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中电气施工与管理

时间:2022-09-05 12:36:11

浅谈建筑工程中电气施工与管理

摘 要:电气工程每个施工环节都对整个工程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中电气施工与管理的相关问题,阐述了电气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包含的工作内容,并对电气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作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审图;电气施工;各专业配合;系统调试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电气施工工作也在扮演着重要角色逐步进入人们的严格要求中。电气工作依附于建筑物的存在而存在,随着建筑物的使用而使用,服务于建筑物,性质是用电工程,为建筑物更加适应人们使用而逐步完善并力求完美。现代人们办公、生产和生活的一切用电工作都离不开电气工程的施工,对电力资源的良好利用和安全使用是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到最后的验收使用,这一跨越将由电气工作的施工与管理伴随着来完成。

2 电气施工前期的准备

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方案论证、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直到最后竣工验收各项工作中都会含有电气工程部分,需建设单位应对电气部分给以足够的重视并提供必要的资料参加设计研究的讨论会。

2.1 电气设计说明书

做好电气设计说明书,明确施工图设计对电气的要求、功能,包括各项技术指标,主要设备安装位置及提供电源的位置和方式,各相关专业与其他建筑物电气连接的要求和条件以及使用性质,并包括工作制和工作时间,以决定供配电设计的级别及设备用电计算利用系数等。

2.2 审图

设计单位提交设计图纸后,建设单位电气部门主管人员应及时审核电气设计指标、设备布置、线路分布,同时还要与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充分沟通不同专业图纸之间的差异,避免设计中出现“撞车打架”的情况。第一阶段的审图应着眼于总体性、方案性等重大原则问题。如这一关不能严格把住,就势必造成边建设边修改或建成后马上改,造成浪费。在完成第一阶段的电气容量、主干线分布等审图后,第二阶段的审图即为技术交底和开工前的准备,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做一次较全面的图纸说明,这期间设计院、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就将在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细节的合理性等进行沟通和解决,如:管线布局走向是否合理可行;各设备位置是否合理;施工图大样、做法和说明是否齐全;配管线是否合理;设备型号规格是否清楚等问题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和探讨。这些问题如不及早提出、处理,影响的不仅是工程质量,还会影响工程进度、造价,甚至引起纠纷。

3 电气施工阶段的管理

电气施工阶段各项工作首先需按图施工。任何在施工中的设计变更是存在的但也是需要反复论证的,因设计初期设计人员将进行全面考虑多方权衡,而在施工过程中则会出现针对某一环节施工是否顺利或节省出现新的方案,若不经论证草率更改则会导致后期施工中出现矛盾或后续工序受到制约从而造成施工不顺畅等情况。一个建设项目工程是由多个分部工程组成的,只有每个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都达到合格,才能创造出合格的项目工程。

3.1 电气与土建的配合

在电气的施工中存在许多与土建施工相配合的工作。电气施工要紧跟土建施工进度,做好各项预留预埋工作,主要有接地装置安装及接地电阻测试、避雷引下线敷设、等电位联结、电线导管敷设等施工内容。对未达到设计标准和规范的需通过其它途径满足要求,如接地电阻过大,则通过增加人工接地以减小接地电阻值达到设计标准。对各项隐蔽工程必须做好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关,如有图纸更改则需做好记录并在竣工图中将更改标注明确。当施工完成主体结构工程后,建筑电气工程将随着装饰、装修工程的开始进入安装期,如吊顶配管、管内穿线、电气设备安装、屋顶避雷网与接地引下线焊接等后续工作。

3.2 施工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作为质量控制的第一关,需严格按照图纸设计和国家相关行业标准规范施工,首先做到满足规范标准。监理单位作为项目监理对各项施工工作不但要做到满足规范标准,同时要考虑到是否合理是否节省。而建设单位最为最终的使用者,则需要不但满足标准,施工合理,还需要考虑是否经济是否满足长远要求。考虑不同阶段电气工程施工内容相互影响确定质量控制重点。

3.2.1 接地装置安装

接地装置安装主要包含:接地电阻测试、防雷接地系统安装,设备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重复接地、总(局部)等电位联结。控制重点主要包括:(1)为保证接地电阻满足设计要求,控制接地干线焊接时的搭接长度及焊接质量;同时,应考虑预留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时补打人工接地体的接入点。(2)为了防雷接地的可靠,应按图预留足够的接地点甩上与引下线连接,按图预留接地电阻测试点。(3)对用于综合接地的接地系统,应考虑预留总等电位联结点、局部等电位联结点及其他等电位联结保护需要的联结点。(4)应考虑预留用于配电室内变压器、弱电机房、通信机房等设备间所必需的工作接地点。(5)考虑预留用于有保护接地需要的配电箱、控制箱(柜)、金属线管、每段电缆线槽首尾端、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点及电缆沟内电缆支架接地点。

