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源

时间:2022-09-05 02:46:50

让美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源

摘 要:当前青少年在吸取古今中外先进文化的同时,也面临着社会上低俗、恶俗、媚俗文化的诱惑与侵蚀。学校应该在抓普通教学的同时,实实在在地思考、实践,建设行之有效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主流校园文化,以真“美”的体验和认知涤荡低级“美”庸俗感受,换取学生价值观的回归,同时也更好地服务于普通教学。寻求以美促德的规律,创新德育美育模式,重视对校园文化载体和阵地建设与引导,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特色活动,在美的氛围和环境的熏陶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修养。

关键词:美育;校园文化;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059-01

文化现象源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三俗”文化也是文化,吸引学生的原因还是因为其对缺乏系统的正确的价值观的孩子们有各种心理上、感官上的他们认为“美”的愉悦,符合人性固有的一些弱点。从正本清源的角度来看,“堵”主要是政府的事,而“疏”才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激浊扬清,建设主流校园文化,以真“美”的体验和认知涤荡低级“美”庸俗感受,换取学生价值观的回归,同时也更好地服务于普通教学。

一、以美促德的作用认识与建设方向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接受。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美育的作用是不可轻视的。其实,社会主义美育正是为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服务的。这就是寓德育或政治思想教育于美育中,比以直接讲道理更有效果。学生们在艺术教育的熏陶中,潜移默化,由衷地在思想上、性格上起了变化,愉快地接受了教育,不再认为是枯燥无味地、强加于他们的说教了。由此看来,作为教育工作者,牢固树立美的育人观念,并以此为引领,必将能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成果。

美育在思想道德培养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感受美是审美活动的起点,因而也是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由于千百万年以来人类整体社会审美活动实践在心理结构上的积淀,人类个体身上天然就禀赋了某种美感能力。所以人天生就能够分辨乐音和噪音,天生就对一些形体、颜色等敏感。但是,这一天然的感受能力具有原初或简单的特性,不能使个体适应今天所需要面临的日益丰富的审美关系和进行审美活动的需要。所以天然的审美感受能力更多地说明的是人的审美潜能。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个体将自己对美的感悟和把握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会自然形成审美创造活动。创造美的能力十分重要。首先,艺术美的创造虽然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具有职业定向的意义,但是它对所有教育对象的艺术素养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次,创造美与审美是相互支持的。只有具有一定创造美的实践能力的人,才可能对美的形式有最切近的理解。所以创造美的能力反过来可以有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最后,创造美不仅意味着艺术美的创造,还体现在对生活之美的创造上。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经,美育为纬,建设文明校园

(一)寻求以美促德的规律,创新德育美育模式。 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只有与学科教学相融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题研究才能落到实处。因此,要根据德育的总目标和实验教材的具体特点,结合各学科特点,在审美化的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增强教育效果。 教育美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育的资源。

1.1教师努力塑造美的讲台形象和人格形象,努力将自身的师表之美作为教育手段。

1.2教育活动努力寻找自身的审美活动形式。创造合乎美的规律的教育活动中介形式。如有张有弛的授课节奏,课程内容呈现的审美追求,一直到教学语言、板书的美化。

总之,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确立具体研究方向,探索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发掘美育因素,渗透美育的途径和模式。深入课堂,音、体、美、语文、数学等课堂作为研究的主渠道,组织教师上课题研究课,集体观摩,听课、评课,共同讨论,寻求以美促德的规律,创新德育美育模式。 (二)重视对校园文化载体和阵地建设与引导,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外在的千姿百态的形象和生活本身是给于人们美感的重要因素。环境是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外在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让墙壁说话,让花草树木赋诗,让作品去说理”的作用。生活、学习在这整洁、美丽校园里的师生们,时刻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真正实现了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的“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成为育人的载体。真正实现了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的“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成为育人的载体。

总之,校园文化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校园文化环境作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学生育人水平,是其它任何社会因素所无可替代的。它的各方面因素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对学生品德中的知情、意、行等心理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优良的校园文化会让学生品德形成终生受益。因此,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利用合理因素,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所以,我们要以校园精神为底蕴,营造和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和浓厚素质教育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美育功能,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写教学反思 下一篇: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