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司令”的新尝试

时间:2022-09-05 04:10:21

“农民工司令”的新尝试

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在李有贵脑中出现,“我要让农民工兄弟从事稳定的工作,让他们自己当老板。”李有贵说。

年味还没完全消散,农民工大军又开始背起行囊,告别依依不舍的亲人,踏上漫长的打工之路。

在众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兄弟之中,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虽然身份仍是“打工仔”,却扮演着“老板”的角色;他们不再是“候鸟”――哪家工厂给钱多就去哪里,而是安心在一处埋头苦干;他们不再是蓬头垢面、任人呼来喝去,而是衣冠楚楚出入“厅堂”与人洽谈业务;他们不再与家人分居两地、忍受相思之苦,而是在打工所在地买房购车,全家团聚

这一切看似不可能,却实实在在发生在山西省太原市。

在太原市境内分布着众多农贸市场,其中有6个农贸市场,95%以上从业人员的身份是农民工,但他们不是“打工仔”,而是“老板”。

也许,很多人开始费解这一切。要寻求答案,得从一个叫李有贵的中年人讲起。

李有贵成了“农民工司令”

1968年生于交城县贾家寨的李有贵,8岁丧父,18岁丧母,家中兄妹7人,经济上比较困难,从小李有贵就养成了比同龄人更加坚强、独立的性格。

贫瘠的土壤里刨不出多少粮食,李有贵按部就班地在村里生活着,农闲时和同村的伙计们打牌玩,直到30岁时,他仍常常溜达在街上,踢着脚下的石块,想着第二天锄完地该玩点什么。

1998年中秋节后,在城里工地打工的朋友返乡归来。聚会之余,朋友大倒苦水:出外打工太受气,活儿不好找不说,即使找到活儿,没日没夜地干完,也经常拿不到工资。

自小爱打抱不平的李有贵听完后愤愤不平,由此,便产生了帮助农民工就业的想法。第二天,他拿着全部家当1500元钱,与5个伙伴踏上去省城太原的路。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般难。来到太原后,李有贵发现现实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就这样,他和朋友们每天奔走于城里的大小工地,只要看到哪里有盖楼房的地方,他们就主动揽活。

当时,正值太原长风小区建设期,李有贵在此工地上为这5名农民工找到工作后,继续帮他们找别的工作。“因为建设只是一段时间,必须保证这些跟着我的农民工继续有活干。”李有贵说,东奔西跑,仅有的1500元已经所剩无几。为了保证自己生活所需,他向帮助推荐工作的每位农民工每天收两元钱作为基本生活费用。一个月下来,李有贵最多能赚到300多元。

李有贵说,当时最担心的就是劳动后能否拿到最后的工资。为此,早在揽活前,他便对长风小区每个工程的领导及单位状况进行了私下考察,确保自己的农民工不被拖欠工资。

渐渐地,该工地的很多农民工觉得李有贵是值得信任的,大家都纷纷找他介绍工作。为了保证自己帮助就业的农民工在施工单位按时、按质完成工作,除了施工单位监督外,李有贵还专门腾出时间监督。这也得到了不少施工单位的认同,纷纷提出要与他合作。到1998年底,慕名而来找李有贵帮助介绍工作的农民工已经达到6000余人。

2003年,李有贵注册了山西永隆再就业劳务有限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的运营模式渐渐成熟:农民工和永隆签订合同后,就成为公司的工人。当向用工单位输出人员时,经农民工委托,永隆和用工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内容包括工资待遇、生活标准、人身安全及相关保险等,然后派出工作人员领着农民工一起前往用工单位。

这样,永隆就跟农民工的“娘家人”一样,当农民工与用工单位有分歧时,工作人员会出面协调处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合同到期后,永隆负责将工资统一领回,然后发给农民工,即使遇到用工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永隆也会垫发到农民工手中。永隆则靠向用工单位收取介绍费维持经营。

2005年,公司曾输送一批农民工到大连一家制板厂。期间,该厂违约强令农民工延长劳动时间。公司派出的工作人员立即出面交涉,在补发加班费后将农民工全部撤了回来。交城县农民工韩冲在某环保产品加工厂劳动时腿被砸断,厂里为了减少处理费用,硬生生把他拖走导致流血过多死亡,李有贵听说后,为这件事积极奔走,并给予韩冲年近六旬的父母3万元。

