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情境创设的点滴体会

时间:2022-09-05 08:12:04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情境创设的点滴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5-0036-0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正面临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挑战,传统的、被动的灌输式教学已退出了时代舞台,必须改变传统的简单化的灌输和传授,构建符合新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点滴体会,最终达到提高课堂的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课堂情境; 激发兴趣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政治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要求政治教师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面向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合作精神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创设政治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新形式下政治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它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创设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意义

1.能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 政治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官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

2.有利于掌握和理解知识的内涵。

向学生传授政治基础知识是中学政治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政治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有利于学科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形象地再现现实场景,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运用现代技术及语言,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人物和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导拨,使学生明白道理。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设计,个人情感的真诚投入,创造了政治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就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联系教学实际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运用教学情境促使巧妙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课来说,巧妙的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是至关重要的。

情境式教学的导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应根据课型和具体内容而定,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1.过渡式导入,即在总结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课。

2.故事式导入。即选择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故事设疑导入。

3.漫画式导入。即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或自己创作对所学内容有启发意义的漫画导入新课 。

4.此外还有诗词式导入,歌曲、音乐式导入等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材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所以在备课时,这要求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认知和能力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便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仅要依据教材,更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 。

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设法找到相应的情境材料,比如注意收集现实生活材料,到图书馆找报刊杂志、网上、广播和电视中找相关的情境材料,然后对情境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典型的合乎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开启了他们的智慧,开拓了他们的思维。

(三)以情境为载体设计相关问题。

以情境为载体,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情境式教学法主张由老师主持,每个学生既是嘉宾,又是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全程参与到活动和讨论中。构建主义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互动,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教学的中心不在于教师,而应在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应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为了使讨论活动收到成效,讨论题和活动的设置应中心明确,难以适度,要有启发性、针对性,最好是选择教材中重点、难点或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讨论和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师生对话、邻座同学的小组交流、辩论式、专家论谈式、做游戏、写一写 、说一说、表演等。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个体学习转向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 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目标。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深化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讨论中学生之间观点的对立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投入程度,尤其可以改变后进生的学习。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还能引起观念的更新。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从而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三、运用结课艺术画龙点睛

一堂精彩的课,不能虎头蛇尾,结课的艺术性,对完成教学目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回味,给人启发。采用何种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总结式结课。即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

2.悬念式结课。即课堂结尾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但不作解答,以造成悬念,预示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例证式结课。即引导学生举一些自己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的现成事例巩固所学的概念和原理。

此外还有练习式结课和感想式结课等。

综上,情境式教学法重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全程学习参与课堂教学,切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去努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上一篇:市场经济下的诚信问题探究 下一篇:地方工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经验、困难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