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治疗冠脉无复流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9 09:13:45

摘 要 目的:观察冠脉无复流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治疗的疗效。方法:将PCI术中发生冠脉无复流83例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41)和联合治疗组(n=43),20分钟后行冠脉造影观察冠脉血流情况,术后1周内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发生情况。结果: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用药20分钟后的97.6%患者冠脉血流恢复TIMI 2~3级,高于替罗非班组的82.9%,1周内主要终点事件中死亡、顽固性缺血、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罗非班组(P<0.05)。结论:PCI发生冠脉无复流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与单纯应用替罗非班相比,术中冠脉血流可以进一步改善,术后1周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可以进一步降低。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冠脉无复流 替罗非班 硝普钠

资料与方法

2007年7月~2011年7月PCI术后患者83例,男43例,女40例;年龄65±5.7岁。发生冠脉无复流现象,血流TIMI 0~1级,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41)和联合治疗组(n=42)。两组基本临床情况及介入治疗参数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0分钟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脉血流情况。

方法:PCI术后冠脉无复流现象发生后,替罗非班组立即将替罗非班(欣维宁)按10μg/kg剂量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ml冠脉内3分钟内注射完毕。联合治疗组加用硝普钠50μg冠脉内注射。

观察指标:①冠脉血流恢复情况:用药20分钟后行冠脉造影,评价冠脉血流情况。②主要终点事件:包括术后1周内死亡、顽固性缺血、再次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搭桥发生情况。

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采用t检验或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意义。

结 果

冠脉血流变化:冠脉内注射药物20分钟后,行冠脉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34例(82.9%)血流恢复为TIMI 2~3级,联合治疗组41例(97.6%)血流恢复为TIMI 2~3级,两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主要终点事件:术后1周内两组均无急诊冠脉搭桥,联合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均明显少于替罗非班组。

讨 论

目前冠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死(AMI)的首选方法,但是急诊PCI冠脉无复流发生率比较高[1]。无复流现象是PCI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3%~6%,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急诊PCI术中更为常见,可达10%~42%[2]。其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国内外越来越重视对无复流现象的研究,对无复流发生的机制提出了很多见解,可能产生机制主要有:①心肌微循环破坏(包括微血管痉挛);②血管内皮功能障碍;③心肌水肿;④血栓和粥样斑块碎片引起血管堵塞或栓塞等[3]。

血小板的活化和微栓子是无复流现象重要的病理基础。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是介导血小板聚集的最终途径,直接阻断其受体或是竞争性抑制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可对血小板聚集产生强效抑制。替罗非班属于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是目前国内临床所应用的最强的抗血小板聚集药,起效快,给药后5分钟对血小板抑制作用可达到96%[4]。硝普盐作为NO的供体具有扩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趋化作用。不需要内皮细胞代谢可直接转化为NO发挥作用,这也是它区别与硝酸甘油对无复流无作用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5],与腺苷相比,冠脉内应用硝普盐可以产生相同的效果,但硝普盐具有更长的增加冠脉扩张时间。

参考文献

1 Galiuto L,Lombardo A,Maseri A,et al.Temporal evolution and functional outcome of no reflow:sustained and spontaneously reversible patterns following successful coronary recanalisation.Heart,2003,89:731.

2 Jeong JH,Chun KJ,Park YH,et al.Safety of tirofiban therapy in Korea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Circ J,2005,69:650.

3 Romano M,Buffou E,Lettieri C,et al.No reflow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angioplast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t high risk:incidence and predictive factors.Min Car dioangio,2005,53:7.

4 秦华,梁先明.新型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97.

5 Parham WA,Bouhasin A,Ciaramita JP,et al.Coronary hyperemicdose responses of intracoronary sodium nitroprusside[J].Circulation,2004,109(10):1236-1243.

上一篇:救治28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体会 下一篇:肺栓塞3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