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如何进行启发式阅读教学

时间:2022-09-05 07:22:30

初中语文如何进行启发式阅读教学

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迅猛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语文教师也越来越重视探索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语文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启发式阅读,启发式阅读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体现“以生为本”的个性化教学理念。实施启发式阅读教学,不断引导学生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以及想象和表现的欲望,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活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人以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的从业经验,在启发式阅读教学方面作了一些初步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育 阅读教学

一.营造启发式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参与,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很喜欢,对这位老师的课就会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好这一学科的知识,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启发式阅读首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启发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生活经验,努力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阅读资料,来扩展或更替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所以,阅读教学也要打破课堂和校园的围墙,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探究,引导学生将教材里的一些课文与生活中的观察实践结合起来,这比教师在教室里用口述、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要更直接、更生动。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意识。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掌握思考方法,主动地获得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质疑时机。一般来说,质疑可分三个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每次质疑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选用恰当的诱导方式,并进行调控。

四.倡导感悟学习,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除了要注重学法传授,还要强调个性。可先由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再举一反三,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悟出学法。每一篇课文都是一曲优美的旋律,在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用心去感悟、内化课文内容,放胆让学生去想象和联想,让学生能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中碰撞,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结尾处的空白,就可以要求学生由此展开想象:“如果于勒体面地回来了,结果会怎样?”这样肯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正像打开了潘多拉的匣子,同学们将会畅所欲言,讨论的场面该会是多么得热烈。

五.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启发式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新课改后,《语文标准》也更加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要开展哪些语文课外活动呢?

1.课外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还应当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把读书的感受写下来,并摘录精彩的词句。

2.个人活动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只有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各种机会,如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书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3.兴趣小组活动

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评论小组、创作小组等,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阅读评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学习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上一篇:阅读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必经之路 下一篇: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刍议