永隆还对农民工进行技术培训。今年,在钳工、焊工等传统技能班的基础上新加了车工、裁缝等多个工种的培训班,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成为技术型工人,被输送到全国各地。

如今,李有贵旗下的农民工已近3万人,公司成立至今已向北京、上海、广州、温州等城市输送农民工200多万人次,安排对口就业几十万人次。而李有贵则被外界形象地称为“农民工司令”。

“稳定式就业”从概念到实践

2003年,李有贵注册了第一个公司即山西永隆再就业劳务有限公司。但是,随着农民工数量的逐渐增多,农民工外出打工的种种弊端便浮出了水面,欠薪、受气、想家、挣,不到钱、生活质量没有保障等等。

“为什么农民工兄弟只能给别人打工,就不能给自己打工?”“为什么农民工兄弟就要忍受着与家人分离、饱尝相思之苦?”“为什么农民工兄弟不能在一个地方稳定就业,自己当老板,过上稳定的生活?”……

太多的“为什么”在李有贵脑子里不断出现,李有贵开始琢磨如何教农民工自己赚钱。

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在李有贵脑中出现,“我要让农民工兄弟从事稳定的工作,让他们自己当老板。”李有贵说。

于是,从2003年起,李有贵倾其所有开始收购农副产

品市场,通过搭建农贸市场的平台,由帮助农民工就业转

为让农民工自己创业。

蓝海综合市场就是李有贵旗下众多农产品批发市场之一,占地4万平方米的市场内,几乎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

张志刚就是其中之一。张志刚来自安徽,几年前老家遭受洪灾后,维持生活便成了问题,因此来到太原讨生计。

“刚来时,身上没有本钱,市场为我提供了最大的优惠,一年时间里只收我30%的房租并提供本钱,让我做蔬菜生意。”张志刚说起往事,还是激动不已。

2010年底,张志刚在蓝海综合市场干了近2年,“虽然有点辛苦,但是一年收入七八万元没问题。”张志刚说。

如今,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了,市场管理人员又帮助他给孩子联系好学校。感受到蓝海温暖的张志刚将自己的几个朋友也介绍到蓝海来做生意。

蓝海综合市场吕姓管理员说,全市场有220多家商铺,95%经营者是农民,还有5%左右的是城市下岗工人。他们的工商、税务等证照办理,子女入托、上学等问题,市场都帮助他们解决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笔者了解到,蓝海综合市场共解决4000多户、1万多名农民工的就业难题。

“如果我旗下的每个农贸市场平均可以帮助6000名农民工就业的话,那么,6个市场可以吸纳3,6万名农民工就业,他们自己当上老板,把家人接来,比以前四处打工幸福多了。”李有贵说。

笔者又走访了李有贵旗下的另一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市场内,人头攒动。市场总经理李三女告诉笔者,现在市场内有5000多个摊位,摊主均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市场对刚来的农民工免交2至3个月摊位费。市场年交易额在2亿元以上。

在市场干了3年的湖南籍农民工李奎海告诉笔者,几年前,自己在东莞打工,每年回家一次,能拿回去2万元左右,可是看不见孩子,照顾不了老人,妻子一个人照顾老小,累得一身病,不敢看病,不敢吃药,就怕花钱。

“3年前,老乡让我投奔李有贵总经理,我带着全部家当赌一赌,2年过去了,我赌赢了。现在我的存款就有18万元,18万元啊,那可是我原来十几年才能积攒下来的。”李奎海眼睛有点红。

李奎海告诉笔者,他现在在太原贷款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把妻子、孩子、老人接来住,妻子的病也好得差不多了。

据笔者了解,太原市王村南街、二营盘等地的6个农贸市场均在李有贵旗下。农民工们凭借农贸市场的平台,在卖菜、卖水果、卖小食品的过程中,学会了做生意。

像李奎海、张志刚这样的例子,在李有贵旗下的6个农贸市场内比比皆是。

如今,李有贵的业务范围已经扩展到建筑装修行业,不少农民工也在这个行业实现了稳定就业。

“如今,我不在乎我能赚多少钱,而是在乎农民工兄弟赚多少钱,这才是我的目标。”李有贵说。

上一篇:初识“马勺脸谱” 下一篇:小农之王:荷兰农业奇迹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