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践与创新

时间:2022-09-05 11:57:17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践与创新

摘要:本文基于对众多电力建设项目实践案例的探索、分析、研究,结合电力建设特点与惯例,根据有关基本建设法律法规与标准,灵活运用国内专业领域内的先进审计经验,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理念与内容赋予新的内涵,使跟踪审计的模式、方法、技术、管理与评价具有新的突破与创新。本文并对跟踪审计风险预警与控制作出有益的探索,在推广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关键词: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 创新研究

The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whole process tracking audit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The practice case study of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Shichun Yang(1) Fengming Ma(2) Xiangjun Li(3) Pansha(3) Wenjun Gu(3)

(1.guangdong chenganxin Construction cost consultation Co., Ltd, chief engineer;2 Shenzhen energy group joint-stock co., LTD Guangdong;3.Peking certified publc accoun tants,Guangdong Shenzhen 518000)

Abstract: Based on a case of larg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any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practice to explore, analysis, research,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s, According to the state, industr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Flexible use of domestic professional in the field of advanced experience in audit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tracking audit the concept and content of a new connotation, Make the whole process of tracking audit mode, metho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has the new breakthrough, innovative and forward-looking, To track audit risk warning and control the effective exploration, In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related industries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tracking audit mode methods management innovation research

一、引言

投资建设过程的实质是将资金转换成可以获取回报的固定资产的过程,投资建设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管理过程。在国内,政府投资项目、国有企业投资或控股项目及公益性投资项目都要经过政府审计。但政府审计与企业内部审计的人力与财力资源有限,目前,主要还是借助社会审计力量实施工程审计。

按基本建设程序,建设过程可分为“决策(立项)阶段”、“设计阶段”、“交易(招标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及“项目后评估”等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各有管理环节和管理内容,它们又互为因果,环环相扣,有机连接。每一个阶段的管理质量对其它阶段都有重要影响。其中技术服务、采购、施工的招标与合同履行管理及隐蔽工程验收、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违约索赔、造价结算、财务收支及竣工结算、决算等过程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管与把关的重要管理环节。

在投资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的主体是业主、承包商和中间机构。其中业主与承包商的利益是对立的。承包商具有长期的工程建设经验积累,掌握着相对足够的信息;而业主方往往缺乏有关工程建设的经验及相关价款结算方面的知识,无法与承包商同处平等的位置。而社会中介机构借助专业知识可以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质量、进度进行全面系统的策划与管理,使承包商按业主的意图实现投资项目效益最大化。在这种市场需求下,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就应运而生。

某国营能源集团根据国家有关企业内审要求,为公平、公正、公开、有效地管控基建投资项目,强化项目管控,加强审计监督,延伸审计监督范围,通过引进社会审计中介力量实施了众多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经过9年多的实践案例的探索、分析和研究,集团取得了一系列实务经验与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过程审计领域普遍存在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深度研究,灵活运用国内专业领域内的先进审计经验,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理念与内容赋予新的内涵,使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模式、方法、技术、管理、评价及审计风险预警与控制有了新的突破、创新,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二、电力建设项目特点

由于电厂主机设备为非标设备,设备价格很高,占总投资的60%左右,而且制造周期较长。集团通常在项目通过可行性研究、得到立项批文后就要预订主机设备,这样,在工程开工前就要有大量资金投入。工程设计与设备制造基本同步进行。

根据电力建设惯例,为提高投资效益,在初步设计通过论证与批准后就按初步设计概算进行施工招标。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基础上分批出具施工图,在特定施工阶段具有一定的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特殊性。它不仅具有政策涉及面广、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期长、项目管理复杂、舞弊行为高发等特点,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及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工程索赔等变动因素,现场协调管理难度较大,因此,投资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理念与内容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理念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理念是将传统的结果审计转变为全过程审计;将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大到全方位工程审计;将传统的审计监督延伸到审计服务。其核心内容是对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及结算、决算与投产等全过程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审计、监督、服务和评价等工作;并有效地如实反映和控制建设管理程序及资金、质量、安全、进度与工程造价,维护业主及相关单位的合法权益。协助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理顺主次矛盾,规范管理,加强内控,促进廉政建设,规避风险,维护建设项目的正常运转,尽可能地提高项目投资综合效益,为企业的安全稳健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内容

