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

时间:2022-09-05 04:51:57

论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

[摘 要]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源起于美国,现在逐渐被各国所接受。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劳动者权益保护、股东权益保护、环境保护、社会公益事业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立法层次不齐、面临实施障碍。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增强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构建多层次社会监督体系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奖惩机制;监督体系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9 ― 0096 ― 02

一、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源起和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是公司及其全体成员对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经济、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的这种社会责任逐渐通过法律进行规范,称之为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探讨最早出现在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让美国的企业实力蓬勃壮大,既丰富了美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也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然而,经济发展的背后也存在巨大的隐患。“黑色星期五”、“股价狂跌”、“华尔街动荡”,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开始出现。这些突发的事件让美国人民开始反省企业单纯逐利的问题,因此美国学术界开始了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探讨,从而出现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而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美国政府认为改变原有的企业发展宽松的法律环境已经是迫在眉睫,从而出现了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这一理论。之后,企业革命和公司管理革命开始要求大型企业承担起与其所获利益相等的社会责任,因此出现“企业良知”这一概念,它改变了上世纪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理念,不仅仅要求企业尽力追求经济利益,也要求企业在寻求发展的同时,不断地协调与各方面的关系,促进各方面的共同发展。这一概念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21世纪后,“企业公民”替换了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目前“企业公民”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作为普遍接受的概念开始形成一下公认的国际标准,目的是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具体法律的出台。世界经济论坛认为,“企业公民”,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公司在自身的管理上要不断的规范和约束自己,要遵守法律,服从国际标准,同时防止腐败和加强监督,包括道德行为准则问题以及商业原则问题;其次,企业还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合理的保护,主要包括平等的就业计划,员工安全保护,薪金公平和反对歧视等;第三,对环境的责任,主要包括保证用清洁能源,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废气废渣无公害处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企业周边生态安全;最后,企业对于社会发展的广义贡献,主要是对社会福利经济的支持,比如向贫困地区提供物质资源和服务。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现状与不足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现状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有关的法律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劳动者权益保护、股东权益保护、环境保护、社会公益事业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内容。

1.劳动者权益保护

劳动者权益日渐受到重视,劳动人民的工作才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通行绿灯之一。劳动者权益在我国法律中有许多具体规定,包含了取得劳动报酬和休假以及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及就业自由的权利,除此之外,还包括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权益,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在面临劳动争议时劳动者有提请处理的权利。

2.股东权益保护

股东权益是传统社会责任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了解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这是股东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前提和基础,例如公司召开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向股东介绍公司状况帮助股东了解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必须接受股东的询问。而且,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监事会或者公司监事提供各类文件报表。此外,公司监事会是法律规定的代表股东权益的监督机构。

3.环境保护

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忽略环境保护,仅仅注重追求企业自身的经济利润。忽视环境的保护,会使得企业的形象和公信力受到损失,而且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对于环境污染的现状,我国的法律也有一些具体的规定,督促企业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我国一些地方开展了环境保护知识普及计划,展开企业环保教育,改变了企业“一心求发展环境都不管”的老旧思想。现今大部分企业在社会中也都开始注重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4.社会公益事业

作为一名“企业公民”,企业在社会领域和经济领域都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承担社会义务,提供社会福利。我国有关社会公益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等,比起其他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公益事业更易被公众社会所熟知引起正面效应。

5.消费者权益保护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企业应履行的核心职责之一。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过新的修改已经正式实施,这是国家对消费者的重视,也是对企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法律要求。现今社会经济的背景下,企业作为服务商品的提供者,得消费者得天下,只有认真履行消费者获得服务和商品应当承担的责任,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才有可能占得一席之地,不断发展壮大。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不足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步较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相比较国外许多国家来说,我们的企业责任法律化进程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立法层次不齐。由于我国采取的是分散式的立法模式,通过单行法来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但不同的领域发展不平衡,使得我国的立法层次不齐,有些立法较为成熟,有些立法刚刚起步,有的领域完全空白,这是我们亟需改变的地方。

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立法面临实施障碍。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存在的一个客观问题,各个方面的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各行各业发展步伐有先有后。因此即使立法的问题解决了,如果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得不到改善,那么法律政策的实施必将面临很大的阻碍。

另外,我国有关立法刚刚起步,各方面准备不足,遇到突况也不知道该如何具体有效的处理,往往是问题发生后才启动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这种法律规范的滞后性也阻碍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进程。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发展方向

(一)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企业自觉履行其社会责任,这固然是好,但如果企业没有自我约束力,外部又缺乏明确而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那么企业很容易忽略其社会责任,从而对社会、对员工以及环境等造成不利影响,这样一来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如今国外的许多国家已经实施了严厉的惩罚性制裁,目的是为了规范经济运行体系。对于我国来说,过高的惩罚性制裁可能会对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合理的惩罚性制裁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根据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合乎实际的惩罚性机制,从而达到目的。

与惩罚性机制相对的是奖励机制,对于一些积极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企业,我们可以提供经济上或名誉上的奖励,比如帮助其进行大力宣传等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形象,从而使得企业自身更加致力于社会责任的履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奖惩相辅相成,实现我国企业的良好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造福社会。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进行,要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达到各方平衡有效的一个状况;其次,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时,要有取有舍,立足我国的国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措施;最后,要大力提高立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不断加强对新的工业部门的检查监督力度,加强自身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引导企业走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认真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提供自己的力量。

(三)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

政府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管理者,要从保证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利益出发,通过立法创造稳定的法制环境,重视法律规则,完善行政听证制度,严格依法行政,确保政府监督。另外需要加强法律宣传,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意识的真正树立。要在建立企业之初,就让企业建立良好的法律意识,明确自己的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要在政策上、法律规定上充分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制度,要让每一个企业都能够认识到,赚钱并不是建立企业的唯一目的,要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四)增强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的意识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企业在盈利的同时必须建立社会责任意识。企业的利益追求与社会责任应该是一致的。遵守法律是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首要目标,利润的获取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而且从企业的发展过程来看,真正取得了长久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企业,都是注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这些企业由于注重了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保障职工工作队伍的稳定和谐,加快产品升级更新,保护了劳动者权益,保护了股东权益,保护了自然环境,保护了消费者权益,具备了良好的抗压抗风险能力。

(五)构建多层次社会监督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得以全面的承担是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共同建设的成果,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和媒体组织、司法机关等各方面力量构建成为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建立优良的企业社会责任外界环境,监督监管企业社会责任落到实处。比如环保组织、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工会、企业家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力量,加强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和监督。在各个行业内部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承担责任的标准,企业照此也有可以制度具体的规定,在自我监督时有规可查。消费者作为商品和服务的享受者,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主动保护自己,维护权益,从而也起到监督作用。一旦各方社会力量汇合形成合力,那么一定可以促进企业重视其社会责任的承担,实现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最终目标。

〔参 考 文 献〕

〔1〕李荡,祁少云,李文.赢在责任〔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2〕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李伟阳,肖红军.走出丛林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探索〔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4〕张帆,许宗鹏.公司社会责任边界研究――以效率内涵演进为中心〔J〕.西部法学评论,2008,(05).

〔5〕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6〕史际春,肖竹,冯辉.论公司社会责任:法律义务道德责任及其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7〕金玄武,汪道平.探求“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属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07).

〔8〕赵万一,朱明月.伦理责任抑或法律责任――对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重新审视〔J〕.云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

上一篇:2014日内瓦高级钟表大赏入围表款 下一篇:美丑之间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