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性别差异的高校钢琴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2-09-05 02:07:06

基于性别差异的高校钢琴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男生、女生由于生理、心理结构不同,在高校钢琴教学的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学生的认知力、记忆力和注意力以及思维力这四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笔者从学生的课堂实践出发,从原始的心理结构谈起,并就以上的四个方面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在今后的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根据这种差异,进行对症化教学,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表现力。

关键词:性别差异;钢琴教学;实践研究;教学方法

1性别差异在钢琴教学实践中的表现

从基因和心理学上讲起,人与人,特别是男生与女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心理和认知差异。男女有别,身心发展的阶段,对待学习以及其他事物所形成的心理认知、思维水平都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学习上。

在钢琴教学中,男生女生的接受速度、情感理解能力,逻辑思维的水准以及感情的认知都有所不同。因此,作为教学的钢琴老师,要在基于男女性别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钢琴学习进行研究,从而改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的模式,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别课教学的“因材施教”。本文基于男女的心理差异分别从认知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力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1.1认知力

在钢琴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方面主要表现在听觉、感觉和视觉上。在钢琴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眼睛用来读取乐谱中的信息,大脑中枢系统进行反应处理,进而指挥手指根据乐谱进行演奏,耳朵利用听觉进行音乐欣赏,这是一个有机的循环认知整体。而男生、女生在这个方面会存在很多的差异。研究显示,在男女的听觉感知方面,男生的音乐感知要优于女生。特别是在音高和音色两个方面,男生具有优势,在钢琴演奏的实践教学中也表明,男生在固定的音高领域有着较好的发挥。在皮肤感觉方面,女性的感觉点比较低,因此在触觉上比男生更具有优势。在现实的钢琴实践教学中,女生对连奏、跳奏和音乐的强弱变化感知要比男生好很多。在力量方面,男生具有很大的优势,他们往往落键比较稳当,声音坚实而集中。因此,在钢琴教学中,钢琴老师不应该单单是从声音的坚实和集中一个方面训练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应该对男生女生有所偏重的教学,才能够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1.2注意力

注意力就是学习上的专注力,学生能不能学习得好,关键就在于是否有长久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的决心和毅力。在钢琴课堂的现实教学中,男生往往对事物的本身具有很大的注意力,他们往往会对教室里的钢琴踩踩按按,自己从钢琴的本身寻找出一些乐趣和新奇的发现来。钢琴老师可以利用男生的这个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例如,可以设置一些移调演奏,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在寻找和改造中获得乐趣和新知。而女生的注意力则更加地偏重人,一般来说,女生的感情较为纤细,更多的是对人的关注,对人的情感的关注。因此,教师在钢琴的实践教学中,应该增加自我的魅力,吸引学生,用温和的、亲切的语调和学生沟通,建立起和谐友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女生的教学训练,可以采用一些环境设置法,创造背景的音乐环境和氛围,增强女生对音乐教学的注意和集中力。

1.3记忆力

所谓的记忆力一般指的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储存和情景还原。在一定的时间内,还原的程度越高,则记忆力越强。一般来说,男生喜欢逻辑记忆,女生则喜欢形象记忆。女生在音乐演奏之前,通常喜欢得到老师引导,给出一个直观性的参考。女生对于乐谱的记忆要比男生好很多,但是更为高级的钢琴乐谱出现时,女生使用形象记忆就会觉得吃力,我们通过世界上的钢琴大师通常都是男性这一个侧面也能了解到。男生的记忆侧重逻辑思维,他们往往对乐谱和钢琴练习进行一种抽象性思维。钢琴的练习说到底也是记忆练习,钢琴的音色、音强和节奏的把握,每一处都要运用记忆的知识,牢牢把握。钢琴老师在掌握了男生、女生记忆规律之后,应该有区别的调整教学方式。

1.4思维力

思维能力是较为高级的认知模式,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性思考和理解能力,包括内容的接收、汇总、储存、加工等几个环节。在钢琴的教学中,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思维力,需要对曲风的特点、和声的变化、情感的转换等多个领域进行把握。由于,基因等多方面的因素,男生在思维力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在钢琴教学的课堂中,他们往往能够随机应变,爆发性和即兴演奏能力很强,而女生更喜欢直觉思维,教学中演奏的曲目一般也都很“听话”,但曲子的爆发性和创新意识不强。但她们的感情较为纤细,喜欢发挥自己的情感想象赋予曲调以优美的旋律。因为,男生女生在思维力上的区别,钢琴老师也应该因材施教,做到不同的指导,以达到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2如何在钢琴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个性化的钢琴培训教学和高校开设钢琴专业的情况越来越多,但是,他们没有很好的认识到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而是“集体式”教学,认为只要把音乐符号弹得准确,就是弹钢琴很好了。其实,他们忽略了钢琴是一门优秀的音乐表现艺术,它的表演性是很强的,如果不能根据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有效提升他们的钢琴音乐表现力。那么,这样的钢琴音乐教学则是失败的教学。因此,钢琴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音乐想法,做到合理有效的教学引导。

