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89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05 06:56:00

慢性咳嗽89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咳嗽(CPC)的常见病因及其治疗方法。

方法: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胸部X线、肺功能、诱导痰检查、食道pH监测等检查,对病因进行分类,并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

结果:通过对89例成人CPC病因分析发现,咳嗽变异性哮喘(CVA)30例(33.71%),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后滴流综合征)(UACS)24例(26.9%),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12例(13.48%),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10例(11.2%),(UACS+CVA)3例(3.37%),(GERC+CVA)2例(2.25%),药物因素者2例(2.25%),支气管内膜结核、心源性咳嗽、心理性咳嗽各1例(各占1.12%),病因未明者3例(3.37%)。经针对病因治疗后,95.51%的患者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结论:CPC病因主要为CVA、UACS、GERC、EB,占总病因的91.01%;指南推荐诊断程序有助于CPC的诊断。其中详细询问病史结合针对性病因治疗是确诊病因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成人慢性咳嗽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54-02

慢性咳嗽(CPC)是指临床上以咳嗽为惟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1。患者病程常达数年,因未经正规诊断和治疗,长期困扰并影响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2,3。为使临床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师对CPC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我院内科诊治的89例成人CP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0年2月诊治的成人CPC患者89例,其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18~59岁。咳嗽时间2个月~16年。全部病例符合我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诊断标准1。

1.2诊断。根据呼吸病学会于2009年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慢性咳嗽的诊断主要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沉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线片检查,肺通气功能+激发试验,诱导痰检查,过敏原试验,鼻窦片或CT等检查。必要时可进行胸部CT,胃镜,食管pH值24h监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确诊发现咳嗽变异性哮喘(CVA)30例(33.71%),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后滴流综合征)(UACS)24例(26.9%),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12例(13.48%),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10例(11.2%),(UACS+CVA)3例(3.37%),(GERC+CVA)2例(2.25%),药物因素者2例(2.25%),支气管内膜结核、心源性咳嗽、心理性咳嗽各1例(各占1.12%),病因未明者3例(3.37%)。

1.3治疗方法。根据病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4,对于确诊为CVA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若缓解不明显可短期口服泼尼松(20~40mg/d)。确诊为UACS的患者,在感染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加重期给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行前组鼻旁窦穿刺引流术。有鼻塞症状者给予麻黄碱滴鼻液通畅鼻道,引流分泌物,变态反应性鼻炎者口服抗组胺药,同时可应用鼻腔吸入剂。确诊为胃-食道反流的病例,首先应调整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和促胃肠动力剂治疗。确诊为EB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初始治疗联合泼尼松口服10~20mg,持续3~5d,一般应用4周以上。药物因素者停药即可。

2结果

各种病因对治疗的反应时间不一样,EB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多在1周内咳嗽即可消失或明显减轻,支气管扩张剂可改善大部分CAV引起的咳嗽,其他病因引起者多在1~2周开始起效,达到最好疗效多需3~4周,双病因组较单病因组治疗时间长。经针对病因治疗后,85例(95.51%)患者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3讨论

咳嗽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呼吸道保护性生理反射,其功能是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进入呼吸道的异物。同时,在许多疾病中由于过敏原、炎症因子等刺激,咳嗽又成为临床上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引起机体多种生理病理反应,给患者造成躯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许多疾病还可通过咳嗽的方式进行传播,导致疾病蔓延。

CPC的诊断,依据《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定义,咳嗽为主要或惟一症状,咳嗽的时间大于或等于8周,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1。CPC是内科门诊最常见的一种病症,其误诊率相当高。CPC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及多种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因复杂,误诊、误治率较高,关键在于明确病因。病因诊断并不是很难,只要对它有足够的认识,掌握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明确的诊断,根据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对CPC患者病因诊断应予高度重视,病因诊断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重视病史,包括耳鼻喉、消化、心血管系统等病史,职业接触史,吸烟史,暴露于环境刺激因素及用药史;无论原因有多复杂,病史采集至关重要,询问咳嗽的变化规律,如有鼻后滴流,咽痒诱发咳嗽,则多为UACS;如CPC伴胃灼热感、反酸,平卧后咳嗽或睡眠中发作,咳嗽多为胃食管反流;如与季节气候有关的夜间咳嗽,运动、冷空气、气雾花粉等刺激引起的咳嗽,则多为CVA;而EB引起的咳嗽则无明显特异性,如CPC伴结核中毒症状要注意支气管内膜结核。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出现咳嗽,应排除是否由肺间质瘀血引起。重视药物和过敏引起的咳嗽,如卡托普利诱发引起的咳嗽;由胺碘酮或博莱霉素引起的咳嗽,可能是药物引起肺间质纤维化所致。根据病史选择有关检查,检查由简单到复杂,先常见病,后少见病。诊断和治疗应同步或顺序进行。如不具备检查条件可据临床特征进行试验性诊断治疗,根据治疗反应确定咳嗽病因,治疗无效时再选择其他检查。治疗部分有效,未完全缓解,应除外复合病因。密切随访,避免漏诊早期支气管恶性肿瘤、结核和其他肺部疾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413

[2]戴爱国,胡瑞成.慢性咳嗽处理对策[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2):10-12

[3]赖克方.全科医生在慢性咳嗽诊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6(8):453

[4]邓星奇,蔡映云.慢性咳嗽鉴别诊断的临床思维[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3(6):324-344

上一篇: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