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管理阶段档案管理

时间:2022-09-05 10:28:40

电力工程管理阶段档案管理

随着项目管理变得越来越普及,为探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途径,提高企业在全行业的竞争力,中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率先在电力行业实行项目委托管理制试点,取得了令行业瞩目的成果。其中,在工程档案管理方面实现了其管理目标,从确定目标到实现目标,涉及项目立项、可研、初步设计、核准、采购、施工安装、监理、调试、性能验收和竣工达标环节等复杂的各个系统交叉管理的过程记录文件。为整个项目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软管理的保障。在国家规定质量终身制,谁建的谁负责,工程档案的可追溯性和可鉴定性在竣工验收时所起到的定论作用不言而喻。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与工程建设是如此的一致性和相辅相成,促使项目管理者把追逐管理的目标定格在了管理好工程档案这个软管理环节。

电力工程参建单位多,建设工期长,形成的工程档案数量大,内容庞杂,客观上给项目工程档案收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要确保项目工程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就要特别重视档案的过程收集与集累,将项目档案管理从末端前移,把档案工作从一个工作环节扩展为贯穿始终的全过程控制的记录体系,将项目档案工作和项目建设一样纳入项目管理程序,与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同步进行,从项目开工前就应筹划档案管理,直至竣工验收,使工程档案形成首尾相接全程控制的记录体系。实践证明,抓好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管理的“三同步”,就可以实现工程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化。以河南某两个大型电力基建项目为例,实践中,为了实现电力工程项目委托管理阶段的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确保工程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规范整理,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的目标,作为项目建设阶段的管理方从项目开始就着手对工程档案管理进行了策划,组建了有效的管理团队,机构编制隶属工程部,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的管理经验,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编制了相应的工程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实践证明,这些举措从机构、人员配备和管理制度上为实现项目工程档案管理目标做了充分准备。

实践中,项目管理方与项目参建方实施了项目合同制。例如,与项目公司(两大发电有限公司)签订了项目委托管理合同,与设计、安装、监理、调试等单位签订了相关的委托合同。以合同制来约束各方的职责和利益关系,其中,就约定了合同主体与相对方在工程档案管理方面的职责和相互关系,明确合同各方的职责。例如,委托管理合同中约定,项目公司职责:(1)负责前期文件、设计基础文件、工程管理性文件(征地文件)的收集整理及其归档工作。(2)负责工程竣工验收交接文件收集、整理及其归档工作。(3)负责考核期运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委托管理合同中还约定工程管理公司职责:(1)认真履行管理范围内档案工作的统一组织和管理的职能,负责对项目部各职能部门以及参建各方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2)负责制定《项目竣工档案管理实施细则》,提供统一标准的档案装具和管理设施;(3)负责工程管理性文件(包括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来往文件、会议纪要)、工程未完工项目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4、负责按管理合同的要求向项目公司移交竣工档案资料。设计合同中约定设计单位的职责:(1)负责按工程建设要求,及时提供工程设计文件并编制施工图总清册;(2)负责按设计合同要求提供设计文件的归档资料;(3)负责对汇总的设计变更文件进行最终审核。保证其完整、准确编制竣工图;施工合同中约定施工单位职责:(1)建立单位工程总清册,并按细则要求编制单位工程竣工档案;(2)负责自购材料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3)每台机组移交前,及时整理完整、准确的设计变更单和与设计变更有关的工程联系单等有关编制竣工图的依据,在机组移交试生产后一周内提交工程管理公司项目工程管理部,由工程管理部和档案资料室共同组织有关单位审核,汇总后及时移交设计单位编制竣工图;设备材料代管理方职责:负责设备技术文件的收集整理工作。

实践中,项目管理方制定了一整套科学、合理、适用和操作性强完善的工程档案管理细则,从机构、人员、培训措施到领导管理体系、职责分工等行政职能层面和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组卷等等业务职能层面进行了分项规范。实践证明,制定完善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是实现项目档案管理目标的保障,使各参建单位在收集和编制竣工档案时做到有章可循、标准统一、职责分明。实践中,项目管理方的档案主管编制了管理方内部各有关部门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以及归档的质量要求,定期对文件的产生和收集、档案编制工作进行检查、指导。项目管理方通过这种内部的职责分工和过程控制,首先做出了表率作用,各个职能部门在实施作业的过程中把好了每一个重要的文件收集、编制和归档节点,形成了能够起表率作用和行为标准的工程档案卷册,完成了既定目标。以此为标准,约束和引导整个项目参建单位过程文件的收集归档管理。实践证明,项目管理与引导作用是项目参与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的保证。

实践中,项目管理方的档案主管加强了与各参建单位的沟通协调力度和检查过程管理,对参建单位的档案主管进行业务培训,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标准。两个项目成立由发电有限公司(项目公司)、项目管理方(工程公司)及主要参建单位领导组成的项目竣工档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竣工档案管理工作;组织检查组,对竣工档案资料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领导和组织竣工档案预审及竣工档案移交工作。项目管理方(工程公司)工程部具体负责竣工档案工作,建立项目档案管理网络,不定期地组织监理公司及工程公司的技术人员对各参建单位的过程资料进行了检查评比,保证了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到了移交精品工程的同时移交高标准的工程档案。在项目所有参建方的档案管理过程统一采用了PAP工程管理系统软件并多次对各参建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了档案专业知识及PAP档案资料管理模块使用的培训,既减少了协调的频率,又提高了管理效率。规范化的电子文档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实效性和检索的便捷性,实现了在参建单位之间资源共享,也对档案编研工作起到了快速整合作用。管理过程中还严把案卷质量关,按照对原件、抄件、供应商资质报审附件、质量验评文件、工程技术记录表式等的归档要求,对施工、监理、设计、调试等单位的档案组卷情况进行了严格的过程检查,实践证明,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有效控制案卷质量、遵循合理化的组卷原则,大大强化了项目管理各方的档案管理,其结果使得工程档案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

通过以上的行政和业务管理环节,项目管理方组织各个参建方完成了约定的168小时后三个月期限内的基建工程档案的整体移交,实现了项目工程档案全方位的管理和既定目标(完整、准确、系统、规范)的实现。以此为契机,管理方将此两个项目管理中的档案控制经验经过系统的梳理总结,形成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委托管理工程档案管理手册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企业内部的各个在建项目交流完善,不断扩大应用项目范围,造就了企业各个参建项目管理的档案控制风险,最终实现了企业项目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以上的管理实践再次证明,只有项目管理者重视工程档案管理,将其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进行控制,全力打造和管理好工程档案这个软管理环节,就能够造就项目管理的高效率,为项目目标的实现提供软管理的保障,同时也为取得企业经济效益和政治效应的最大化,提高企业在全行业的竞争力起到示范效应。

上一篇:剖析电力企业的财务监管 下一篇:抓好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