3.2.2 导管、线管敷设

导管、线管敷设工作主要内容包括:配电管路穿线及连接、照明线管敷线、无吊顶区域的灯具安装、开关插座安装、使用与维修点预留。控制重点主要包括:(1)为保证后续的导管敷线工作顺利进行,应重点控制暗敷设线管的连接质量。如管道对接无缝隙,金属导管的断口光滑无毛刺,线盒及管口的封堵。(2)为保证后续灯具和开关插座的安装,应重点控制灯位盒的位置是否与图纸对应,成排灯位盒放线时是否拉线精确在一条直线上。开关插座线盒的标高,同一墙面上的开关或同类型插座是否精确在同一水平线。(3)为方便配电箱内回路压接,应在每个回路敷线完毕后将该回路的配电箱端做好标识。(4)为保证电气系统的可靠使用,应重点控制导线并头处的焊锡或压接情况,严格控制导线中间接头情况;为保证日后的安全维修,应严格按照规范区分导线颜色,即黄、绿、红三色为相线,淡蓝色为零线,黄/绿双色线为接地线。

3.2.3 电缆线槽安装

主要包括内容:电缆敷设、其他专业管道走向、使用。控制重点主要包括:(1)为保证各专业管道交叉部位的安装工作互不干扰,应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就交叉部位管道排列进行深化探讨,在安装施工时按照设计图纸控制线槽的安装位置,并控制各项管路施工时间和做好成品保护,避免交叉施工时造成其他管路受损。(2)为保证日后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应对电缆线槽的首末端及其他需要位置进行保护接地连接。

3.2.4 变压器及成套低压柜、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

作为电气工程的起始点和控制点设备,变压器及配电柜的安装质量直接反应使用情况和安全运行以及后续的维护。控制重点主要包括:(1)为了保证设备的可靠使用,应重点关注变压器的各项初测参数,安装的牢固性,工作接地线、高低压母线及其他电气线路压接的可靠性;还应控制配电箱(柜)内母线间距及母线连接螺栓的长度及绝缘胶皮的完整。(2)为方便日后的维护工作,应关注变压器及成套配电柜、配电箱的标识是否齐全。

3.2.5 电缆敷设及电缆头制作

电缆敷设及电缆头制作是作为配电盘柜间和盘柜到设备的连接。同时也包括绝缘电阻测试及后期使用及维护。控制重点主要包括:(1)为保证绝缘电阻满足要求及日后的可靠使用,在敷设电缆时应时刻控制电缆的走向及弯曲半径并远离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以免电缆线芯或绝缘受损;电缆沟在敷设电缆前,应确定沟内有排水措施并严格控制最下层支架与沟底的最小距离;电缆头的选型与制作应严格按照相应施工工艺标准进行以最大限度减小接触电阻,保证供电质量。(2)为方便日后的维修,电缆的首末端及拐弯处应有标志牌,且电缆进箱(柜)时已按照规范留出适当余量。

3.2.6 避雷引下线与接闪器安装

避雷引下线和接闪器的按住质量主要是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和保护内部的带电设备。控制重点主要包括: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应控制接地装置、避雷引下线与接闪器的连接质量、接头处的防腐质量及接闪器与其保护范围之外设备的可靠连接。如果利用结构钢筋作为引下线,应注意引下线在结构施工时的标记的准确性。如果屋面为上人屋面,还应控制接闪器安装的美观性。

3.3 进行设备调试、保证使用功能

调试是对前述大量工作的一次检查。电通灯亮是调试的第一项工作,配电箱柜要做好标签明确控制对象;设备调试要按产品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要求,对其性能指标逐项进行,特别是有关安全的各种控制、操作设备,一定要反复试验,使其达到设计要求;设备调试过程是电气专业人员和各专业管理及使用单位密切配合对本项工程进行最后检验的关键性工作,决不能仅由调试单位或施工单位进行,要请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工程人员及使用部门的有关人员参加调试。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监督检查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和设备的内在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参加调试为今后的使用管理打下基础。

结语

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建设工程竣工后投入使用的关键保障。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应做到不同时期控制相应的重要控制点,从技术的角度进行控制,结合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单位和部门的实际情况和人员配置情况,进行综合权衡协调各单位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进行而同理合作。

参考文献

[1]聂勇.建筑电气的施工与设计探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07).

[2]朱旭明.浅谈如何做好电气工程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3]巩玉胂.工程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8.

上一篇:土钉墙喷锚施工及质量控制 下一篇:建筑给排水施工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