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参与科研活动中激发军校学员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9-05 09:38:47

浅谈如何在参与科研活动中激发军校学员的创新能力

摘 要:本文首先提出了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良好载体与有效手段的观点,然后从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对提升创造能力的现实意义、军校学员参与科研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两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参与科研活动中激发军校学员的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科研活动;激发;军校学员;创新能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的智力测验分数和创造性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创造性与其所拥有的知识量之间并不成正比的关系,知识多的人创造性不一定就强,知识少的人创造性也不一定就弱;知识的多少,智力的高低可以决定的只是一个人在创造中可能达到的层次与深度。这些研究成果说明,培养创新精神并不完全在于已经具备了多少知识。也就是说,创新精神作为每个学生的潜在意识,并不是随着知识的积累、学历的上升,就能在创造性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是需要一定的手段加以激发、激活的,而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良好载体与有效手段。

一、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对提升创造能力的现实意义

国家领导人曾指出:高等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研究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主力军。高校作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阵地,要培养复合型人才,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学生的科研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拓宽了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广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精神。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在这一领域,地方院校已经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不菲的成果。

据报道,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王微微参加“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仅一年,她参与研制的“齿科材料光谱色度测试仪”就已获得国家专利,多家公司表示有意向开发这一产品。她说:“实际的科研活动促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书本,激励我更积极地自学书本以外的东西。死的公式、定理变成了活生生的奇妙的试验现象,还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新技术新产品。……这无疑是对艰苦学习的最好回报。”

“大学生科研计划”是中国高校为提高人才质量、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采取的一项新举措。据介绍,每年6月和10月,各种计划项目申报表统一公布。学生根据计划项目和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申请参加研究工作。长期以来,中国只允许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本科生的学习仅限于书本知识和简单的实验课。教育专家认为这种做法严重阻碍了对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中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说,中国传统的教育强调灌输和死记硬背,对感性理解、动手能力和跳跃性思维的培养重视不够,很多到国外深造的大学生被评价为“只会考试,不会动手”。“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开展使这样的状况大为好转。继中国科大之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越来越多的知名高校在大学生中实施科研计划。许多高校还设立了“研究计划基金”,对做出成绩的教师和学生给予奖励。王微微的指导老师明海教授这样说:“如果不实施这个计划,象王微微这样的大学生就得推迟5年才能走进实验室,这样他们就失去了许多在科研领域施展才华的机会。”

中国教育部官员认为,当今社会,中国面临激烈的人才和科技的竞争,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流高科技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而全新的课题,“大学生科研计划”走出了高等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第一步。

二、军校学员参与科研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军事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使命,在我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任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我们的学员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必须使学员在校期间就具备过硬的动手能力,让学员参与科研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要善于向地方院校学习,努力探索出军事院校特色的学员参与科研的途径和方法。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研究。

(一)制定研究计划,让学员对科研创新活动有切身体验

与科研活动最接近的教学活动是实验实习课,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学员在进行实验实习课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两个弊端:一是学员的工作多半在教员的指导下进行,学员缺乏主动性,研究效果打折;二是部分教员在组织学员参加实验活动时,不是重使用、轻培养,就是培养目标不明确。要解决这些问题,院校必须把学员进入实验室或课题组从事科研活动纳入本科生的正常教学之中,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这一计划应该不具强制性,也不要求必须。目的是吸引部分优秀学员自觉自愿地利用一个完整的假期或一学年的业余时间,完成教员交给的一项科研任务,或参与教员的科研项目,从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课题和导师。这个计划可以与学分制挂钩,学员参与科研项目的情况计入学分。

(二)建立公共实验中心,提升学员的动手能力

建设高水平大学,需要科研创新平台,平台离不开仪器设备。由于经费的关系,我们建议集中财力,整合资源,按照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模式,建立教学公共实验中心,对全校师生开放。无论是高年级本科生,还是硕士生、博士生,都可以平等地申请使用公共实验平台。科研平台直观可见,学员在一次次的科学实验中,能大大提升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受到科学理念的熏陶。

(三)提倡个性化学习方案,自由选择发展方向

除了个别特殊专业,应该允许所有学员在第一学年结束前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个人志向,在全校范围内重新选择专业;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可以学科门类内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大三后,学员可以在学科范围内进行专业调整或根据个性化学习方案设计修课计划,最后按最终所在专业要求审定学员是否达到毕业条件。培养学员的科研创新能力,靠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是行不通的,必须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我们注意到现在很多世界一流的高校采用学员选课制,学员注册一个系,只有几门必修课,除此之外其他课自己选,自己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知识结构,这样带来的问题是知识不连贯了,是跳跃式的,优点是学员有兴趣,能学会自学,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科研能力。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与此同时,也必须重视打牢学员的知识基础,入学第一年,数学、物理、信息技术等基础课,要求所有的学员都必须学习。

参考文献

[1]肖新烈・实现军事教育的战略转变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报,2005-9-20

上一篇: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下一篇:铜川市湿地保护与恢复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