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中等职业示范校谈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时间:2022-09-05 08:30:19

从国家中等职业示范校谈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摘 要: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改革培养模式,要想真正实现培养模式的改革,关键是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教学。为实现这一改革目标,作者所在学院实施了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本文是作者参与“引产入校、引产入教、引企入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的经验总结。

关键词: 示范校建设 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生产性实训基地

数控加工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常设专业,其技能培训特点是材料消耗多、培训成本高,这也是各校数控加工实训中较为棘手的问题。高消耗的实习从经济方面影响学校发展,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培训质量。因此,如何把消耗性实训变为生产性实训,这是很多职业学校一直在探寻的问题。笔者参加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数控加工重点专业建设,对实施生产性实训进行了有效探索与实践,现将建设过程总结如下。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我校数控加工专业自1996年开设以来,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具有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数控维修实训室、模具加工装配实训室、液压气动实训室等十五个实验实训室,数控设备总数为46台(套)。因考虑方便教学,这些数控设备的规格型号基本相同,按功能和新旧程度平均分配到7个实训室(区),承担数控车工、数控加工中心技师、高级工、中级工、五年制高职等层次的数控实训教学任务。所以,各数控实训教室功能相对单一,主要分为数车和数铣/加工中心两个方向,对专业的培养也只能按方向进行。教学内容上只能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完成一些基本的消耗性课题训练。教学形式上由指导老师示范讲解,然后学生独自练习,在数控设备上完成简单的课题类工件加工,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只是掌握了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会使用数控设备,加工出单件的课题类工件。对于企业要求的批量高效地加工产品,保证质量,探索合理的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做好分班维护保养设备等都无法体会掌握。绝大多数学生在学校里掌握的操作技能到企业基本用不上,企业还要花大量时间、精力进行再培训。这就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要求,如何让学生在学校里就掌握企业必需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采用生产性实训是一条最佳途径。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改革培养模式,我院数控加工专业将培养模式定义为“校企合作、厂校一体、定向培养、互惠共赢”,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实现“厂校一体”,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引产入校、引产入教、引企入校。根据学校现有条件,结合数控加工专业发展实际情况,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为:

1.在校内建成独立的生产性实训场所一处,并且按企业标准健全组织结构、各种制度、岗位职责,明确生产加工任务。

2.选择与一两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条件是有适合学生参与生产的数控加工工件,生产设备是数控设备,可以企业投入或学校提供。

3.生产性基地有稳定的年生产任务,以保证常年教学需要,并且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用来补贴学生、教师。

4.学生参与生产性实训,参与企业考核评价标准,提高学生质量意识,保证数控加工专业学生每年参加生产性实训学时数达60学时以上。

5.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利用学校的技术优势反哺企业,为企业技术更新改造提供支持。

三、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

1.成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小组,明确分工,组长统筹调度,成员合作互助。

2.广泛开展调研工作,走访多家企业或同类院校,收集相关企业的生产资料,借鉴兄弟学校经验,分析整理调研材料,确定目标企业和目标产品。通过广泛调研,掌握大量企业的数控加工信息,为做好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寻求合作企业做好准备。

3.征求数控加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根据企业生产情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调研和专家论证意见,制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4.选择合适企业开展合作洽谈,确定生产加工合作项目,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5.开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从企业引进或按照企业要求采购新设备,保证新进生产性设备性价比高。根据合作企业要求,为更好地开展生产性加工任务,新增有利于生产的设备,同时兼顾场地和学生掌握的操作情况,确定合适的设备。

6.高标准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场所,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基地运行工作。

7.稳步开展基地生产性实训工作,承接企业生产性加工定单,完成计划任务。

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果

我院为改革培养模式,根据数控加工专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现代企业的用工需求,深化校企合作,采取“引企入校”的方式,在校内创办生产性实训基地一处。所有加工设备、生产产品、技术和工艺均由企业提供,学校安排不同班级广泛参与生产性加工任务,利用真实的生产任务培训学生的技能。生产现场采用企业方式进行管理,应用企业的标准进行考核评价,有效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最重要的不是盈利,而是让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提前感受企业文化,实现和企业的无缝对接,提高产品质量意识,让学生在生产中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五、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1.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带动作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首先把学生培养模式变换为以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生产实习为主的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全方位训练学生的实战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其次,利用区域经济及自身优势,与行业、企业相结合,开发实训基地的生产,使工作过程系统化,在稳定的生产性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辐射、牵动正常的实习教学工作。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创建同时改善了实训条件,变消耗性实习为效益型实训。搭建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平台,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社会服务,开拓市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打造出职业教育品牌。

2.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就是把企业引进来,实现“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的培养目标,定单、定位为企业提供最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学校接受企业的思想文化,再灌输给学生,减少企业对学生进行再次培训的可能,使学生在就业前就了解企业、熟悉企业,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同时,加深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为企业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

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实惠,恰当的生产订单使得双方互惠共赢,企业降低了人力资源生产成本,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3.对其他地区学校的示范、带动和辐射成效。我院生产性基地建设一直受到周边同类院校的关注、重视,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交流,起到了借鉴、示范的作用,发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必然结果,我们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得到本地区其他同类院校的认可,通过生产性实训,真正让学生、学校和企业都得到了实惠,使我们更加明确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意义,对下阶段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对周边同类院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六、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体会

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我们认识到怎样才是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培养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需。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利用真实的环境,达到企业的需求标准,真正为企业量身定做,在这个环境里,老师有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企业得到了实惠,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共赢。

在建设过程中,首先受益的是教师,建设与企业一样真实的环境,完成与企业一样的工作任务,可以让参与的老师体会到生产性实训对自己的要求、标准,建设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是锻炼自已的好机会。在带领学生完成生产性任务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水平。

通过建设,我们发现了很多不足,如何制定稳定合适的生产加工任务?如何把握学生能力水平与生产效益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企业主人翁意识?如何管理、完善、规范执行企业制度?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如何进行教师师傅、学生员工的角色转换?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2010.

[2]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

[3]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2011.

[4]李斯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科学,2011(6).

[5]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1(8).

[6]宋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2(7).

[7]全国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度示范校建设创新范集[M].化工工业出版社,2012.

本文系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参加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成果之一。

上一篇:陆毅不让女儿做演员 下一篇:让简政放权不“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