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9-05 02:17:38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必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具备一定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103

信息技术属于一门新兴学科,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1. 信息技术课是技术性学科,动手实践是本学科的一个最大特点,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不像其他学科一样有充分练习的时间和空间。2. 不同地域、城乡差异使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同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对计算机可以说是驾轻就熟,能够非常熟练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有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稍有了解;有的学生则是一无所知。3. 学生对信息技术是很感“兴趣”的,然而这个“兴趣”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假象,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兴趣”并非课程本身的教学知识,而在于他们要玩游戏、聊天、看动画、听音乐等。这些实际的需求又与我们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目标性产生矛盾,这也就成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大难关。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似乎对“玩”电脑更感兴趣,应当将学生从单纯的“玩”中引导出来,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面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使我们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完成,P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将兴趣作为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是所有教师的共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至关重要,因为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是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关键。

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是由教师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打散分解到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信息技术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不亲自动手,不上机实践是学不会的。鉴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特别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字处理软件”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用字处理软件Word加工信息,以及对文档整体版面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没有直接介绍Word的每个菜单的功能,而是先请学生看一份电子小报,并分析这份作品使用了哪些文档元素和排版功能,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布置任务:模仿该电子小报,重新设计版面并使用文档元素和排版功能对其进行美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具体任务逐步掌握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取得较好果。

三、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在学习过程中,须重视与他人的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学生能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开拓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上,充分开展“合作学习”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数字化音频的简单加工”教学中,笔者将相临的四学生分为一个小组。任务:制作一首配乐诗。要求:素材小组自己选择,朗诵诗和背景乐搭配适当,使整体听起来和谐、统一。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小组已经完成了音频信息的合成,只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小组成员一起听初步合成的音频信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切磋,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更浓厚,这样有效地增强了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音频信息处理的简单操作。有的小组把组内成员的声音通过“Windows中的录音机”采集,以数字化音频的形式存入计算机,然后与背景乐合成,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这样的合作,使学生在体验音频信息处理魅力的同时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意识与能力。

四、注重作品交流和点评,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学生作品,一定要及时交流、展示、讨论并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通常,学生完成任务后,笔者都会选出两、三幅作品,由大家一起来评论,说出这幅作品的优、缺点,并由学生本人来说明制作这幅作品的操作重点。另外,其他学生对这幅作品的操作有何疑问之处,也可提出来,由制作该作品的学生来答疑。最后,由教师指出这幅作品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之处。经过这样的分析,就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而教学是一门艺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教学相长。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使之形成最佳的结合点,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业务水平,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信息技术课教学中。

(作者单位:山西省霍州市第二中学 031400)

上一篇:腹股沟斜疝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与复... 下一篇:注射器在生物实验室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