1.立项(决策)阶段审计

通过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及专家论证会审、政府批文等相关立项资料,负责人可以明了审计建设项目立项依据、立项程序与报批手续是否真实、齐全与合法合规。

对投资估算的审核,负责人应考虑周全、充分,充分估计到项目建设的全部投入及建成后的收益与风险,并提出应对的防范措施,同时防止过分高估,尽可能做到全面、准确、合理,准确地计算出包含土地成本、前期规费、工程造价、设备购置、资金成本及管理费用、技术服务(含建设单位管理费、设计费、监理费等)等可能发生的工程建设的全部费用。另外,负责人还要做好项目经济评价及该项目的资金规模、估算投入、产出、经济效益、社会环境效益分析,为正确的投资决策服务。

2.设计阶段审计

负责人要积极了解项目的设计动态,关注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重点加强对设计概算及施工图预算的审计监督,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

负责人还要了解项目设计的阶段性情况,即审计初步设计是否经过专家论证与审查机关批准,有无突破可研报告;是否符合有关设计标准与规范;施工图设计有否突破初步设计;设计图纸文件是否达到相应的设计深度。设计概算经批准后就确定了建设项目从筹建到交付使用所需的全部费用,应审核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可研报告的一致性。

3.招投标(交易)阶段审计

审计招标文件须具有合法性、全面性、有效性,文件须符合招投标法与《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规定;审计招投标过程与结果须真实、合法、合规。

重点审查合同实质性条款须与招标文件一致,中标单位投标承诺须得以体现;审查对工程款的结算方式、支付方式以及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工程进度等条款的约定应明确无疑;同时经济合同条款应明确服从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负责人应参与合同商务谈判,完善合同条款,减少潜在风险;并出具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的审计报告。

4.施工实施阶段审计

现场审计人员参加工程例会、大型材料设备的招投标会议及涉及造价的隐蔽工程验收与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工程变更核准、验收、结算等会议;参加专项设计方案及重大设计变更的专题论证;参加重要施工阶段性验收及重要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参加了解重要试验项目验收与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整体启动及试生产情况与竣工验收。

审计人员还要审查开工条件、施工环境及分包情况,审查中间支付、资金收支及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管理环节的控制与监理的合同执行情况,审查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设备采购、工程索赔等审批程序及计量计价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在施工过程中完成工程变动造价的审核校对工作,为竣工结算打好基础,并审查竣工验收手续与验收资料,出具施工实施阶段审计报告。

5.竣工阶段审计

竣工结算审计:工程量清单项目的施工内容应与计量计价规则一致,计量计价规则应符合招投标文件与施工合同约定。结算工程量与组价应无错算、漏算与重复。工程量审核的图纸部分由造价师计算审核;现场签证部分由施工监理审核,造价师复审。对构成结算的造价项目的审核率应为100%。

竣工决算审计:竣工决算应符合《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与有关法规, 审计人员对建设项目从筹建到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建设费用及移交的资产进行清理与结账,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建设总费用不能超过概算确定的范围与总额。审计人员对所形成的新增资产的价值进行正确核定,避免决算漏项、重复与计算错误,并通过与概算比较,对投资效果做出评价。

固定资产结转:根据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需要,审计人员对移交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界定、命名、分类与编码,并核定资产的规格型号(或结构)、数量、部位、所属管理部门以及原值、折旧年限、折旧率、累计折旧与残值等财务基本数据,建立固定资产台账。

6.项目后评估

在全面总结项目建设全过程及效果A基础上,审计人员将之与可研报告预测指标的比较,结合投产初期的收支情况,预测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财务效益,通过项目决策、项目管理、建设实施、生产运行与持续发展,及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效益与影响进行公正、客观、科学的全面评价,对项目今后A生产经营效益提出建议,为项目持续发展及提升后续项目投资决策与管理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与借鉴。

四、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型

跟踪审计的主管部门是集团公司审计管理部,负责跟踪审计的指导、监管与总协调,并确定跟踪审计内容与目标;跟踪审计的主体是社会中介审计机构,由集团审计部通过招投标择优选用,负责跟踪审计实施;审计对象是集团公司下属的建设项目公司及建设项目的参建单位,包括勘察、设计、检测、评价、咨询等技术服务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等。项目公司负责提供跟踪审计条件,并负责审计单位与被审参建单位间的协调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型如图1所示。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种新方式。根据投资项目建设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包括阶段跟踪审计、环节跟踪审计、批量跟踪审计及与工程建设同步的跟踪审计。其中将项目建设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的跟踪审计,为定期审计;将建设项目确定若干重点环节进行的跟踪审计,为定点审计。

