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盗窃网络信息罪设想

时间:2022-09-05 05:04:21

构建盗窃网络信息罪设想

2005年,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网络盗窃大案”作出宣判。3被告大肆窃取网络游戏玩家的帐号,随后出售游戏装备牟取利益,涉案金额达上百万元。由于没有相关法律依据,法院对该案三名网络大盗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定罪,判处刑期最长为一年零六个月。该案被称为以刑事手段打击盗窃“虚拟财产”行为的第一案。2006年年初深圳市南山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分别判处窃取他人QQ号出售获利的两名被告人拘役6个月,并追缴两被告违法所得6万余元上缴国库。[1]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看出,同样是盗窃网络信息并从中获利,但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却不一致,这说明立法的重要性,只有在刑法中明文规定盗窃网络信息罪,在司法实践中才不会出现同一问题却判处不同罪名的情况。

一、创设盗窃网络信息罪的必要性

(一)当前盗窃网络信息犯罪存在的状况及其危害

1.盗窃网络犯罪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中国的网络犯罪逐年上升,以10%—15%速率增长,中国从1986年首例计算机犯罪被发现至今,涉及计算机网络的犯罪逐年大幅上升,1999年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仅为400余起,2000年剧增为2700余起,2001年达到4500余起,其中90%以上的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牵涉到网络。”[2]据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协调中心估算,2007年网络犯罪形成的黑色产业链年产值目前已超过2.38亿元,造成的损失更是超过了76亿元。从以上的数据中,我们可看出,我国的网络犯罪是愈来愈猖狂,尤其是盗窃网络信息犯罪更是严重威胁到公民的人身、财产利益。

2.犯罪的低龄化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犯、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而网络犯罪低龄化的趋势,使得现在未成年人实施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盗窃网络信息的行为的现象大量增加,“计算机神童”犯罪案件不断出现,危害后果严重。这些年龄偏低的犯罪人却无法依据刑法对其进行惩处,影响恶劣。

3.立法的滞后性

盗窃网络信息犯罪是科技时展的产物,而我国却未对此犯罪进行明文立法,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这种犯罪一旦发生,我们仅根据现有刑法对于计算机犯罪的有关罪名进行定罪处刑,如上面提到的两个案例,一个定罪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另一个定罪为侵犯通信自由罪,而盗窃网络信息犯罪有自己的犯罪特点和特征,用现有的这些罪名显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跟不妥之处,正是因为立法上没有关于盗窃网络信息犯罪这种违法行为的定性跟规定,无法用刑罚制裁,才导致当前网络犯罪的泛滥。

4.盗窃网络信息犯罪的危害性

(1)妨害互联网安全。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窃取公民的网上信息,如网上帐号、虚拟财产、QQ号码,这严重威胁到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妨害了互联网的安全运行,导致公民在利用互联网进行工作、生活时存有恐惧跟戒心,不利于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使用。

(2)妨害国家安全。通过互联网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军事秘密等一些关于国家安全的信息,这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稳定和安全,破坏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的安定统一。

(3)妨害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盗窃,非法窃取他人的电子邮件或数据资料,侵犯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妨害了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看出当前盗窃网络信息犯罪存在着很多问题,并且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只能依靠现有的罪名对其进行定罪处刑吗?笔者认为现有的刑法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现就关于盗窃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侵犯通信自由罪的不足之处做个初探。

(二)现有刑法规定存在的不足

1.盗窃立法的不足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有的学者认为盗窃网络信息犯罪应该以刑法规定的盗窃罪定罪处刑,他们认为,“盗窃网络上的帐号、密码、Q币等网络上的虚拟财产属于盗窃中的公私财物,是盗窃罪的犯罪对象,而有的学者认为网络中的虚拟财产并非刑法要保护的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以及公民个人私有的财产,因此窃取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不是刑法中规定的盗窃罪。”[3]笔者认为不能把盗窃网络信息犯罪单纯的定为盗窃罪,从以上学术界的不同观点我们可看出将盗窃网络信息犯罪定为盗窃罪存在着不足之处,还有些值得争议的地方。

