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教育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时间:2022-09-05 04:14:51

论和谐教育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摘 要:本文从和谐教育角度阐述如何抓好当前的班级工作。我们应该积极挖掘每位学生的特长,并让学生在班集体这个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师生共同参与制定班级和个人奋斗目标,利用科学民主的方式管理班级,达到班级和个人和谐地发展,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

关键词:班集体 和谐教育 科学民主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235-01

1 问题提出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心理上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和集体观念。如何令这些学生集中精力、有效率地投入到班集体的学习、生活中去是当前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难题。原国家教育部长陈至立同志曾在教育工作年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德育工作要反映时代的新发展和学生生活环境的新变化,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研究新时期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丰富多样的德育形式和德育工作新的有效载体;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根据陈至立同志讲话的精神和新时期学生的特点,结合本人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采取“和谐教育”法对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是行之有效的。

2 和谐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和显示。”通过和谐教育使学生爱上某一种劳动(可以是学习、工作、体育运动或竞赛等等),使他们的心由于激动,自豪,快乐,使他们在劳动中自己尊敬自己,使他们由于珍爱自身劳动而珍爱自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可教育的人,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长辈(父母、教师)的道德力量影响,特别是敏锐地感受到集体的影响,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从而愿意融合到集体中去。

3 和谐教育在班级凝聚力形成工作中的实施

在实际的班级工作中,我们班主任要牢牢地围绕“学做人”和“学做事”这两个中心展开工作。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爱心

“爱”是感情诱导的本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应尽量给学生创造出一个有爱心的班集体环境,让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虽然个体不同,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最大努力来发掘学生的特长。我们教育者要在每个人(毫无例外的每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的劳动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人类的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B.A.苏霍姆林斯基,1984)

3.2 心理辅导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家庭“小皇帝”的环境中长大的,没有受过挫折,感情又很脆弱,经不起学习及动手能力上的失败的打击。在成长过程中,情感比较敏感,容易烦躁,易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的干扰。所以我们班主任要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心理辅导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其心智成长,排除学习,生活与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及情感困扰,增强自信心,寻求克服困难的有效方法,最终成为一个有充分自主的有能力的人。

3.3 师生共同参与制定班级奋斗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

一个班级组建之初班主任就要与学生一起探讨班级和个人在学习、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奋斗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但这个目标不该是老师断然命令的,而是老师与学生一起,根据实际情况共同讨论、协商决定的。这样才能使学生有“班级小主人”的感觉,他们才会最大限度地把自身融入到集体中,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意识到“班荣我荣”的道理,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和个人的阶段目标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但不管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难,总目标是坚定不移的。

3.4 积极组织和参加集体活动

活动实施是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除了学校组织的考试、校运会等,每个班级也要精心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学生努力创造展示其才华的机会,比如:组织学生参加信誉好的杂志、报纸举办的各种有意义的竞赛,如全国英语竞赛,全国新概念作文大奖赛等。我们也可以利用班级活动课或周末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小发明比赛,辩论赛、智力游戏等等,使全体同学都能看到班级每个人的特长从而尊重他人,也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对班级产生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更加热爱这个班集体。

3.5 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

这点也是当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大力提倡的法宝。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主要在于班团干部的队伍和对班级问题的处理的方式及方法,班主任的管理理念。班主任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班级日常工作主要由常务班长和值日班长在执行,每个同学都要轮流当值日班长,对值日当天的学习、纪律、卫生、行为习惯等,都要监督好。班级里出现的大小事情先由值日班长及常务班长,甚至其它同学协商解决,重大事情要上报给班主任。在班级事务的处理过程中,班主任应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坦诚相待,无论是奖励还是处罚,一定要公正,公平,让学生参照学校的校规以及自己参与制定的班级管理条例做事,保证事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班集体成员之间才会更加和谐,班风也会显得更加正气。

3.6 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的责任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的为人处事,举止言行,乃至穿着打扮等都对学生的品格发展起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来教育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以宽容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从而达到思想和行动上的和谐发展,使整个集体朝着融洽的、合作的、相互体谅的方向发展。

总之,和谐教育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从而促进整个班集体更高层次地和谐发展,形成愿意奉献的、牢不可破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2]B.A苏霍姆林斯基[著],蔡汀[译].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学出版社,1992(5).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1993(8).

[4]陈至立同志在2002年12月26日教育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北京:中国教育报北京.

上一篇:超声波技术在化工中的应用 下一篇:利用情景剧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