本案例是灵活采用定期审计与定点审计有机结合的跟踪审计方式,随项目建设过程实行同步跟踪审计。

五、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技术与管理创新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创新[1]

1.在不影响建设单位正常决策与项目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审计人员要正确确定审计介入点、跟踪路径及审计环节与重点,执行“预防为主,适度介入,适时审计、及时处理”的审计工作指导原则。

2.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应有机结合;事前参与、事中处理、事后评价(包括对项目的评审和对中介机构的评价)也要有机结合。

3.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要有机结合,相关责任人要建立工程师、造价师、会计师等专业审计人员配合审计的新方式。

4.审计人员还要灵活运用阶段审计与分部分项审计相结合、全面审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资料审计与现场审计相结合、定期定点审计与跟踪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5.审计人员还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跟踪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与业主共享资源,保持定期及经常性的沟通渠道,及时交换各种信息文件,处理各种应急文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并按要求随时向甲方通报审计工作情况,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使之及时整改。

(二)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审计技术现代化

由于过程审计具有审计面广、审计点多、流程长、信息分散、数据量大等特点,运用现代信息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跟踪审计技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审计人员以跟踪审计经验为基础,结合审计项目实际,开发审计业务软件,实现审计立项、管理、制度建设及信息共享、审计复核程序化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审计软件的二次开发,建立审计数据库和跟踪审计远程审计信息平台。审计人员对分散的审计信息与数据,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并通过远程审计信息平台,加强审计主体、被审对象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沟通、联系、协调,相关人员能够进行远程讨论,共同确定审计方案、审计计划、审计重点,实现远程作业、在线复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跟踪反馈,跟踪整改,达到对建设项目进行实时同步审计的效果。审计人员通过实时查询现场信息、工作进度、工作质量与审计成果等情况,予以指导、监管与协调。从而进一步实现跟踪审计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全过程跟踪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模型如图2所示。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创新[2]

1.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创新

某能源集团根据电力建设特点及实际需要,在广东省首家通过招投标方式引进社会审计机构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并在内外调研考察的基础上首先考虑从制度建设入手,用制度指导实际工作的科学开展,循序渐进推动实质性工作的开展。在实践中,集团不断探索、分析、总结,先后出台了《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办法》、《外部审计机构管理办

法》及有关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检查、工作例会、

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强化了对中介机构履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加强了对完工项目的总结评价,逐步实现了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并取得了丰硕的审计成果和成功的经验。目前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适用范围已推广到集团及所属全资控股企业,概算造价人民币3000万元(含)以上且工期半年以上的全部基建工程。同时,正在着手完善项目后评价制度,进一步全方位建立健全全过程跟踪审计相关制度保障体系。

2.循序渐进推动实质性工作

(1)做好动员工作,获得高层支持

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历来就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按照领导的指示方向,负责人应使各项工作有的放矢,以达成最终目标。集团过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正是因为得到了省内审协会、市国资委、市审计局、市内审协会及集团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帮助。

(2)分析项目情况,找准切入时机

跟踪审计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和业主对风险的承受度,全盘考虑审计内容与中介机构的审计成本及综合经济效益,选择较为合适的审计介入时机。

①项目立项阶段介入,从项目建议书投资估算开始审计,可及时发现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的风险,便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使跟踪审计更完整。但常常由于项目尚未核准,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具有较大的过程审计风险。

②招投标阶段介入,审计在此时介入可以为“公开、公正、公平、诚信、择优”地完成招投标工作保驾护航,减低招标风险,为合同条款完善、合同条款履行及后续审计工作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工程正式开工时介入,审计与施工过程的同步,就有足够时间依据有关资料完成项目立项、设计、招投标阶段的审计工作。

④主体工程开始建设时介入,审计此时介入,可很快切入到主体的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审计中。这是项目资金开始投入最多的阶段,也是专业性最强的阶段,这要求跟踪审计人员专业知识过硬,配备齐全,这样可以确保跟踪审计的效率和效益。

