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生长靠创新评价实现

时间:2022-09-05 10:02:01

真实的生长靠创新评价实现

在一次家长会上,武汉市武昌区南湖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南湖一小”)的一个家长自豪地说,她已经规划好了孩子的人生,即便自己不在世,孩子的一切都有了安排。然而,孩子是拥有独立灵魂的人,我们应尊重他们,并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而不是控制他们,为他们规划人生。未来的每个个体都拥有一个共同身份:自我塑造者――通过各种渠道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能力。我们尝试着建立一种开放、自主的评价体系,在这种评价体系里,我们尊重孩子的意愿,激励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勤奋争取他们想要的奖励,让他们真实地生长。为此,我们创造了一种可以给孩子自主选择权的评价方式――灵动嘉奖令。

过程性评价――勤奋的经历

比结果更重要

发放嘉奖令是南湖一小对学生的一种独特的评价方式,孩子们在得到嘉奖令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努力,这是一种勤奋的经历,是一种强调过程体验的经历。孩子们会在老师的帮助下,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嘉奖令的评价细则涵盖自理、美德、性格、学习、表现、进步、合作、家长八个方面,孩子们在任何一个方面做出努力,都可以得到肯定,这种肯定会通过成长树的进阶形式展现出来,每个孩子哪方面获得进步,进步的速度如何,成长树上一目了然。

学校会在嘉奖令的奖励名册上分学科、分类别记录下孩子获得嘉奖令的时间和个数,并告诉孩子们获得嘉奖令的理由,从而传递给他们一种信息:你努力的过程值得被欣赏和赞扬。这种奖励以统一的嘉奖令奖章作为呈现形式:三个绿色嘉奖令兑换一个橙色嘉奖令,三个橙色嘉奖令兑换一个红色嘉奖令,得到红色嘉奖令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才能达成。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会尽可能给予关注和肯定,鼓励学生持续努力。对于获得心愿的孩子,学校会为他们别上一枚嘉奖令大明星的奖牌,还会通过发放“喜洋洋”的表扬信和短信等方式告知家长,让家长有意识地参与到评价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关注的是孩子的进步和他们持续努力的过程,用这种方式让孩子们领悟到,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成心愿。

多元性评价――发现孩子的每一种可能

在嘉奖令推行初期,我们发现,得到嘉奖令的大多数是成绩优异的孩子,成绩不太出色的学生很难积攒到嘉奖令,更鲜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心愿,这显然有悖于我们的初衷。为此,我们推出了灵动嘉奖令:关注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进步,每一种可能。我们希望孩子能为独一无二的自己骄傲,更加关注自身的变化。这样的评价方式给了很多孩子机会和信心。例如,有个孩子很调皮,经常犯错,但对跳花绳很感兴趣。体育课上,老师发现他练习得很认真,跳花绳的个数从一分钟内七十个增加到了一百个,因此得到了一枚绿色嘉奖令,因为跳绳动作标准、规范得到了第二枚嘉奖令,从坚持一分钟不间断到一分半钟不间断,又得到了一枚绿色嘉奖令……他充分发挥了在跳花绳方面的潜力,并成了灵动嘉奖令的大明星,实现了加入花绳队的心愿。他骄傲地对妈妈说:“你再别说我不如人家了,我现在是很棒的花绳运动员了!”

灵动嘉奖令评价系统的构建历经四年多的探索和改进,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收集信息、分析调查、改进调整和尝试推进,如今,嘉奖令评价系统已日趋成熟。孩子们在学校里的选择机会越来越多,学校的图书馆、运动器材全部开放,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课外活动时间,校园生活真真切切在改变着,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了良性发展,学校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激活了,释放出无限的能量。

奖励性评价――给每个孩子选择的权利

孩子们很渴望有自己的话语权,很想有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灵动嘉奖令就是要将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激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心愿。

征集心愿。学校每学期发放心愿卡,向孩子们征集他们感兴趣的奖励方式,并整合制作成嘉奖令的心愿表。心愿表分为学校心愿和家庭心愿,有机会选择、岗位锻炼、共同分享、亲子实践、感恩、特别奖励六大项,共七十余条孩子们自己想实现的心愿。这些心愿会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更新、增加、调整或补充。学校专门成立了心愿部,开辟了心愿墙,鼓励孩子们写下自己的心愿。

协商心愿。我们发现孩子的心愿通常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会受到同伴或者各种信息的影响,还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心愿也会产生变更,我们可以在充分尊重他们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如,萱萱的心愿是在家养一个小宠物(小狗),但是家长表示有难处,于是,老师就与萱萱协商,将养小宠物的心愿变为养一株小植物。

兑现心愿。得到红色嘉奖令的孩子可以自主选择一个心愿,老师或家长负责和他一起达成他的心愿。如,一名学生多年坚持练习钢琴,希望举办一次钢琴演奏会。她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红色嘉奖令后,老师和家长共同帮她策划了一次演奏会。毕业后,她坦言,这次经历是她小学生涯中最难忘的记忆。

现今对于教育的争论从未停息,培养怎样的孩子,怎样培养孩子,是人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学校不应该给孩子们编织“笼子”,禁锢孩子们的童年,而要尊重孩子,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在选择中学会独立,在勤奋中学会成长。希望我们的探索之旅能和孩子一样挣脱束缚,让校园真实静好,让智慧自由地生长,让生命个性地悦动!

【胡小红,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湖第一小学校长;曾艳,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湖第一小学书记】

上一篇:国际中小学劳动教育初探 下一篇: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的“四个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