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中国高考班的英国人

时间:2022-09-05 07:26:01

带中国高考班的英国人

Neil是个英国教师,没有中文名,由于谐音,不少同学就干脆喊他“牛”或“牛哥”。这一次,Neil真的牛了。在今年结束的高考中,全班45名同学全部都超过了一本重点线,全省文科总分前100名中,他们班闯进去6个,一名同学总成绩排佛山市第二名,全班英语单科成绩超过140分的12人,高考英语口语考试中15名同学拿到了满分。这是Neil到佛山石门中学10年来带的第一届奥赛班,带奥赛班是他很多年前就在心里为自己设定的奋斗目标,而这一次的成绩即便在学校80年的历史中也算得上耀眼。

缘分

2000年,Neil考入牛津大学,主修的是英文和历史,而他理想的职业是做律师、翻译。2003年面临毕业的时候,按照他们的习惯,在工作之前,应该有一年的游历经历。当时,一张到中国的海报吸引了他,于是,2003年3月左右,毫无中文基础的Neil就确定了他的中国之行,他笑着说:“这就是缘分啊。”

6月份刚毕业,Neil就开始准备他的中国之行,8月下旬,几经路途的辗转,他站在了佛山龙门中学的大门口。

龙门中学副校长李根新记得当时的阿牛满头金发,身材也很健美,是个标准的帅小伙。与他一同来的还有两个外教。

Nell与同伴分别担任的是各班的口语课,每个班级每周一节,虽然他们都没有中文基础,但学校也正想通过这种逼迫式的全英语环境强化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同样是2003年进校的周伟松现在已经是校办公室副主任,他记得当时经常看到Neil带着学生在户外上课,草地上、广场上,他们总是席地而坐,做游戏、表演节目,大家都是嘻嘻哈哈的。

很快,一年的合同就要到期了,两个同伴都准备回到英国去,而Nell决定暂时留下来。

Neil发现这些中国学生都很喜欢他,在他的帮助下,他们的英语进步很快,这种感觉让他很快乐,同时,他也喜欢上了这些异国的学生。

而最终留在中国教书的决定是在2005年,当时,他觉得仅仅做每个星期每个班一节课的口语老师太没意义了,他提出要做英语的科任老师。那时候刚提出申请的Neil还是满心忐忑,他还不知道两年的表现,他的勤奋、好学和超强的学习能力已经得到了全校的普遍认可。他想,如果不成,就要回英国去做律师了。

Nell获得过校级和区级的先进青年教师,2012年还获得佛山荣誉市民的称号,现在还即将被破格作为南海区高层次人才。但这些荣誉似乎并没有被他放在心上,同样没有被他放在心上的还有职称、工资等。

差异与交融

“在英国,你即便混到十三四岁,也不会有人把你分成上中下的层次,分到某个地方。但在中国不是这样,你十二三岁年轻的时候认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这决定了你后续会进入什么样的学校,有的人尽管很聪明,但十三四岁的时候没有意识,结果就是你掉队了,你很难再赶上。”

据Neil介绍,英国的小学是七年制,从4岁到11岁。中学也不分初中和高中,课程安排有的科目是必修,有的是选修,并且根据程度不同又会分成很多个班,他有时候在一班,有时候就在二班。

受自己成长经历的影响,进入中国教育体制的Neil明显有很多不理解。他分不清班委会和团支部到底各自要负责什么;他不理解有些明显说不过去的制度为什么还必须要学生去做;他认为相比于高分,人格培养应该更重要;他认为文科生学数学的必要性并不大……这些都困扰着Neil,但他并没有选择对抗,他清楚自己的力量能改变什么和不能改变什么。

Neil的学生戚展宁回忆说:“他虽然来自西方,但依然还是强调规则的。”高二的时候,在戚展宁他们看来,一些规则是相当无聊的,比如说,学校不给宿舍装热水,高三的时候不让叫外卖。他们觉得,第一跟学习无关,第二不是太大的原则问题,第三他们相信自己有足够能力去判断。但是由于违反纪律,戚展宁被叫出去“骂了一顿”。“他平时比较友好,总是笑,所以一旦严肃起来,大家就有点怕。”

Neil一方面维护着规则,但有时候,他还会帮助学生去叫外卖。他虽然对高考制度有自己的思考,但他还是会带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的战役中,他甚至会为他这文科班的同学们学习数学主动让出自己的时间。“这就是他最可爱的地方。”很多同学都这样说。

传递

“不管怎样,我觉得教师不能只在乎分数,更要关注学生对人生的思考。”Neil反复强调着他的这一观点,他说自己并不擅长在班会上大段地宣讲,他会通过与每个学生谈心去帮助学生纠正一些错误的态度,更多的时候,他会借助课堂上随机的阅读材料去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在学生们口中,他从不给他们施加压力,譬如有人睡着了,他会说,哦,那是太累了。

所有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强调一个观点:“他的身体力行是对我们最好的教育。”

“高考完了,我们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什么叫成功。中国几千年来判断成功的标准就是两个字:名和利。你说他这样的学历,想干什么干不了,那对他来说,成功到底是什么,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从中获得快乐。”

“他更注重言传身教,就是潜移默化的对我们的教育。他整个是一个很踏实的理想主义者,他讲,‘我现在教你们一个人,你再去教另一个人’。这样传递下去,他的理想就会更加光大。”

Neil满头金发已经带有了几分褐色,但他觉得自己的教育技能已经提高了好多,他会一直坚持这么教下去。

(摘自《东西南北》2013年第19期,有删节)

上一篇:那些令人欲哭无泪的考题 下一篇:篮球场上笑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