(3)理清工作思路,明确节点任务

①审计工作准备:领导动员,项目摸底,相关人员确定审计方案及审计跟踪重点与工作计划;建立与概算对应的在建工程会计科目及固定资产预转固目录,为决算与转固建立完整的财务基础。

②现场跟踪审计:审计人员常驻现场,作好审计记录,建立与建设单位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机制;过程审计侧重于建设程序与管理环节及涉及造价的隐蔽验收、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造价结算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正确性的审计;对主要(重大)工程项目与主机设备采购,结算审计覆盖率为100%;对变更项目结算审计覆盖率为100%;对量大、简单、零星的材料设备采购项目审计覆盖率大于40%;对一般技术服务类项目审计覆盖率大于50%。

③出具成果报告:审计报告结论要科学、客观、公正,要有充分的依据与支持资料,并应事前征求业主意见。报告通常包括专项审计报告、阶段审计报告、结算与决算审计报告及综合效益评价报告,项目效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应体现在审计报告中。

(4)履行工作职责,加强过程管理

一是集团公司审计管理部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业务主管部门,为规范过程审计工作,其负责制度的制定与宣贯,并根据执行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开展下属企业项目跟踪审计时,审计管理部应适时对制度进行宣贯、监管、协调、考核、评价。

二是要求审计中介在开展过程审计的过程中,定期向审计管理部报送《过程审计简报》、《过程审计调查表》等资料,领导可以此了解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过程审计开展情况,进而及时掌握建设项目中的问题。

三是定期(每季)召开过程审计例会,在会上各中介就过程审计项目进展、发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等进行介绍汇报,各自发表对过程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审计管理部通过了解过程审计进展,对中介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四是过程审计项目质量评价:审计管理部根据集团《外部审计机构管理》,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和考评规定。2012年起,审计管理部对中介的过程审计工作进行评价,截至目前,已对三个大型电力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进行了总结考评,评价结论均为优秀。

五是项目后评价:按照国资委《市属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引》的有关要求,审计管理部围绕项目概况、实施过程评价、实施效果评价、其它内容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结论建议等七个方面,对基建、技改等8个项目开展了后评价工作并出具了后评价报告,涉及投资金额232.7亿元。

3.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创新尝试

投资项目后评价是加强企业投资行为监督管理的手段之一,在促进企业投资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投资效益方面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集团审计管理部一直将项目后评价视作过程审计的重要内容,并主动进行尝试。在市国资委《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引(试行)》文件下发前就编制了两个大型电力项目的后评价报告,报告完全符合市国资委文件的要求。随着市国资委文件的要求,集团组织开展了对2014年度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工作,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中介例会、赴企业实地调研的方式,就《后评价报告》涉及内容、格式、项目范围等进行协调、指导,督促企业及审计中介完成了《后评价报告》22个,其中由跟踪审计中介完成7个(6个基建项目和1个技改项目)。审计管理部对报告进行了整理汇总,编写了汇总报告,并按要求上报国资委。

在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基础上,对基建项目开展综合后评价,审计管理部充分利用过程审计的结果,通过全过程跟踪参与,对工程建设了解更加清晰真实,数据取得更加全面准确,这有利于提高后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性,对后续项目起到强化科学投资决策的作用。

4.探索过程审计微创新,推行“四函制度”

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落实对全过程审计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审计管理部结合集团过程审计工作实际,在过程审计日常工作中开始实施“微创新”,实行“咨询函、取证函、建议函、整改函”工作专用函制度。各函定义如下:

(1)咨询函:在日常过程审计工作中,对于存在的一些需要解释和澄清的事项,审计管理部将以咨询函的方式向相关单位提出,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以书面方式答复咨询。

(2)取证函:针对过程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审计管理部需进行适当的取证调查,以书面形式告知相关事项,要求有关单位积极配合收集资料、完成取证相关工作。

(3)建议函:通过调查研究,针对过程审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以及需要请求集团予以支持帮助解决的有关事宜,审计管理部以建议函的方式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4)整改函:针对过程审计提出的各项建议,审计管理部以书面形式要求有关单位进行认真落实整改,并积极跟进整改情况。

实行过程审计工作专用函制度是对过程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这体现了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原则。目前已在过程审计项目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全过程跟踪审计评价创新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项目质量评价创新