2.1提高学生对乐曲的掌握能力

钢琴教学中,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提升学生对乐曲的了解和掌握能力,在现实的教学中,钢琴老师布置的每一曲演奏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音乐代表性,是历史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文化经典曲目。而教学中,并不是要求学生对音乐的韵律和内涵进行深入地挖掘,而是机械地练习演奏,这就忽视了音乐的背景性和文化性。因此,在今后的钢琴老师教学中,应该提高学生对乐曲本身的背景性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优秀的文化熏陶。

一曲好的经典曲目,往往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所要强烈传达出的炽烈情感,如肖邦的《波兰舞曲》、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等曲目,都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钢琴老师在学生的教学中,应该介绍曲目的时代背景、文化创作背景和曲名中所强烈表达的意蕴内涵。钢琴老师不应该仅仅是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当作是训练熟练钢琴键盘的学生,而应该是培育下一代的钢琴师、钢琴演奏家。只有学生对曲目有一定的了解,形成一定的文化认知在曲目之间把握良好的音乐技巧和真实情感,所演奏表演的曲目才能够更具有感染力和技术的渗透力。此外,教师也应该根据男生、女生不同的认知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和艺术熏陶,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和音乐表现力。

2.2提高学生的弹奏技巧

钢琴演奏和很多的音乐艺术一样,都是艺术性和技术性并存的艺术,只有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很高的钢琴表演水平。因此,钢琴老师要对学生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做到综合训练,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能偏废。懂得欣赏音乐艺术的人很多,但能够确实演奏的人很少,这是技术性的问题。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和解惑”,起到承上启下,传递文化的目的。钢琴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把钢琴的演奏技巧教授给大家之外,更要做到有效的监督训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学科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有所成就,钢琴教学更是如此。可以说,钢琴演奏首先是一门技术,然后才有审美的艺术性。因此,钢琴老师要把学生的弹奏技巧放在第一位,苦练技术,掌握钢琴键盘上的每一种技法和技巧。只有灵活熟练地掌握,才能够在钢琴的造诣中得到不断深入和长效的发展。古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也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多学、多练,熟识艺术演奏技法,假以时日,水到渠成,音乐表现力自然就能得到有效地提升。

2.3提高学生的即兴表现能力

钢琴演奏和书法作品一样,有较长时间的艺术加工期限,钢琴演奏要求现场演奏,而现场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不可能不出现失误的。即使有,也不能说明演奏者的技术水平不够。但是较为高级的钢琴演奏家能够“化险为夷”,“化风险为机遇”,这些钢琴演奏者一定经过了严格的艺术训练,在钢琴的应变艺术中有着非常高级的经验积累。而学生常常缺乏的就是这种应变技能,他们的演奏一旦出现失误,就一发不可收拾,最终造成演奏的失败。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好似演奏失误的环节,然后即兴改正甚至提升,有助于学生的领悟和掌握。

即兴的表现力并不是天生的,他们往往有着深厚的经营和技术积累,有着较为突出的智慧和思辨能力。钢琴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男生、女生的应变能力差异,也应该多给予理解和鼓励。有针对性地培训学生的现场即兴应变能力,做到有效控制,调整心态,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化危险为平夷,化失误为出彩,这样不但不会有损现场的气氛,更有可能增加音乐的魅力。

2.4增加学生的实践演奏机会

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的出场演奏并不是很多。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也只是在练琴房和老师的面前演奏,除了考试之外,就很少有机会在大众面前展现琴技了。钢琴教学老师要多设置一些场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的启发学生,做到合理有序的音乐教学安排。在经典的钢琴教学理论中,认为钢琴教学是一门“动的艺术。”音乐是有起伏的、有节奏和韵律的。因,此,教师要多指导学生,根据男女不同的认知模式和认知水平,做到既明白浅显,又有趣味的文化教学,使学生对乐曲的感情转化为具体的节奏、动作和韵律。钢琴老师也要多设置一些音乐会、钢琴演奏会和钢琴演奏比赛等户外或大中小型音乐活动,增加学生出场演奏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水平。

3总结

钢琴演奏是一门非常复杂和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整个演奏过程涉及音乐感知、记忆和思维等等,在对待男生、女生的差异上,应该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钢琴老师不能仅仅从钢琴演奏的熟练程度来评价学生的钢琴水平,更应该注重文化艺术的熏陶,毕竟钢琴更是一门艺术学科。

上一篇:运用大数据知识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提升 下一篇:亲爱的自己,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