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业大变革

时间:2022-09-05 06:17:43

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业大变革

毫无疑问,媒体从业者们都已深切的感到自己正被卷入新闻业变革的巨大漩涡之中。只需看看我们周围正在蓬勃崛起的社交网络以及各种RSS阅读器,就能觉察出一些变化。如果你使用过它们,你的感受就会更深――新闻业,甚至是整个传媒行业在互联网的层层推进中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简单的说,信息的数字化已经让新闻的承载体、信息传播的方式,甚至是新闻内容的生产方式改变得天翻地覆,每个人都是媒体,同时也都是新闻的生产源,甚至还是新闻的传播渠道。随着年轻一代在互联网的环境中逐步成长与更迭,未来的新闻业连同其商业模式将如何顺应变化?

变化的新闻载体

自从有了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之后,人们买报纸的频率是不是越来越少了?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现在,获取新闻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报纸或广播电视了,互联网与手机越来越多的成为我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

中国的传媒行业有着其特殊性,在新闻载体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就会呈现一种复杂的状况,比如手机报牵扯的就有电信运营商及内容提供商两大利益角色。自手机报产生以来,主导手机报运营权的都是电信运营商,其通过整合新闻信息内容的形式对手机报进行独立的运营,这就造成了与互联网诞生前不同的局面。

在互联网诞生之前,新闻和信息的传递、存储和交流都是以纸张等物质载体而存在的,而新闻和信息的生产方――媒体,对物质载体有着直接的掌控权利,媒体负责新闻载体报纸的印刷,拥有广播电视传播的频段和线路。可以说,在前互联网时代,是媒体在主宰着新闻的载体,拥有绝对的主导权。

而在互联网产生之后,情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互联网是开放的环境,数字是流动的,且参与者众多,媒体无法掌控从新闻生产到通过载体传递至最终受众的每一个环节,媒体的新闻全价值链掌控的优势和主导权就被渠道拥有者(电信运营商)、流量聚合者(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等新角色削弱了。为了不让自己被新的载体边缘化,最近几年,我们频繁的看到媒体向互联网的转型计划,不过,这些转型的举措大都不那么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实际上是大多数媒体在新的载体前迷失了自己,一味的想去把控载体,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生产。

媒体对载体的重视原因当然更多的是出自于商业利益,从生产到载体控制再到传播,可以最大化自己的商业价值。但互联网时代,合作分工是大势所趋,每个角色做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探讨新的合作和利益分配方式,这才是真正能适应新闻载体变化的挑战。

变化的信息传播

由于新闻与信息的主载体发生了变化,在传播方式上自然也与此前的纸质媒介、广播电视媒介的传播方式大相径庭。前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模式基本上是推送型,就像计划经济时代的供需关系一样,供应什么就买什么,信息传播是单向的;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除了拥有多渠道的接触点之外,还是双向互动的。

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能针对每一条新闻进行实时的评论,并且,由于Digg、FaceBook、Twitter等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新闻的传播更接近于网状结构的四射泛滥,而非单向的点对点的蔓延。如今很多年轻一代获取新闻的途径是从好友的推荐之中获得,他们不再打开某一个特定的门户网站,而是只查看好友们分享出来的新闻及信息。再加上个人博客及群组博客的方兴未艾,信息的传播又回到以个人为中心的原点上。和过去同样靠人来传播的慢速涟漪式荡漾的特点不同,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传播的速度之快,面积波及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可以说,网络的发射型传播特性也成为了当代中国传媒环境改善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如今,很多市场化媒体基本上是跟在网络后面亦步亦趋,很多是从互联网上寻找第二落点进行报道。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存在,中国公众对新闻的确认和对舆论的参与,前所未有地主动和有效。这也直接导致了新闻报道的空间在慢慢地扩大。

快速波及、互动传播、大众参与,这三点构成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特点,最终反应出来的是公共意见将会由成千上万的不同声音塑造而成,他们有着不同的焦点和视角。而世界变得更为开放和多元,实际上,这也是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传播变化后,社会的一种进步。

变化的生产方式

说到新闻生产方式的变化就不能不提到博客。任何人都可以写博客,你无需参加培训成为记者,也不用别人提供一个支付薪水职位。不过,很多博客已开始了媒体业务,雇佣职员,按照常规的原则进行新闻报道,还有销售广告。结果表明这确实是一项相当不错的业务,费用相当低,盈利可观。

相对于传统的新闻行业,博客写作看起来非常精彩:个人化的风格随意而风趣;没有编辑约束,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固定的时间表也与你无关;你还可以拥有多种多样的选择。

但是,现在很多博客正逐渐转变为小型媒体,开始面临时间表和重大新闻报道的压力。而这正是传统的经过职业培训的记者所熟悉的领域。于是,集合了团队力量的群组型博客开始出现。他们专注于一个专业细分的领域进行长期跟踪,并为相关的人士源源不断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说,新闻信息的生产已经不再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记者的专利了。这就诞生了所谓的“公民新闻”与“公民记者”。由于对“公民记者”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所以人们通常把非专业化新闻传播者或公民新闻的提供者统称作“公民记者”。

跟传统媒体严格的审核制度相比,“公民记者”报道的“公民新闻”,不需严格的、有组织的专业审核程序,缩短了事实成为新闻的时间,弥补了记者不能第一时间捕捉到线索的缺陷,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记者和传统媒体垄断新闻采写和的局面,使得新闻的传播更加大众化、社会化、人性化。最重要的是,“公民记者”所采写的新闻,是原生态的,是未加删减和修饰的,“公民新闻”也就更具真实性和鲜活感。

“公民记者”打破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界限,在平等的地位上发挥了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公民新闻”增强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公民的媒介素养,打破了记者的活动局限,为媒体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源。

如何顺应变化

我们所生存的时代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技术进步与越来越开放的社会环境,那么新闻业也同样需要来顺应如此的变化。

一方面,互联网肢解了传统新闻业从采编到发行的流程,新闻内容不必印刷就能实现价值,网络这个渠道成本更低、速度更快、受众更多,印刷变成了鸡肋;另一方面,采编的集合体也被肢解,个体争先恐后在网上开设博客以获取独立的影响力。那么在这个变化之下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就必须有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来支撑变化中的新闻业。

除了广告之外,传媒大亨默多克所给出的药方是小额付费的阅读。5月初,新闻集团的创始人兼cEO默多克说:新闻集团旗下的报纸网站都要在一年内开始收费,“以往的免费模式是一个错误,我们要纠正过来。”

实际上,默多克想用苹果改变唱片业的模式来调整媒体行业。苹果对唱片业的改变在于通过互联网上的itunes平台对用户进行小额的单首歌曲收费;将唱片公司的打包售卖变成了单曲收费的形式。默多克想走的也是此条道路,将原本打包的新闻拆分开来售卖。这或许是一个新闻售卖的新思路。

但要实现付费阅读,首先就要满足一个最为重要的条件――独家。这是能够获得价值的前提。默多克旗下的华尔街日报网络版能收费的原因,就是其强大的内容制作能力:几百名专业记者创造的高品质内容。

这也回到了我们最开始所说的,无论新闻的载体、新闻的传播方式还是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新闻业最为重要的灵魂还是在于内容创造,如若丧失了这一点,一味的只是去掌控渠道和建设渠道,就等于是本末倒置了。真正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是通过专业训练的能力去创造挖掘有价值的内容,这一点无论发生怎样的变革都是无法改变的。

上一篇:跨文化视角下的网络新闻业 下一篇:“中国式思想大师们的巨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