集团审计管理部充分发挥了内审管理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对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进行监管与协调,对每个项目予以事前和事中的关注,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也高度重视审计质量评价。这包括了对已完工项目的总结评价和对实施过程审计中介机构的评审。通过召开评审会的形式,审计管理部组织集团相关部门、业主方以及各中介机构共同参与,按照评价标准与要求,以相互交叉评分方式,对完工的过程审计项目进行全面总结打分,由审计管理部汇总确定评价结论后,向项目实施中介下发《关于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质量评价结果的函》。这是对中介机构的审计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成绩予以肯定与鞭策;也是对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全面总结和梳理,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以更好地指导和推进今后的工作。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绩效评价创新

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必然会增加成本,因此,很难以经济价值来衡量其业绩效率。目前,依据跟踪审计所产生的显性业绩与隐性业绩进行定量定性综合评价比较科学可行。

显性跟踪审计业绩X = X1+ X2;X1为直接经济效益,如造价审计核减额;X2为间接经济效益,即因跟踪审计“免疫系统”作用赢得的其他投资节余额。

全过程跟踪审计成本C = C1+ C2;C1为投入资源成本;C2为投入时间成本;显性跟踪审计业绩效率R1。

隐性跟踪审计业绩效率R2;Y为隐性跟踪审计业绩。

全过程跟踪审计业绩Q = X + Y;全过程跟踪审计业绩效率R。

其中投入的时间成本C2是动态的,且随工期正比例增长。显性业绩效率在前期较低,基本为零,进入施工阶段开始升高,进入结算阶段时为最高;隐性业绩效率在前期就凸显升高,进入结算阶段时最低,基本为零。

以本案例跟踪审计业绩为例,由跟踪审计核减的竣工结算造价约1500万元;因跟踪审计“免疫系统”作用较批准概算节约50800万元,如将其中的5%作为跟踪审计的间接效益,则该项目跟踪审计的显性业绩为1500+2540=4040万元。

参照建设部“工程造价咨询收费标准”,对于总造价5亿元以上的工程,竣工结算审核(相当于结算审计)的收费标准(相当于社会平均成本)为审计造价额的2.0‰,工程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相当于跟踪审计)的收费标准为审计造价额的5.0‰,两者之差就是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增加的成本。按招投标惯例,中标价在收费标准的80%左右。该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总造价为150000万元左右,实行跟踪审计增加的成本约150000×3.0‰×80%=360万元,跟踪审计业绩效率R=4040÷360=1122%,显性业绩效率突出。

该项目隐性跟踪审计业绩表现在跟踪审计所发挥的作用,如促进管理规范化,促进工程质量控制,促进建设进度控制,促进廉政建设,促进公平性的社会影响等,其隐性业绩也很突出。

七、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践成效

全过程审计的深入开展和不断推进不仅有利于项目建设单位的廉政建设、过程控制及固定资产的结转和管理,更为集团节约投资、规范工程管理及防范工程风险提供有力保障。截至2014年底,深能集团已开展过程审计的项目投资金额为232.7亿元,拟开展过程审计的项目投资金额为40.16亿元。全过程审计累计核减工程造价5000多万元,出具审计成果100余项;完成七个项目后评价工作。

(一)某燃气电厂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效果

南方某燃气电厂装设3×39万千瓦9F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是省“十五”重大建设项目,是国内首批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日本技术、国内东方电气集团制造组装的最新最大级别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所采用的工艺与技术先进,在国内尚无同类电厂建设经验可以借鉴。特别是根据电力项目的建设惯例,在按初步设计招标施工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在过程审计的协助下,能按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和国家有关建设工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管理、组织实施,平稳地掌控了该项目的投资全过程,其实际总投资比经批准概算总投资节约5.44亿元人民币,节约率为13.69%,其工程质量全面达到设计要求、生产功能要求及有关工程建设的国家标准与交通建设、电力建设行业标准,并按计划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投入商业运营。至2007年底办理竣工验收时,三台机组已累计发电量达31.85亿千瓦时,这对缓解深圳市电力供求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某燃煤电厂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效果

