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拐点”真正到来

时间:2022-09-05 08:31:06

早在2003年,中国就有学者提出“纸媒拐点”的说法,但还未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直至2005年业界有人提出“报业严冬论”之后,才引发了有关“拐点”的大讨论。尽管多年来探讨持续不断,但正常情况下纸媒经营者也若无其事,“你说你的,我的”,异常地冷静。然而,一旦出现“严冬”的气息,自然也会有恐惧感。去年纸媒形势超常的不好,“纸媒拐点真正到了”的说法也就接踵而至。笔者认为,2005年关于“纸媒拐点”的说法是预言,2012年纸媒的不佳状况是预演;什么时候一批纸媒尤其是连强势的市场化纸媒也难以为继了,“拐点”才真正到来。

2005年中国“纸媒拐点”的说法,是基于当时媒体的现状及其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提出来的。一方面受国际金融风暴和国内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纸媒经营陷入了以往未曾有过的困境;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媒体带来的经营困境,已露出端倪。然而,纸媒的困境并未直线式地持续下去。从2005年至今,纸媒的经营起起伏伏,其间还有过阳光灿烂的日子;甚至还出现了像大众报业集团这样逆势而上的报业集团,该集团去年的利润相当于2005年的13倍多。报刊因经营不善而停刊的也只是极个别,更没有出现像西方那样百年大报倒闭的现象。但不管认不认可“拐点”论的提法,承不承认报刊总体来说困境加剧这一现实,“拐点”论的观点无疑给纸媒经营者敲响了一记警钟。及早提醒,未雨绸缪,大有裨益。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有“抓住主业不动摇”,在全省报业资源整合方面大举进军的大众报业集团;有及早介入多元化经营,使多元经营收入超过报业收入的浙报传媒集团;有主动介入新媒体,创办了有较大影响力并取得良好效益的杭州19楼网站的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纸媒拐点”的预言,使报业经营者有了危机感和紧迫感,推动了报业的改革创新,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中国纸媒真正感受到危机是在2012年,纸媒广告经营极为艰难,尤其是报纸已是负增长;今年上半年并没有起色,未来几个月也是未知数,业界人士告诉笔者“不容乐观”,因此,有人提出2012年才是“真正的拐点”。然而,单从这一年来看,是否就可判断出纸媒从此衰落下去呢?笔者认为还有待观察,但至少可以说是“拐点”的预演,因为这一年连原本“走”市场“走”得很好的不少都市类媒体都感觉到了前景堪忧的地步。

从“不寒而栗”到“倒下去”有一个过程。笔者认为,要是到了连强势的市场化媒体都经营不下去的地步,“拐点”才是真正来临。西方对纸媒前景的担忧说了多少年,但真正的“拐点”危机是百年大报倒闭潮的出现。

从中国来看,报刊本来就太多,尤其是那些综合类的媒体一个城市就有多种,加上外来的就更多了,同质化非常突出,在优胜劣汰中淘汰一部分当属正常。这种淘汰不能当成纸媒衰落的“拐点”。因此,最应该关注的不是纸媒倒了多少,而是会不会像西方那样连强势的纸媒都倒下。我国的强势纸媒有两种,一是党委直接掌控的机关报,由于其具有强势的政治地位和独享资源的优势,无论如何都不会让其倒下去。无生存之忧,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如果不创新发展,一味依赖政策扶持支撑,其阵地不断萎缩,不仅是经营者,连管理者都是不愿意看到的。要是出现名存实亡的状态,更是令人难堪。二是完全靠市场打拼发展起来的媒体,比如都市类媒体。既然是走市场的媒体,本应走出名堂来,为何也有忧虑呢?因为曾经有过的“走市场”的思路,只能适应过去的环境。而今天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及时找出对策,也就有可能退出市场。从去年的状况来看,不少“走市场”走了多年、一直都有较好效益的强势纸媒都碰到了困境。甚至还出现了这样的尴尬:原来广告经营量越大的的媒体碰到的困境就越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完全依赖广告发展起来的市场化媒体,为了与同行竞争,依靠自己的强势地位,拼成本扩版、扩大发行量,花费非常大。在经济发展正常、投放广告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即便回报率较低,但因广告量大,依然有好的收益。假如一家报纸的广告收入有五个亿时,可能有一个亿的利润。这一个亿的利润实际上就是四个亿广告之外的另一个亿的广告收入。一旦某个行业的经营形势不好或者政策变化,都有可能让四个亿之外的这一个亿掉光,也就是将一个亿的利润全丢了。比如,去年对广告影响很大的是房地产广告。有的地方,汽车限购也造成汽车广告收缩。由此可见,那些广告基数大的强势市场化媒体其实风险也是很大的。

过去,我们经常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没有错。但“强”并非只是看你现在的经营总量有多大,还要看你的应变能力,如果不能应变,西方的“强势媒体”轰然倒下的惨状也许会在我们这里上演。

媒体人不希望“拐点”来得太快,因为“拐点”中是必须转型的,转型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然而,良好的愿望无法阻挡媒体变局的来临。对一些媒体来说,“拐点”就是意味着倒下,而对于善于应变者来说,在“拐点”中能找到新出路。国外创新能力强的纸媒并未在“拐点”中倒下,而是将纸媒的品牌影响力辐射到新媒体上,比如《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实现了纸媒与新媒体的共荣共存。国外也不是所有国家的纸媒都不行,像日本的有些大报依然拥有大量读者。《世界报业趋势2011》报告中,日本报纸再次占据了世界十大报纸排名榜单的半壁江山。日本《读卖新闻》以高达1000万份的发行量,排名第一;《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中日新闻》也名列前茅。有的国家倒下一批纸媒之后,生存下来的那部分纸媒进入了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纸媒作为一种有别于新媒体的载体,并非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快消亡。中国的强势市场化媒体,不应成为“拐点”中的牺牲品,唯有继续改革创新才是出路。包括纸媒自身的形态、内容、经营的创新,也包括介入新媒体的模式创新,以及将纸媒品牌延伸到多元经营平台的创新。

要是那一天“拐点”真正到来了,依然期待仍有一批包括市场化强势纸媒在内的纸媒能傲然挺立。

上一篇:最受大学生喜爱的媒体及媒体人物调查报告 下一篇: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若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