,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和激活巨噬细胞的作用,能提高机体应激能力,改善血管通透性,清除体内病毒以及增强抗细菌病毒和真菌的能力[3]。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依巴斯汀联合甘露醇糖肽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依巴斯汀的对照组,表明依巴斯汀联合甘露醇糖肽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唐亚娟.荨麻疹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检测.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28(5):284.

[2] 吴瑞勤,孙越,朱光斗,等.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8):507.

[3] 朱万寿,曹照龙,苏炳光,等.大剂量甘露聚糖肽对恶性淋巴瘤患者T细胞亚群及健康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2,18(4):274-276.

(收稿日期:2011-03-29)

上一篇: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四肢长骨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