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受众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时间:2022-10-08 04:16:44

浅析电视受众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5-0007-02

摘要:作为传播的五大要素之一——受众,不管是对于媒介自身创作的内在要求,还是对于社会发展的外在推动力,它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视是用来看的,而受众不仅仅只是充当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它还承担着创作者的角色。本文以都市情感剧《男人帮》为例,从受众在接受电视产品上的主动性和被动性方面,阐述了受众对于电视创作的重要性,只有完全清楚掌握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创造出更加符合观众审美情趣的高质量的电视作品。

关键词:受众;主动性;被动性

一部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于有我们广大的读者参与。读者虽然不是文学文本的直接作者,却是文学作品的间接作者。电视传播过程与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虽然不能同等相比,但是,我们从中或许能获得某种启示。电视也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最早用“大众”框架来分析“受众”的,是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布卢默。他从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变化特征的角度进行思考,将受众这一新型集合体的行程,视为现代社会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称只为“大众”。电视受众属于受众庞大群体中的一类,同时,这类受众还可能是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互联网的网民、手机的媒体用户等等,但是当他们聚精会神的看电视的时候他们就成为独一无二的电视受众。电视受众也分积极的受众和消极的受众,积极的受众指的是人们所具备的智慧和自。这个词既是对媒介权力的嘲讽,也是对于人们权利信念的表达。媒介制作者做出的复杂的媒介文本,通常有比较明确的媒介内容,但是这种内容并不是被动的输送到受众的思想中,而是由受众来筛选,并赋予其各个组成部分不同的涵义。而消极的受众则是指被动的接受电视作品所传达给我们的直观感受以及 信念、价值观等思想层面的东西,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受众便慢慢成为传播的主动者,媒介是被动者。受众并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信息为自己所用。这也就是所谓的受众本位意识论。

下面我们就电视剧《男人帮》来分析一下电视传播下的受众的特点。

首先,电视节目对于观众来说有一定的主动性。

电视是用来看的,的确没错,但我们反过来又会问:“电视就是用来看的吗?”,当观众在家中打开电视,随意调出一个频道,进入电视所渲染的故事情境之中的时候,电视的收视看起来也仿佛是一种个人或家庭式的单向活动。其实不然,电视传播并不像它表面行为那样单向和随意。例如,少儿节目的制作者会每天会准时将动画片或少儿游戏送入荧屏,而这个时候儿童也会在家中准时打开电视,观看演出。也就是说当时钟走到某一点时,电视播出和电视接收的双方都会预感到在传播活动的另一头有一种期待,这也是接受美学上谈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期待视野。由这个期待视野,我来谈谈观众接受的主动性。

作为接受美学基本概念的期待视野秉承了传播学的基本思路, 主要指由受众或接受主体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带有一种超越性、抵抗性和期待性。它的重要意义和用途是将文学放在一个本文( 作者) 与读者在历史中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来运作。尧斯借这一观点来说明读者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尧斯认为:“读者不是铁板一块, 而是千差万别的。每个读者在接受活动中, 总是从自己的期待视野出发去看待作品”[1]。如果读者的阅读感受与自己期待视野一致, 读者便感到作品缺乏新意和刺激力而索然寡味。相反, 作品意味大出意料之外, 超出期待视野, 使人感到振奋。而期待视野的形成是与读者所受的教育水平, 所处的地位和境况, 以及生活经历、阅历、性格气质、审美趣味等密切相关的。期待视野的不同, 使不同读者对阅读对象的要求也不一样, 接受的效果也有很大差距。电视受众的期待视野同样影响着电视接受.下面我就以近期热播的电视剧《男人帮》为例来说一下。

三十集电视连续剧《男人帮》是一部讲述未婚男女之间爱情的电视剧,剧中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一一罗列:泛爱时代,电视速配,姐弟恋,网恋,办公室恋情,星象学,甚至是电影圈、模特圈等等,这些都是都市男女们最为热衷最为隐秘的内心私语,在《男人帮》中得到了解读。难能可贵的是,男人帮用一种充满幽默感和略带调侃的言辞及表演很细腻的剖析了这些话题,满足了部分观众的“期待视野”,让这些有过相同经历的观众不自觉地融入到电视剧的角色中,让剧情感染他们,甚至会在短时间内对他们自己之前的观念产生质疑,使他们处于一种与生活类似,但是又是虚无缥缈的境界。然而对于以上所罗列的这些话题的时候,只是在表明的自己的一种态度,但并没有向我们说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即我个人认为这部电视剧对这些主题的分析还不是太透彻,如果真像赵宝刚导演所说的剧中的三个男人正式代表了当下中国社会所有男人的缩影的话,这部电视剧也不会在它播完以后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反响。因为在剧中确实满足了一部分观众的好奇心,是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完成了一种心理上的超越,然而就像“二八理论”中所描述的那样,一部作品针对的明确的市场受众只有20%,而剩下的80%呢?为什么没能引起他们的关注或者说是满意,就是因为他们的期待视野没有受到满足,再加上他们在以一种主动的心态在欣赏电视剧,当作品所展示的“期待视野”和他们之前所构建的期待视野相抵触时,他们自然而然会选择跳过或者干脆不看,因为人们对自己陌生的或者反对的东西有一种本能的反应——自动跳过,电视受众也不例外。尽管剧中导演在极力地运用各种手段在吸引 观众的目光;我们可以看到众多明星的加盟,像孙红雷,王珞丹,王子文等等,这些明星都有自己的粉丝群,所以这部分观众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关注这部电视连续剧,然而不难发现,很快观众就产生了分歧:有的观众对剧情的同质化模式感到了极度厌烦,不喜欢看了,可是有的观众会因为喜欢某个演员而决定要不要继续看下去。这些观众的反馈意见是电视剧存在价值的一种衡量。另外,这部华丽的都市剧,可能只是限于生活在繁华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观众,那么,对于偏僻的农村,还有那些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我想,即使是在这个地方的青年男女,也不会对这样的电视剧有多青睐!因为不同的经济状况和地域条件孕育了他们不同的期待视野,这一点,我想是任何一部电视作品也避免不了的。

上一篇:教师要善于运用作文评语这根“魔法棒” 下一篇:基于技术创新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