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的完善

时间:2022-09-05 10:28:24

【技法梳理】

文章的修改,除了在内容和文字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外,特别要注意局部性的失误。对此,笔者建议学生注意以下三点:

一、文章中心模糊或偏离

中心模糊或偏离,对于文章的表情达意是致命伤。因为中心对我们的构思和表达起着导航的作用,因此,在写作时,应做到中心明确。“中心明确”的要求有两点:首先是中心要单一集中。古人云:“文主于意,而意多乱文。”一篇作文只能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要清晰明白,贯串始终,能够统领文章所有的材料。其次是中心要鲜明突出,使人读后很快就能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写作中怎样才能避免中心模糊或偏离呢?我们应紧扣中心,把自己的主张见解、思想感情、写作意图直截了当地体现在文章的语句之中,而且显豁地置于文章的首段或末段,此外,揭示中心的关键词句也要在作文中多次出现。

二、材料的选择失当与不足

材料选择失当或不足,是不能支撑起文章的。在写作时,我们应依据中心选择材料,充实文章内容。

所选择的材料应具有典型、新颖和现实感的特征。材料的典型性要求材料本身对文章具有表现力,能够吻合并且体现我们所表述的事物、观点的本质。素材的典型性,不在于材料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而在于素材本身对文章主题的表现力。有些素材看上去似乎很小,却是典型的,对表现主题有“以小见大”的效果。新颖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近发生的、不为读者所熟知的事实及观点;二是过去已经存在的,但没有人用过,或有人用过,而自己从新的角度去审视这些素材并进行加工,使之焕发新的光彩。现实感则指我们要立足于现实,尽量从现实中取材。调整时要力求选用典型、新颖和现实感极强的素材。调整方法,一是补写,补充素材关键的内容,使补充素材的内容与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相符。二是更换材料,即替换掉缺乏典型性,新颖性且现实感也不强的材料。

三、注意局部思路紊乱与重叠

局部思路紊乱与重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段落划分不合理,不是一段到底,就是分段太多,以致文脉含混;二是这个段落的内容和那个段落的内容纠缠不清。这都反映出作者写作前缺少整体构思,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心中没谱,自然也就模糊不清、杂乱无章了。

针对此现象,我们在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结构方式,比如并列式、承接式、总分式等等。其中,并列式、承接式最常见。但无论采用哪一种结构方式行文,都要注意结构内层次间的衔接,调整时要注意层次之间是否有衔接语,结构是否清晰。

我们还可以在写作时注意段内顺序。段内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可以依内容而定顺序。如果是记叙事情,看是否按时间顺序展开;如果是描写景物,看是否按空间顺序展开;如果是就事析理,看是否按逻辑顺序展开。

重新调整段落时,也可以调整语序,使纠缠不清的头绪条理化。如果内容前后重叠,就进行同类归纳,合并。

老舍先生说过:“文章不厌百回改。”凡是优秀的作品,大都是在从整体到局部的不断修改中逐步完善的。

【文题展示】

请以“仰望童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童心”,指“小孩子天真淳朴的心或像小孩子那样的天真淳朴的心”。然而,在巨大的升学压力面前,在传统的人情世故面前,在某些流行文化的冲击之下,童心正从我们身边渐渐消失。只要稍加审题,我们不难发现题眼在于“仰望”二字,而说“仰望”,就不可避免地要深思“童心”的“珍贵”。写作时,我们可以联系现实生活选择写作角度,如,当今儿童的童心已蒙上了尘埃,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按自己的天性来生活,不能人为地给他们施加很多压力,或用各种各样的特长培训扼杀童真童趣,使他们无法享受本应单纯的快乐岁月,大家可以通过反思,写出对童心的呼唤。当然,也可以写自己小时候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来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怀念。

【原文在线】

仰望童心

刘 习

其实,我们有时候也不能忽视一颗幼稚的童心。偶尔,他们所想的,就是别人想不到的。

刚一回家,我就看见7岁的小表弟坐在院子里得意地啃着大苹果,冲我嘿嘿一笑。哼!看见他我不吃都饱了。因为他实在太调皮捣蛋了。在我家里,他最爱翻箱倒柜,东找西看。我每训他一次,妈妈就护着他说:“他还小呢,长大就乖了。”呵!还小?都7岁的人了,还是娃娃脾气,我不说了。看他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我肺都要气炸了。突然,他边笑边对我说:“姐姐,给你猜个谜语?”他这么一问,我就更不耐烦了,不过碍于情面,我没好气地对他说:“那就猜呗!”于是他说:“我的谜语叫‘瞎子背瘸子’,是一个省的名字。”哪里来的乱七八糟的谜语啊!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去想了,毕竟我是他姐,不能让他嘲笑嘛。可我想来想去就是想不出来。在那调皮鬼的再三挑衅下,我气急败坏地说:“猜不出来!”“哈哈,这么简单都猜不出来?这是我们老师给我猜的,我一猜就猜出来了――你想想啊,瞎子背瘸子怎么样啊?”我有点不耐烦了,就说:“我猜不出来了,你快说谜底吧!”这时他大笑起来了,边笑边指着我说:“谜底就是――湖北,胡背啊,哈哈……”啊呀,没想到竟然这么简单啊!就是因为太简单了啊!我怎么就猜不出来呢?我开始佩服起我的小表弟了,不但不再觉得他讨人厌,而且还觉得他十分可爱了。

