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时间:2022-09-05 11:29:54

浅谈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闲暇时候的选择。旅游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发展旅游业又会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重大的的影响。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国最强劲、最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文章针对我国近年来旅游业迅猛的发展的状况,分析旅游业发展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实现我国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利用其对国民经济的积极的影响,努力缩小其消极影响,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旅游业;经济发展;国民经济

一、前言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经济、军事和科学等硬实力的较量发展到文化、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旅游业作为当前全球大众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因其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关联性强的产业特点,不仅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而且正在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吸纳就业的基础性产业,为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旅游业要率先创新发展观念。为此,政府应该切实采取措施,支持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如筹集专门的资金用于旅游业的宣传推介、市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产业运作管理模式,促进生产要素向旅游业转移集聚。

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区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时候,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不注重传统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盲目模仿和扩大规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通过细致分析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我们应该努力系统落实国务院“把旅游业发展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指示精神,趋利避害,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大力发展旅游业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旅游消费直接投向是餐饮、住宿、交通、游玩、购物、娱乐等方向,间接影响的有金融、保险、通讯、医疗、农业、房地产、环保、印刷等58个部门。据有关研究测算,在中国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第三产业相应增加10.7元,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1美元,利用外资额则相应增加5.9美元。其具体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收入

一个地区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必然会为当地人民带来更高的收入,因为当地游客的增加可以扩大市场需求,刺激当地经济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本国居民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则可以将国内部分财富从旅游客源地区转移到旅游接待地区,从而客观上起着将国内财富在有关地区间进行再分配的作用。旅游者一般在目的地的消费都是较高的,收入高地区的居民通过旅游把钱流向收入地的地区,从而带动目的地经济的发展。2010年,海南省的旅游收入174亿元,占当年GDP的17%。

(二)扩大就业机会

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并且就业岗位层次众多,许多工作并没有要很高的技术要求,因而旅游业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就业创造者。据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得知,2010年,海南省的旅游业创造就业岗位:酒店部门81500个,其他直接从业者46700个,间接派生职位77000个,共计205200个。

(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竞争性、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其有很多的关联带动作用。旅游业的发展明显带动直接和间接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产生了相互拉动的作用。旅游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工业产值可扩大2.71倍,国民收入可扩大1.36倍。投资可扩大0.25倍。在发展中国家所起的作用会更大,可以分别扩大到3.7倍、2.7倍、0.9倍。旅游业可以有效带动包括建筑工程及相关行业、航空运输业、轻工业、商业、工艺美术和农副业...的发展。2011年的十一中秋黄金周,7天的旅游收入就达3008亿元,有力的带动了民航、铁路交通、城市出租车、餐饮和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要求旅游业必须提供足够的设施、设备和消耗物资,旅游业也因此而成为许多其他行业产品的消费市场,从而刺激和促进这些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发展。

(四)增加政府的收入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扩大政府的税源,增加政府的收入。其税收来源有:来自旅游者的税收,如签证费,海关税,机场税,消费税等;来自旅游企业的营业税和所得税以及各种执照费等;来自旅游从业人员的个人所得税等。

(五)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旅游业主要靠经营服务吸引外国游客上门,就可以把本国的劳务和物资迅速转化为外汇。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帮助赚取外汇,有助于支援国际贸易、弥补贸易逆差和平衡国际收支。旅游产品的换汇成本低于外贸商品的换汇成本,旅游地在国内提供劳务服务就可以赚取外汇。旅游者必须到旅游产品的生产地点进行消费,所以可以节省掉商品外贸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运输费用;国际旅游者须按照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兑换外币,按照我国旅游企业公布的产品价格消费,因此换汇成本较低。

三、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一)造成旅游环境污染

所谓旅游环境污染是在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旅游运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包括:接待服务设施排放的污染,如宾馆、饭店排出的污水、倾倒的垃圾以及燃烧排出的烟尘;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丢弃的废弃的废物;旅游汽车排放的尾气;飞机、汽车及游人产生的噪音等对景区的水体、大气、生物造成的污染。我国的一些旅游区,由于开发建设时对旅游环境污染未予以充分的重视,致使宾馆、饭店大肆扩张,游人大量涌入后,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有的旅游区、尤其是海滨旅游区不得不关闭。旅游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了环境本身,而且破坏了旅游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态平衡。

(二)引起旅游目的地物价上涨

旅游业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有旅游淡季和旅游旺季之分。旺季游客大量拥入有可能引起旅游目的地物价的上涨,可能引起季节性的通货膨胀。游客一般有很强的消费能力,能以较高的价格来购买食、宿、行中所需要的物品,所以难免会引起旅游地的物价上涨,这势必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因此如果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过分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三)规划管理不善,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上的浪费

因开发旅游地产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规划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现象层出不穷。如:旅游淡季游客较少,一些设施如大型的游乐场、主题公园,即使无人游玩也需要运行和维护保养,旅游资源和设施的闲置、运行效率低,造成浪费;经营不善导致娱乐设施的废弃。相反,旅游旺季和节假日景点游人如织,人满为患,但设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游客的消费者期望没有达到,进而影响旅游地的收入和旅游目的地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四)导致文化价值的减少和丧失

在旅游业的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旅游资源开发的短期行为,如许多古迹、文物被改头换面,重新包装,失去了古迹原貌;许多旅游地的舞蹈、仪式风俗习惯被庸俗化、简单化,失去了原有的神韵。

四、总结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正在我国蓬勃发展。于对我国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可以看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我国应该加快旅游体制改革,完善旅游管理制度;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力度,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探索旅游业运行的新模式。唯有如此,才可以充分利用旅游业的积极影响因素,趋利避害,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标.文化产业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塞瑞娜奈达.傅庚.译.发展旅游业的好处与问题[J].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京).

[3]丹增.发展文化产业与开发文化资源[J].求是,2006(1).

[4]章建刚.中国:文化资源大国与产业小国思考[N].中国青年报,2006(01).

作者简介:刘园香(1991—),女,河南新乡人,现就读于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0级经济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上一篇:浅析会计假设的内涵和外延 下一篇: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及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