(1)盗窃罪在立法上明确规定是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九十一条、九十二条明确指出了什么属于“公私财物”,将盗窃网络信息犯罪定为盗窃罪,有一个必须要解决的就是网络信息中的这些帐号、密码、QQ号是属于刑法中的“公私财物”吗?很显然,我国并未在刑法中把这些网络信息纳入到公私财物的范畴,在学术界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2)盗窃罪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必须是秘密窃取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将“数额较大”的数额标准规定为500-2000,将盗窃网络信息犯罪定为盗窃罪,就要把盗窃网络信息的这些虚拟财物转换为现实的、可计算的财产、否则将无法确定其数额大小,也就无法将此盗窃网络信息犯罪定为盗窃罪,而在刑法中并无对盗窃网络信息的数额计算方法纳入到刑法当中,也没确定盗窃网络信息的数额标准。

如上所述,将盗窃网络信息犯罪定为盗窃罪明显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要定为盗窃罪还有待于在立法上对盗窃罪进行补充和修改,否则以盗窃罪对此犯罪行为进行定罪量刑就会出现立法上的缺陷以及违背法律上规定的依法办事。

2.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定罪存在的不足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和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破坏,使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行为。有些盗窃网络信息犯罪司法上给它定罪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如序言中提到的“窃取网络游戏玩家的帐号”的这个案例,法院就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定罪量刑,但是笔者认为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定罪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以这个罪名定罪无法对不法分子进行严惩。

(1)犯罪主体仅限于自然人。在现在社会,利用网络进行盗窃的不单单仅限于自然人,从实践来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法人实施的盗窃网络信息犯罪,因此,如果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网络盗窃进行定罪就只能针对自然人,对于法人实施盗窃网络信息犯罪的行为就不能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定罪。

(2)刑种单一。从司法实践中发生的案例来看,由于计算机犯罪分子大多对其犯罪方法具有迷恋性,因而对其判处一定的资格刑,即剥夺犯罪人从事计算机行业或者使用网络的资格,将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在有些国家已有先例,已采取了这种处理方式。另外,盗窃网络信息犯罪往往会给犯罪对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许多计算机犯罪分子本身就是为了牟取经济利益,因此对其处以一定的罚金是必要的。但我国《刑法》第286条对计算机犯罪的处罚却没有规定罚金刑,也没有规定资格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足之处。[4](3)犯罪对象偏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的对象实质上仅限于计算机软件系统,这适应不了打击盗窃网络信息犯罪的现实要求。我们知道计算机信息系统一般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硬件系统进行网络犯罪也是存在的。

3.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定罪存在的不足

侵犯通信自由罪是指故意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行为。序言中的第二个案例,“窃取QQ号”就是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定罪的,但是笔者认为以侵犯通信自由罪进行定罪处刑并不适合,因为侵犯通信自由罪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1)量刑偏低。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从这个法条我们可看出,它的量刑是相当轻的,但是盗窃网络信息犯罪往往涉及的金额都是相当大的,危害性也是非常严重的,像序言中的这个案例,涉及的金额达到6万多,但是却只判处拘役6个月,因此,以这个罪名对盗窃网络信息犯罪进行定罪处罚根本就不能彻底的打击犯罪分子,并且很难根除他们的犯罪心理。

(2)侵犯通信自由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的行为。但是盗窃网络信息犯罪并不是实施了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的行为,而是表现为对公民的网上信息采取秘密窃取并占为己有的行为。因此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对盗窃网络信息犯罪定罪量刑并不适合,因为两者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二、创设盗窃网络信息罪的构想

从以上对创设盗窃网络信息罪的必要性跟现有刑法存在的不足中,我们可看到创设盗窃网络信息罪是必要的,创设盗窃网络信息罪可以保护互联网和公民的安全,可以有效、及时的打击犯罪分子,并对广大公民起到教育作用。现笔者就此罪名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盗窃网络信息罪的罪名、罪状及其构成要件

1.罪名及其罪状

笔者认为,盗窃网络信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网络信息为目的,利用网络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网络信息或者多次秘密窃取网络信息的行为。在刑法中可以用叙明罪状对此罪名进行定罪量刑:第一条,行为人非法获取、使用他人电信或者网络账号、密码,非法设立电信或者网络账号,并且使用其账号接受服务,使用计算机技术涂抹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合法客户的存款账目、采取另设账号转移资金的办法,窃取客户或单位资金的行为,[5]以盗窃网络信息罪论。第二条,对犯盗窃网络信息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1)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盗窃单位资金,数额特别巨大的;盗窃国家重大机密,后果特别严重的。第三条,未成年人犯此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四条,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二条的规定处罚。

