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宁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09-05 08:01:56

关于辽宁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飞速提升,但是同时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也越来越大,这不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水平上,而是影响着他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城镇居民能够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种养老服务和养老资源时,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却尚未得到解决。辽宁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使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同时在不断地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从辽宁省实际出发,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新农保的宣传提高农民参保意识

辽宁省的农村经济不平衡,有很多地区信息传播渠道有限,了解外界的工具主要依靠电视,和乡政府的宣传,电脑、报纸等的普及率很低,对新农保的政策宣传,大多数通过电视、广播以及村干部的走访,然而新农保的推广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改变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所以在维护新农保成果方面,各级县、镇、村要持续不断地做好新农保的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运用通熟易懂的宣传方式,增强农村居民参保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不仅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新农保,并让他们去传输这样的理念,鼓励身边人参加新农保。其次,在各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宣讲会,使新农保相关负责人员能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运用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案例,并让以享受新农保的农民进行现身说法,使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农保的优势,从而提高他们的自觉参保意识。再次,加大省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新型养老保险工作的支持和关注,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并将新农保列入政府工作的考核范围,强化监督力度,努力把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配套政策

我们都知道“短板原理”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最重要的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的长度,辽宁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也会受制于最薄弱的保险力量的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在政府的逐步实践中已经开始有了新的发展,但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五保供养、社会救助制度等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还应该加强,应该不断完善统筹城乡就业和被征地农民,以及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辽宁省政府还应继续加大财政对农村低保的投入,不断加强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提升农民工公共卫生能力,加快五保供养机构的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环境,提供基础的医疗设备配备以及对医生进行培训,彻底的贯彻落实新农保的各项政策,加大农村的重点重大疾病的防治,从而防止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出现。同时开展“技能扶贫与就业”等工作,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以及就业指导,为辽宁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三、加快辽宁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律建设

辽宁省农村养老保险的立法滞后,从 1992 年的《基本方案》实施以来,其后实施的所有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只是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简单的修改。然而作为一种决定着千万人生活水平的制度――养老保险,它涉及到生命周期收入的再分配和劳动者代际之间的问题,因此作为一种收入分配制度,它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来规范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2009年,辽宁省政府颁布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意见》 ,对新农保作了新的全面规定,但由于新农保的运作涉及部门多,覆盖面积广,在各个部门的运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要加强新农保的政府强制力度,保障新农保的法制性建设,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使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完善,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

四、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积和保险力度

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现行农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人的养老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需要不同的养老形式来满足。从个人的角度分析,老年人对物质生活,服务需求以及精神需求是农村老年人的主要内容。其中,物质生活的需求是最基本的,生活服务的需求是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对精神的需求是相对较高层次的需求,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相比青年或没退休之前更为强烈,各个乡镇村之间的人均收入不同,集体经济的强弱不同,可利用的资料条件不同,农民个人之间对养老保障的需求不同,必然要求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保障体系,更好的解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农民本身的从事工作性质来看,从一般农民、被征地农民和农民工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一般农民应该在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基础上,试行新型农村养老模式可以加入“土地保障”用土地换保障,换社会保障和居家养老相结合,对于农民工来说,可以直接参与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也可以回乡加入现行农村养老保险,也应加快推行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对于被征地农民根据农民所从事的职业进行确定保险类型。所以构建多层次的、多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是进行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经途径。

五、增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政府职责

在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政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政府加大财政的投资力度,才能提高广大农民投保的热情,增高他们参保的信心。因此政府必须发挥积极作用,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周密测算的基础上,”以财政支持和政府引导为重点,参照国内外的先进模式因地制宜,建立适合辽宁省各地区发展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并且在农村政策方面加大政府的引导作用,形成 “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这不仅需要政府的领导,更需要财政的支持,所以在政府的承受的能力之内,要尽可能向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倾斜。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方面,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让纪检监察和劳动等部门相结合,实施内部监控、不定期开展检查等措施,严防社保基金“跑、冒、滴、漏”等现象。

六、努力实现新农保的保值增值

辽宁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实行,使广大农村老年人消除了后顾之忧,但在资金的管理、营运方面,尤其是如何使其保值、增值还有待改进。在目前的关于保险基金营运的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中,共同的观点都集中在资本市场的投资上,对于一个金融市场健全和发达的国家来说,是毫无疑问的,但具体到我国的资本市场,就值得商榷了。因为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还未形成由资金供求双方所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也就是利率市场还有一个过程,加上资本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这就使得这就使得投资基金收益不佳,有的甚至出现亏损。因此,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保险基金暂不宜进入资本市场,至少是不能过多投入。从我国当前的投资领域来看,为了使基金保值、增值,可以投放到国库市场和基础产业。 国库券投入市场被国内公认为“金边”债市,不仅有着良好的收益,而且信用度高,风险也小。基础产业是指社会资金直接进入或参股形成优良资产的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政策,并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可以确保基金的不断增值,同时,还可以通过抵押市场和债券市场满足随时变现的需要。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辽宁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框架已初步形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完善新型农村社会保险的任务依然艰巨。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大养老金和医疗费用支付压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使建立健全城乡衔接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更加重要,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动导致的社会养老保险的转移等问题,都对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和建立社会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出新的要求。建立并不断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必将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必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使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增值。在未来的日子里,广大人民将进一步从国家的发展中获益,享有更丰厚的物质文明成果。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上一篇:当前通货膨胀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效应分析 下一篇:国企公司治理中应当正视的四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