真的,忆起孩提时代的我们也是如此,常常把盐和糖分不清楚,总是放糖时抓一把盐,结果却喝了一杯盐水。虽然幼稚,但你不尝,怎么知道那是盐水呢?虽很简单,但实质却不简单。

不要说谁“长大了,心思还和儿童一样简单”好吗?保持一颗简单的童心难道不好吗?真的,我们不能忽视一颗简单的童心,我们应该倾心仰望一颗简单的童心。

问题诊断

这篇文章存在的问题太多:首先,材料应该为中心服务,本文重点记叙的“表弟让我猜谜”与“童心”似乎没有多大联系,更谈不上说用来揭示“赞美简单童心”这个主题了。说得严重一点,就是文章跑题了。其次,文章第三自然段表达的主旨也不清晰,不能支撑起“赞美童心的简单”的主题。再次,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照应不是太完美,从全文来看,作者重点想要赞美的是“童心”的“简单”,而文章的开头却说“不能忽视一颗幼稚的童心”。开头说“幼稚”,结尾升华“简单”,让读者很难揣摩到文章的写作意图。

修改时,首先要解决的是材料与中心的联系。我们可以把文章中“表弟吃苹果冲我笑”作为引子,引出对另一件事情的回忆,即由表弟的“天真”过渡到“童心”。其次要解决开头和结尾的照应与升华问题,比如开头可以直接扣题,用简洁的话语提示下文;结尾要对叙述的事件进行哲理式的概括总结与升华,这样就能达到首尾呼应的目的了。

【化蝶之作】

仰望童心

刘 习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忽视一颗幼稚的童心。因为,那样的一颗童心尽管幼稚,尽管天真,可是,我们也曾拥有过,不是吗?

――题 记

刚一回家,我就看见7岁的小表弟坐在院子里得意地啃着大苹果,冲我嘿嘿一笑。哼!在我家里,他最爱翻箱倒柜,东找西看。我训他,妈妈还总护着他说:“他还小呢,长大就乖了。”“都上一年级了,还小?”我不服气地反驳。“你和他一样大的时候,也是这样的顽皮、这样的不听话呀!”妈妈笑着说。

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颤,是啊,曾几何时,我不也是这般地不听话吗?

大概是在五六岁的时候吧,有一次帮邻居剥花生,那一颗颗朱红而饱满的花生米让我这只小馋猫垂涎三尺,可又怕人家说我嘴馋。我在剥花生时,故意剥一大把后再放入簸箕,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偷”了几颗放进自己的口袋。如此这样,等到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之后,我才托辞回家。我暗自庆幸自己的计策天衣无缝,正起身要走时,大妈忽然喊了一声“苗苗”,我的心揪紧了,怎么,大妈识破了?我害怕极了,若被小伙伴知道了,不被他们笑死才怪呢!还有,妈妈知道了,一定不会轻饶我的……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只希望奇迹会出现。我把头埋得很低,心里祈求大妈能原谅我。“有时间就过来玩,大妈可喜欢你了。”哦,总算化险为夷了,大妈没有揭穿我,但我明白,她一定是知道的。“嗯,好的,大妈,我……我先回去了。”我抬起头,故作平静地回答,在那仅有的一瞬间里,我与大妈四目相对,她的眼神里除了平日的慈爱之外,还夹杂着其他什么……我迅速逃离她的目光,奔回家去。那一次的经历如同烙印般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灵深处。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做过这种令自己提心吊胆的事了。

不知怎的,妈妈的话竟勾起了我的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小表弟依然在冲着我嘿嘿地笑,而我,也转身对他嘿嘿地笑。不是冷笑,是一种友好的笑,一种真诚的笑。我知道,多年以前,因为年少,因为无知,大妈用宽容的目光呵护了我的童心;而现在,我自然不应该苛责小表弟的幼稚与顽皮了,我应该去仰望小表弟的天真与活泼。想到这儿,我冲着小表弟又甜甜地笑了笑。

在成长的路途中,请保持一颗天真的童心;而在保持童心的同时,也请仰望每一个孩子所拥有的天真活泼、顽皮幼稚吧!

升格小结

文章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升格的:

1.结构严谨。先由“表弟吃苹果,冲我笑”事件入手,通过妈妈的话打开“我”记忆的阀门,写“大妈尊重我的童心”,再联系到“我不尊重表弟的童心”,抒情式的结尾完成了扣题和升华中心。同时,也让结构变得严谨起来。

2.丰富内容。如果只叙述一件事情就显得太单薄,如果将“童心”安置在自己的身上,并讲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显得厚实很多了。前一件事是对“童心”的忽视,而后一件事是对“童心的尊重”,两者形成鲜明的反差,由此让读者受到心灵的触动与情感的共鸣。

3.增加题记。毫无疑问,题记是文章的眼睛,但应能围绕中心抓住读者的心理,让读者有所感,更要有所悟。

上一篇:语言的锤炼 下一篇:蒲公英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