南方某燃煤电厂工程是省“十一五”电源建设重点工程,是华南地区首台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超超临界机组。其主机设备采用哈尔滨三大动力厂与日本三菱公司合作生产的6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机组容量大、参数高、环保性能好,煤电转换效率可达44.7%。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部门对整个项目在工程技术、质量、进度、造价、采购、收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审计服务,协助建设单位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确保了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并有效地控制了工程造价。完成的实际投资比经批准概算节约投资5.08亿元人民币,节约率为9.66%。两台机组先后(间隔7个月时间)提前一个月,以平均负荷600.20MW一次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投入商业运营,这为缓解珠三角东部地区电力供需矛盾,减轻主网“西电东输”压力,改善该地区电力系统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企业获得了“中国电力行业优质工程奖”、“国家优质工程银奖”、“省工程档案金册奖”、“中华电力环境友好企业奖”和“安全文明示范项目”等诸多荣誉。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作用

1.增强工程管理意识,完善内控程序

跟踪审计渗透到工程建设的多个方面:审计人员对现场签证和设计修改提出严格要求,促使了工程变更管理程序的规范化;审计人员通过对隐蔽工程验收的手续与资料的规范,使隐蔽工程验收与现场签证质量明显提高;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审计人员提醒业主及时更新可行的指导性网络进度表,如工程延期,及时提醒业主签订工程延期协议,指出因延期造成的潜在风险。

2.加强工程规范管理,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施工阶段的审计促使建设单位加强和规范了工程管理,使工程变更管理程序、变更工程结算及隐蔽工程验收达到规范化。通过对工程结算报告进行审计,工程结算款进一步核减,从而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切实为企业节约成本、创造效益,真正达到了过程审计的初衷。

3.提高招标水平,协助解决疑难问题

通过审计,审计人员及时发现招投标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请项目方和集团注意,从而帮助其规范和提高招标工作水平。对于施工技术难度大,涉及面广而复杂,工期长,工程变化数量大且因素多的项目,审计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有关法规,在维持原招投标与原合同的基本原则前提下,针对具体的实际情况,“独立、公正、客观”地提出了有关审计意见,协助建设单位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维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

4.协调解决现场矛盾,确保工程进度

某燃煤电厂铁路专用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遇到沿线村民集体阻工、铁路技术政策变化引起重大设计变更、主要材料设备大幅涨价等重重困难,以致固定总价合同难以执行,造成工程施工处于半停工状态。过程审计针对铁路行业的垄断性与工程现场复杂的特殊情况,协调建设、监理、强化对施工单位的现场专业管理,突破行业制约,并取得了主管部门的支持,使其出具了一系列审计意见与建议,最终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重重困难与矛盾,促使施工走上了正常轨道,确保了工期。

5.加快固定资产转固,完善档案管理

审计人员在协助建设单位审定完工工程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清单目录是过程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此项工作有利于工程完工后的结转固定资产,从而有效节省工程竣工决算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并有利于企业及时反映真实的资产状况、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建设、施工、监理各方提供的资料都严格要求,如发现资料不全,即会在相应的报告中提醒建设单位注意,督促建设单位及时补充、完善相应的资料,这有利于日后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档案。

6.督促落实审计整改,促进廉政建设

审计组通过对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招投标、隐蔽工程验收、变更工程签证及零星工程零星服务项目的发包与验收等容易发生问题的管理环节的审计与整改,以按期提交报告与不定期征求、交换意见的方式,促进这些薄弱环节的管理制度规范化,以促进建设单位的廉政建设。同时,对某些特殊情况,过程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可以给当事人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八、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

(一)正视审计风险,建立审计风险预警机制

由于建设项目具有涉及面广、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期长、项目管理复杂、不确定因素多、舞弊行为高发等特点,加上被审计单位内控程序健全状况、审计人员道德品质、业务能力等因素影响,审计风险总是存在于跟踪审计活动的过程之中,只是这些风险有时并未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或对审计人员并未构成实质性的损失而已。因此,相关人员必须正视因跟踪审计过程的缺陷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符而产生损失或责任的风险,也不能忽视因被审计企业经营失败导致无力偿债或倒闭而可能对审计人员或审计机构产生伤害的经营风险[3],建立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十分必要。

1.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组织机构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组织机构由集团审计部牵头,跟踪审计中介与项目公司参加,其负责制订跟踪审计风险预警程序与运转管理、监督、评价、考核及分工与配合协调。