2.构成要件

(1)犯罪的客体。盗窃网络信息罪的客体表现为网络信息的所有权——即网上帐号、密码、银行帐号、QQ号等网络信息的所有权。公民对属于自己所有的网上帐号、密码等网络信息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不受任何人的干涉和侵犯。

(2)犯罪的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秘密窃取的方法,将网络信息转移到自己的控制之下,并且非法占有或者处分的行为。如行为人利用网络技术侵入到别人的电脑当中,盗取他人银行帐号的行为。

(3)犯罪的主体。此罪名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凡年刑事责任年龄即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是这个罪的主体,但还有两种特殊情况,一个是凡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此罪,情节极其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情况下也应该按此罪处罚,这主要是针对现在网络犯罪的年龄偏小,出现很多的“计算机神童”,另一种是法人实施此行为也属于属于盗窃网络信息罪,因为盗窃网络信息的行为不单单只有自然人,从司法实践中,我们可看到还有很多是法人犯罪。

(4)犯罪的主观方面。此罪的主观方面表现在直接故意,并且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犯罪分子窃取QQ号然后卖掉,这种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直接故意的进行盗窃网络信息犯罪。

(二)盗窃网络信息罪的认定与处罚

1.盗窃网络信息罪的认定

笔者认为盗窃网络信息罪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认定:

(1)定罪标准可以参照刑法盗窃罪的规定,以盗窃的数额作为其定罪的依据,刑法规定盗窃的定罪标准是500—2000元,盗窃网络信息罪也可以把500元作为定罪的起点数额,但盗窃罪中的公私财产是现实的、可计算的财物,在盗窃网络信息犯罪中有些财产却是虚拟的、难以计算的,对于这部分的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计算标准,有些学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可以参照案发当时、当地在游戏玩家中该级别虚拟财产的市场价格界定.二是可以参照公开出售网络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的网站的价格,或网络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在玩家间交易中的一般价格作为被盗数额的标准认定.三是由物价部门的价格鉴定中心邀请游戏开发商、游戏高手,根据玩家上网所投入的成本、购买时的价格,计算评估被盗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作为认定犯罪的数额.”[6]笔者认为,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计算,可以采用第三种方法,成立一个虚拟财产价格鉴定中心,对虚拟财产形成一个系统、权威的计算方法,但由于虚拟财产与传统财物在存在方式、销售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该虚拟财产价值评估的机构在认定盗窃数额的同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虚拟财产的价值,最终应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来确定。虚拟财产中的货币的价值和价格与现实货币不同,虚拟货币与现实货币的对价也不是1:1。因此,计算虚拟财产价值时,不能按照虚拟财产上的数字来计算,而应该按照取得该虚拟货币所支付的对价折算成人民币来计算。二是计算损失数额时,只能计算直接盗窃数额,不能计算间接损失数额。”

(2)既遂标准,笔者认为可以参照盗窃罪的既未遂标准,盗窃网络信息罪的既遂标准可以采用失控说加控制说,失控说是以财物的所有人或保管人是否丧失对该财物的占有权为标准。控制说是以盗窃者是否已经获得对所盗物的实际控制为标准。此罪采用失控加控制说,结合两者的合理因素,可以作为盗窃网络信息罪的既遂标准,即指以行为人是否使作为盗窃对象的网络信息脱离了所有人或占有人的控制而置于其本人实际控制之下,来划分既未遂。

(3)此罪与彼罪的界限,第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实施盗窃网络信息行为,未达到法定数额的,不构成盗窃网络信息罪;因被胁迫参加盗窃网络信息活动没有分赃或分赃甚微,危害不大的,可不作盗窃网络信息罪处理;对于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作案的,即使已达到法定数额,但情节轻微的,可不作为盗窃网络信息罪处理;犯此罪,达到法定数额,但全部退脏、退陪,情节轻微的,可不作为盗窃网络信息罪处理;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也可不作为盗窃网络信息罪处理。第二,本罪与他罪的界限。实施盗窃网络信息犯罪,造成财产损毁的,以盗窃网络信息罪从重处罚,又构成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盗窃后,为掩盖罪行,故意破坏公私财物构成犯罪的,应当以盗窃网络信息罪和构成的其他罪实行数罪并罚;刑法第252条规定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实施盗窃网络信息犯罪,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如窃取公民QQ号码的行为,数额不大的,依照刑法关于侵犯通信自由罪的规定,从重处罚。但如果情节严重,且从中窃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应按照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以盗窃网络信息罪从重处罚。

