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会展业呈现多业融合趋势

时间:2022-09-05 08:52:51

北京会展业呈现多业融合趋势

会展业是与交通、旅游、商业、餐饮等密切相关、多方受益的新兴产业,对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消费、扩大就业和增加人气具有重要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和文化双轮驱动的大背景下,2011年,北京会展业依托信息、科技和文化等独特优势,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会展业正从单纯的会议业和展览业走向集会议、展览和奖励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北京会展业发展总体情况

2011年,北京会展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实现了会展业“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全市规模以上会展单位 实现直接会展收入2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增速为可比口径,下同),高于全市规模以上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收入增速7.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达21.9万人,比上年增长2.7%。会展业已成为重要的绿色经济增长点。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会展单位实现会议收入、展览收入和奖励旅游收入分别为125.2亿元、79.2亿元和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6.3%和11.6%。会议收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奖励旅游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图2:2011年会议收入、奖励旅游收入、

展览收入比例

单位:%

伴随着会展业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展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各类专业展会已成为参展商和参会者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产业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旅游博览会、清洁能源展览会、图书博览会、教育巡回展等一系列展会的成功举办有效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中介服务平台,有利地增强了首都经济对外辐射的能力。

主要特点

会议业增势强劲,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

北京具有独特的区位、人才和信息优势,许多重要国际会议、大型论坛及展会活动选择在北京举办,极大地促进了北京会议业的发展,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会展单位共接待会议28.6万个,比上年增长了9.9%;接待会议人数203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16.9%。

会议接待场所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末,北京规模以上会展接待场所拥有会议室5780个,比上年增加112个,增长2%,其中座位数超过500座的大会议室194个,比上年增加13个,增长7.2%,全部会议室使用面积达81.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2万平方米,增长2.7%,全部会议室可容纳人数为49.3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增长2.4%。

随着会议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会展业务的拓展,北京会议设施的使用效率提高。2011年,上述会议室白天使用率为 24.7%,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夜间使用率为3.3%,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

国际吸引力明显增强

2011年,北京接待国际会议(与会者来自3个或3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数量达7998个,增长20.9%,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的最高值。

根据ICCA(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的数据 :2011年接待国际会议数量(ICCA统计的会议是指国际协会组织的在3个以上国家定期轮办的具有一定规模(50人以上)的会议)的全球城市排名中,北京已经从上年的第12位上升到第10位,举办会议数量占中国大陆会议数量(302个,同口径)的36.8%,稳居中国大陆第1位,亚洲第2位。品牌展会的发展与培育、国际影响力重大会议的举办,提升了北京旅游的吸引力,推动北京成为亚洲排名领先的旅游目的地。

奖励旅游蓬勃发展,推动旅游高端化

奖励旅游具有规模大、时间长、档次高和利润丰厚等突出优势,被认为是高端旅游市场中含金量最高的部分。近年来,北京奖励旅游增长势头强劲,规模和收益均实现了较快提升。2011年,北京规模以上会展单位服务奖励旅游6579项,人次达30万,同比增长40%,平均每项奖励旅游收入12.9万,比上年增长27.7%。奖励旅游已成为旅行社的重要业务增长点,较好地促进了旅游业的高端化发展。

区域集聚呈现新变化,新兴板块增势突出

近两年,会展业新兴板块所在区县的会展收入比重小幅攀升,北京会展业的区域集聚呈现新变化,石景山依托石景山区“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建设,房山依托凯悦莱、北方温泉会议中心等优势,会展业增长迅速,2011年会展收入占全市的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0.7、0.2个百分点。

会展举办服务单位呈多元化

从组织策划到配套服务,北京会展主、承办单位及服务单位呈现多元化特点,囊括中国贸促会各行业分会、各大行业协会、研究会、学会、商会及联合会等组织,既有专业会展举办服务单位,又有拓展业务领域新进入会展业的企业。2011年,北京举办或服务单位会展收入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4%,高于全部规模以上会展单位直接会展收入增速0.6个百分点,会展举办服务单位在多样化的同时,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需要关注的问题

展览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2011年,北京各专业展览场馆设施基本没有变化,但部分宾馆饭店由于停业、装修等原因导致场馆设施减少,加之部分室外展览场地改为绿地,导致北京规模以上会展单位全部展厅使用面积仅有39.4万平方米,室外可使用展览面积为24.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了3%和7.6%,这是从2007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北京会展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亚洲会展之都”的发展目标,为北京会展业的稳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会展的硬件设施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准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目前,各展馆周边配套的交通、餐饮、住宿条件没有明显改观,举办大型展会所依托的专业展馆设施和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品牌展览有待进一步培育

品牌化是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展业的发展不完全在于数量的增加,展览的规模、影响力以及竞争力对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目前,北京大的品牌化展览数量较少,有些展览两年举办一次,导致北京展览规模年度不均,而各展馆为了保持收入的稳定,倾向于新办一些有一定经济收益的小型展览,展览数量有一定增加,但规模、品牌及效益没达到与数量增长相匹配的水平。2011年,平均每个展览的收入573.6万元,比上年下降15.9%;平均每个展览面积0.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0.4%。平均每个展览的观众人数0.4万人,比上年下降47.6%。所以,鉴于品牌展览的巨大拉动力,北京应加大对品牌展览的深度挖掘和培育,加大对品牌展览主办方的政策和信贷支持。

更具吸引力的奖励旅游产品有待推出

在北京奖励旅游繁荣发展的背后,仍然需要关注制约奖励旅游发展的深层次因素。2011年,北京规模以上会展单位服务奖励旅游项目数6579个,比上年下降1.1%,奖励旅游收入虽大幅增加,但只有8.5亿元。奖励旅游客户的高层次决定了对旅游产品的高要求和求新求变的需求特点,为了确保这部分高端旅游消费者不流失,亟待挖掘和提供满足高端旅游市场的个性化、体验化、创意性等需要的旅游产品,同时也需要政府加大对奖励旅游业务的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

(作者单位:北京市统计局)

上一篇:改革和开放应成为金融业发展主旋律 下一篇:高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