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思品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9-05 01:51:48

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思品课堂教学效率

在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印象中,思想品德课一门空洞、枯燥、乏味的学科,很多学生视思品课为说教课,兴趣低落,态度消极。因此,思品课堂经常出现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毫无兴趣的现象,课堂效率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激发学生思品课堂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我们每一个思品教师应该正视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新课导入犹如一场演出的“序幕”,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优秀的新课导入还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起情感的桥梁,在学生的思维被激发起来之后,进行深入的探究。尤其是思品学科,其中蕴含的知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更应在课前精心预设,运用精彩的导入,让学生在鲜活生动的课堂中自然进入新知的学习中,感受到思品知识学习的乐趣。

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6课《换个眼光看老师》这一课时,上课之前,我给学生播放被称为“最美女教师”的佳木斯市第四中学张丽莉老师在危险关头,舍生勇救学生的事迹,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再如在教学《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内容时,在新课教学之前,我给学生播放“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让学生体会吴斌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仍然不忘履行好一个最普通的客车司机应有的职责,从而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责任”。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将枯燥抽象的思想教育与鲜活生动的生活事例结合起来,不仅提升了新知学习的兴趣,更在这些事例中,感受了思想品德课堂的真实和鲜活。

二、注重情感渗透,以情促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智力方面的努力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学生思品课堂学习的效率取决于学生对思品课堂的兴趣。试想,那种气氛沉闷、师生关系僵化、无丝毫情感可言的课堂怎能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怎能乐此不疲的参与课堂。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善于利用一切资源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的感受到教师以及课程散发出的迷人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和蔼的表情、亲切的话语、热情的问候、真诚的呵护,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同喜同乐,使学生感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零距离,让他们能敞开心扉,和老师做心灵上的朋友,从而使学生将对老师的爱迁移到对所教学科上,真正实现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思想品德课相对于其它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尤其是那些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内容,要将其中抽象的知识、深刻的观点向学生阐述清楚,并非易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展示一些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以及一些热门的观点或意见,让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我在教学《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课时,通过播放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污染,给当地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学生在这些鲜活的事例面前,对问题认识的高度自然上升了。

四、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善思、多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创新思想,贴合学生喜好,挖掘新的教学素材,不断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适时穿插一些生动的故事、谚语、典故,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积极思维。如我在教学《战胜挫折,开拓进取》一课时,通过列举一些体现不屈不挠、奋勇前进精神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当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如“愚公移山”、“卧薪尝胆”、“大禹治水”、“战胜自然灾害”、“神舟飞天”等,让学生明白我们只有面对困难和挫折,树立坚强的信心,才能不断进取,最终取得胜利,而这也正是我们年轻一代所必须具有的美好品质。同时,在课前,我还制作了 “长征”、“中国航天”、“5.12抗震救灾”等视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在教学中,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适时将常规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融合,不仅会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更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要求我们思品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参观、服务社会,或者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提高自己的认识”。这一规定,无疑为思想品德课向课外延伸、教学内容向课外拓展指明了方向。教学实践表明,适时引导学生走出校门,用课本上的知识来看待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既可提高学生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认真研究学生心理,创新教学思路,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必然会日趋浓厚,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也势必会愈来愈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袁集乡初级中学)

上一篇:基于技术创新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协同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支撑环境整合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