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05 08:34:21

吡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进行严格饮食控制,ACEI口服。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片30mg,1次/日口服;胰岛素组给予混合重组人胰岛素30R,每天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与治疗开始时、1个月、2个月、3个月查空腹血糖(FPG)、餐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小时量蛋白(UAE)、血肌肝(Scr)、血尿素氮(BUN)。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FPG、2HPG、HbA1c、UAE均明显下降(P<0.01),Scr、BUN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能获得用胰岛素治疗的相同疗效。

关键词 吡格列酮 糖尿病肾病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DM)患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肾病(DN)也日益增多,在早期DN时,合理的选用降糖药物对DN的改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9年1月~2011年4月采用吡格列酮对81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63例,按Mogensen的DN分型标准,诊断均DN Ⅲ期[1],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胰岛素组。吡格列酮组患者81例,男50例,女31例;年龄32~67,平均37±7岁;DM病程8~15年,平均9±4.4年。胰岛素组82例,男53例,女29例;年龄33~68,平均38±6岁;DM病程7~14年,平均9±4.6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蛋白摄入量0.5~0.8g/日,氯化钠摄入量3~6g/日。ACEl口服: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片30mg,1次/日口服;胰岛素组给予混合重组人胰岛素30R,每口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使血糖达标。与治疗开始时、1个月、2个月、3个月查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24小时尿微量蛋白(UAE)、血肌肝(SCr)、血尿素氮(BUN)。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lc、Scr、BUN、UAE变化比较:两组治疗2个月后FPG、2HPG、HbAlc、UAE均明显下降(P<0.01),Scr、BUN无明显差异(P>0.05)。

不良反应: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低血糖发生。

讨 论

DN是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MD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理不详,长期的高血糖,糖基化终末产物,多元醇通道活性的增高,蛋白激酶C活性增高,肾小球内压的升高,多种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以及遗传基因宜感性等因素在DN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DN的早期,肾组织中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增强,合成和分泌增加,如IL-6,从而导致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增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区扩张,促进DN发生[2]。

吡格列酮为高选择性过氧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的γ型受体(PPARγ)的激动剂。通过增加骨骼肌、肝脏、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而发挥降低血糖的疗效[3]。再者,PPARγ在血管内皮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中亦有表达,有研究显示,对DN的患者,吡格列酮治疗3个月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显著降低,特别是IL-6降低更为明显[4]。

综上所述,吡格列酮用于早期DN的治疗,能明显使FPG、2HPG、HbAlc、UAE降低(P<0.01),其疗效与应用胰岛素相同,从而有效缓解了DN的发展,且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56.

2 迟学敏.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11-514.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17.

4 张红梅,王青谱,李小毅,等.吡格列硐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1L-6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0,36(21):2572-2573.

上一篇:消化道肿瘤术后吻合口瘘分析 下一篇:腹腔镜治疗高龄胆结石患者108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