2.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制度

制度建设是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完善风险预警制度可对风险预警机制的构成、职责分工、运行规则、工作流程及监管、评价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可以对预警机制的各组成部分更好地各使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最大效能,形成更好的合力,实现预警机制健康有序发展[4]。

3.跟踪审计风险预警程序与审计重点

在通过项目摸底、详细了解工程概况基础上,针对跟踪审计内容及各个建设过程各阶段、各环节的审计风险进行预测,并根据风险预测的高低确定跟踪重点、跟踪路径与计划,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出风险报警线,提醒审计人员注意相应的防范措施,把该环节的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控程度后,再解除风险警报。以本案例为例,审计人员事先将立项阶段的投资估算、设计阶段的概算、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招标文件与承包合同的计量计价条款、投标报价及评标过程与结果、施工阶段的隐蔽工程验收、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工程索赔、中间支付、物资采购、结算阶段的计价复核、决算阶段的费用收支、费用分摊、账物核对、固定资产核定等作为跟踪审计重点,并在事前设计好跟踪方案,进行分工实时跟踪。一旦发现风险偏差,及时报警、及时处理,有效地把审计风险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

4.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的监管

跟踪审计风险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建设进展的环境变化与风险信息的明朗化而不断变化,因此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审计人员要不断更新风险信息,调整风险警报线,确保预警机制,得到及时、精确的信息,发挥真正的风险预警作用。

由于建设项目的复杂性,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以对风险预警机制运行实行多层次的监管。以本案例为例,第一层次是集团审计部对审计中介与项目公司的监管,第二层次是审计中介与项目公司间的互相监督,第三层次是审计中介公司内部主管对审计人员的监管,这进一步强化了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对审计风险控制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完善企业内控,建立约束与奖励机制

企业内控程序与审计管理制度和执业规范的完善,为建设项目全程跟踪审计提供良好制度约束保障,并从制度和程序上降低审计执业道德风险。

相关部门建立对审计主体的监督机制与奖励机制,定期、不间断地检查、督促审计纪律、审计合同、审计程序的贯彻执行及审计成果文件的三级审核情况,加强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并提取1%的审计核减金额对表现突出、取得成绩优良、得到业主好评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奖励,这有效调动了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与积极性,使之规避审计舞弊的法律风险。

(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政策水平与风险意识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从业人员为注册造价师与注册会计师,他们是通过国家考核认证的专业人士,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同时,集团公司非常重视专业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工作,建立了系统的考核体系,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将继续教育列入检查与考核内容,其目的是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执业道德水平、政策水平与风险意识,把执行审计政策的偏差风险降低到最低。

(四)优化审计人员结构,确保审计成本投入

为确保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项目审计组必须专业配置齐全,并优化人员结构与工作流程,保持审计队伍稳定。在审计招标及履约过程中在确保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的前提下降低审计成本,建设单位不搞最低价中标,确保审计成本投入,确保审计人员队伍的稳定,将审计整体质量的风险降到最低。

(五)优化跟踪审计方案

相关部门应灵活运用同步跟踪审计、批量跟踪审计、阶段跟踪审计、环节跟踪审计以及定期跟踪审计与定点跟踪审计相结合等审计方法,优化跟踪审计方案,改善跟踪审计程序,提高跟踪审计质量与效率,严格把好审计成果文件三级审核质量关,把审计隐患的风险降到最低。

(六)运用网络技术优势

相关部门应建立远程审计平台和专家咨询库,将以往的审计经验、数据、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入库。一旦遇到类似问题,企业就可直接调取数据库的资料或进行在线专家咨询,这有效地提高了跟踪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把审计结果偏差控制在公允范围之内。

九、结语

该集团公司审计部将继续遵循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积极探索中国内审协会倡导的内审转型,在省内审协会和市内审协会的指导下,集团推进全过程跟踪审计及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以更好地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积极、主动和有效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并推动内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集团的健康稳健持续发展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其中电力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已被选入2015年度全国“百佳审计案例”。

参考文献:

[1] 杨石春,刘官宝,李祥军.过程审计的理念与应用[J].建筑科技与管理,2011(1).

[2] 深能源集团审计管理部.全过程跟踪审计在能源集团基建项目中的应用探索[J].审计文摘,2014(10).

[3] 张奇.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魏杭杭.社会审计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与预警机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一篇: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徜徉 下一篇: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