2.盗窃网络信息罪的处罚

根据上面叙述的罪状,本罪有以下几种量刑幅度:

(1)犯本罪,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所谓的“数额较大”,笔者认为可以参照刑法对于盗窃罪的规定,根据《解释》是指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百元至二千元以上,因此,犯本罪,“数额较大”可以以五百元至二千元为起点。多次盗窃指两次以上的盗窃网络信息犯罪。对于判处罚金,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刑法的《解释》,应当在一千元以上盗窃数额的2倍以下判处罚金,对于单处罚金,应当在一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单处罚金。

(2)犯本罪,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解释》,“数额巨大”是指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千元至2万元以上。因此,盗窃网络信息罪可以以五千元至二万元为起点。达到数额巨大的起点,所谓的“其他严重情节”也可以参照《解释》中的规定,是指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累犯;导致其他严重后果的。

(3)犯本罪,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所谓的“数额特别巨大”,依照《解释》,是指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因此,犯本罪,也可以以三万元至十万元为起点。达到数额特别巨大的起点,并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累犯;盗窃商业机密的信息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4)犯本罪,盗窃单位资金,数额特别巨大的;盗窃国家重大机密,后果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所谓的“盗窃单位资金”是指窃取单位在网上的帐户、密码,从中获得单位的资金的行为。“盗窃国家重大机密”是指利用网络窃取国家的重大资料、信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5)在共同盗窃网络信息罪中,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各个被告人分别作出处罚: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提团盗窃的总数额处罚;对共同犯罪中的其他主犯应当按照其他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共同盗窃的数额处罚;对于从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共同盗窃的数额确定量刑幅度,按照罪状中的处罚方式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三、创设盗窃网络信息罪的意义

对于日益严重的盗窃网络信息犯罪,不仅要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发展良好的网络教育文化和网络安全技术,更要有法律的明确保护,明文规定,创设盗窃网络信息罪填补了我国法律在这方面的空白,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一)保护网络安全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越来越强的依赖,网络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也会越来越严重,网络犯罪成为了全球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网民队伍的迅速壮大,我国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也会越来越严重,然而在我国立法上却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此罪名的成立,使互联网处于一个比较安全、健康的环境,只要不法分子实施了盗窃网络信息罪,就可以依照法律对其进行定罪处罚,保护网络的有序、安全的运行。

(二)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在网络社会,随着一切活动渐趋信息化,人们已经很难保有个人隐私。无处不在的计算机系统可以随时记录下人们的一举一动,网络犯罪分子利用这种高科技技术窃取了人们的隐私、人们的财产,网络信息是公民的个人财产,公民享有人身、财产权利,成立这个罪名,可以更有利的保护公民的这些人身、财产权利,一旦受到侵犯,就可以依照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使公民更放心的利用网络工作、生活。

(三)有利于司法机关的定罪量刑

在我国,虽然也存在着一些关于网络犯罪的规定,但是这些罪名并不能适应现在网络犯罪的特征,有的罪名量刑偏轻、有的罪名犯罪对象不符合,这不利于司法机关的定罪量刑,盗窃网络信息罪的成立,就不会再出现同样的违法行为,却判处不同的罪名,或者无法可依,无从判刑的情况,司法机关可以根据盗窃网络信息罪的构成要件对其定罪量刑,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四)有利于对犯罪分子的惩处

由于刑法上未对盗窃网络信息犯罪明文规定,使得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愈来愈猖狂的利用网络进行盗窃。成立了盗窃网络信息罪,就能准确、正确、合适的对犯罪分子盗窃网络信息的行为进行定罪处罚,避免轻判、错判,做到罪刑相适应原则。确立了盗窃网络信息罪,就能对有效、及时的对犯罪分子进行惩处,彻底的对这种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和预防。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犯罪从计算机诞生以来就始终伴随其左右,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计算机犯罪的社会化、多样化及国际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有学者预言:“今天所有的犯罪形式,在未来都可能以计算机犯罪的形式出现。”因此,我国应该加快立法步伐,把盗窃网络信息罪纳入到法律的范围当中,在立法,司法,执法方面进行全面的完善,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公正司法,用法律的武器去规制网络上的盗窃犯罪行为,这样才能使网络存在于一种安全、健康、有序的环境当中,才能使网民们放心、安心的在网络世界中活动。

上一篇:解析区域发展权的救济体制 下一篇: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法律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